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
一、填空题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______;17世纪初,__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_______。1636年__________改国号为清。
2.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1)废除______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2)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时设立______,明成祖时设立______;(3)设立_________。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_______关系;(4)雍正时,中央设立________。军机处是_________的产物。文化上:(1)实行_____取士。这种科举考试,完全脱离_________,无法培养_________;(2)制造_________。使思想界陷入了__________的沉闷气氛中。
第十九课 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戚继光抗倭 明代,______危害严重,1561年,明代民族英雄________带领的戚家军在______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________。
2.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____________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清代民族英雄_______收复台湾。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给_________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_________作用,维护了国家的______________的完整。
3.雅克萨之战 17世纪40年代,______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_______皇帝___次带兵击败沙俄,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这个条约解决了中俄____边境的边界问题。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维护蒙古统一 17—18世纪,平定_____________叛乱,康熙皇帝曾御驾亲征,双方在_________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
2.维护新疆统一 18世纪中期,平定________________叛乱,重新统一_______,促进_________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要作用。随后设置了_____将军,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3.维护西藏统一 (1)建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谁)_________赐与五世达赖“_________”的封号;(谁)________赐与五世班禅“_______________”的封号。(2)设置________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 (谁)________建立__________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布的__________抽签决定,由___________监管。
4.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优惠政策,还通过__________等方式加强联系;修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定期召见蒙古王公和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以联络感情。
5. 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北京城 ________(谁)迁都到北京,在_________基础上扩建营,建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重。
2.故宫 故宫中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故宫是我国现存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建筑群,体现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典型风格,是_____________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_________________。
3.长城 为了防范__________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的明长城。明长城的规模、质量都达到了__________,经________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长城又是促进______________的生命线和联结_______________的纽带。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作者
著作
内容
地位(价值)
____
《________》
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等诸多领。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被誉为
“____________”
宋应星
《________》
记载了大量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大量数据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_小说
施耐庵
《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题材创作而成。小说围绕着___________的主题,揭露了_____________
第一部以________题材的长篇小说。
____
《西游记》
取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是一部的长篇___________小说
____
《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_________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郑和下西洋概况 明初,____安定,_____雄厚。_____-_____年,明政府先后____次派_____下西洋。船队航行于________和________广大海域见,到达亚非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 郑和下西洋意义 是____________上的壮举,比欧洲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的友好往来和_________,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________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4.闭关锁国影响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____________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阻碍了__________的交流, ______________最终不能使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的侵略,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反而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 从________到________,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___”。
2. 明清时期(1)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国内经济总量居世界_________。(2)手工业——纺织品、瓷器和_________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的______,世界一半_______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3)商业——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_________。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形成专门的____________。
3.明中叶以后,_______流动性增大,传统的_________开始发生变化。到明末,______的地位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到第二位。
4.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___________,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________________,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
5.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英国19世纪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二、选择题
(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的原因是
A.闭关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其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 )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设立东厂;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军机处
A. B. C. D.
( )4.下列关于明朝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科举考试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问题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 全对 B. 全不对 C. 对、不对 D. 不对,对
( )5.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到清雍正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 )6.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是
A.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8.对联“开辟荆 ,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中“一代英雄”是指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张骞
( )9.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两国的
A.南端边境 B.东段边境 C.北端边境 D.西段边境
( )10.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 )11.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实行改土归流
( )12.中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
( )13.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①请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制度;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14.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 )15.下列哪些是清朝在民族政策方面的措施
①平等准噶尔部、回族贵族叛乱;②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规定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③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④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6.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开明政策 B.恩威并重 C.怀柔政策 D.镇压政策
( )17.北京城成为典型的王朝都城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18.明朝的北京城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的哪一重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 )19.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
A.依地形地势布局 B.对称布局 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 D.沿河流布局
( )20.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古代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
A.赵州桥 B.大雁塔 C.大明宫 D.故宫(紫禁城)
( )21.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是
A.防御匈奴 B.旅游观光 C.包围都城北京 D.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 )22.下列哪本书对了解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有帮助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23.下列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市民文化素质非常高
( )24.明朝时期文学的主流是
A.散文 B.戏剧 C.诗歌 D.小说
( )25.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B.吴承恩——《三国演义》 C.施耐庵——《水浒传》D.曹雪芹——《红楼梦》
( )26.明清时期,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改革开放 D.贡使制度
( )27.清政府实行闭关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的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务 C.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 )28.清朝实行闭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 )2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是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初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 )3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 )3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由于明代海军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2.“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A.康熙、乾隆 B.康熙、雍正、乾隆 C.顺治、康熙 D.康熙、顺治、乾隆
( )3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形成巨大逆差 B.明清时期,商业发达,形成商帮
C.到明末,在士农工商这“四民”中,商人升到第二 D.康乾盛世时的中国鄙视科学技术
三、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略(可参考《知识梳理试卷》)
二、选择题
1-5BABAD 6-10CCCBD 11-15CCCAD 16-20BDBBD 21-25DDDDB 26-30ACDBA 31-33BBA
三、材料题
(1)清朝。
(2)闭关政策;评价:在抵御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