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6 保护土壤
一、单选题
1.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 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 B.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C. 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上说法都对
2.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下列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符合的是( )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以下措施中不符合建设美丽浦江的是( )
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4.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化学肥料和农药 B. 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5.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
A. 人们更需要产品 B. 人们更需要木材 C. 人们更需要粮食 D. 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6.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 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B. 大量使用塑料地膜面未能回收
C. 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 合理施用化肥
7.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是( )
A. 化学污染 B. 生物污染 C. 盐渍化 D. 水土流失
8.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9.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 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 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 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
10.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11.生物性土壤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 人造纤维和橡胶 B. 含铅的工业废渣 C. 含铜、锌的工业废水 D.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二、填空题
12.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13.“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 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14.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 其原因是 。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15.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明为研究“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一组探究活动。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报告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2)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a.1只鼠妇,b.10只鼠妇,c.湿土,d.干土,e.铁盒,f.玻璃板,g.纸板,h.阴暗,i.明亮,j.潮湿,k.干燥。请选择本实验用到的材料用具________(用字母填空)。
(3)【实验装置】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左右两侧分别放置________,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用字母填空)
(4)【方法步骤】
①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②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注意两侧的中央放的鼠妇数量要________;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两侧的鼠妇数目,要统计10次;
④实验结果:________。
(5)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
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________。
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
(6)得出结论: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6 保护土壤
一、单选题
1.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 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 B.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C. 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土壤的措施相关知识。
【解答】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都是保护土壤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下列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符合的是( )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 D
【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河道畅通,防止水体污染,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大气,故B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可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会严重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以下措施中不符合建设美丽浦江的是( )
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答案】 C
【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就是节约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故A不合题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减小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故C符合题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化学肥料和农药 B. 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答案】 B
【解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
故选:B
5.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
A. 人们更需要产品 B. 人们更需要木材 C. 人们更需要粮食 D. 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答案】 D
【解析】 1、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
2、各类植物都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解答】西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通过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 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B. 大量使用塑料地膜面未能回收
C. 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 合理施用化肥
【答案】 B
【解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塑料地膜属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会使得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会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是( )
A. 化学污染 B. 生物污染 C. 盐渍化 D. 水土流失
【答案】 D
【解析】如果森林被砍伐,天然覆盖遭到破坏,或垦殖后耕作技术不合理,就会使地面保水能力降低,引起雨水的大量流失。
【解答】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会使草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大幅度减小。由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浸润与冲刷作用,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故D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D。
8.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答案】 C
【解析】种植树木、适宜耕作、喷灌等措施能制造新鲜空气、补充大气水分。
【解答】化学肥料的缺点是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若是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 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 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 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
【答案】 B
【解析】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 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 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50%。耕地面积为 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 29.4万平方千米。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
【解答】A.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A不符合题意。
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29%,土壤资源并不丰富。B符合题意。
C.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并不属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C不符合题意。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 B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解答】“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都属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故答案为B.
11.生物性土壤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 人造纤维和橡胶 B. 含铅的工业废渣 C. 含铜、锌的工业废水 D.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答案】 D
【解析】生物性土壤污染是指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土壤污染。
【解答】选项中只有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中会含有病菌、寄生虫和病毒等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2.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答案】 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农作物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④保水保肥能力差,这类土壤的肥力不足,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⑤土壤黏性适度,有助于农作物根的生长;
土壤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所以在耕种的时候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多宣传土壤保护的意识;也可以更新新的耕种方式等等来保护土壤资源;
故答案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13.“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 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木质部(2)100(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双子叶植物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至上运输通过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可以从上至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解答】(1)双子叶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木质部,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2)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故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理论上可获得100千克的镍。(3)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故答案为:(1)木质部(2)100;(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14.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 其原因是 。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答案】 (1)分解有机物
(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解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对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起分解作用,一些动植物的尸体和残枝败叶等能快速地被土壤中的生物分解,而像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白色污染,从而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保护土壤、节约资源等。
【解答】(1)在土壤中起降解作用的细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质,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因而用"垃圾袋装化"造成了白色污染。(3)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题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故答案为:(1)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15.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 (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解析】垃圾也被称为放置错误的资源,因为生活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垃圾分类处理,这样也大大减少了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
【解答】(1)居民们对垃圾没有分类放置的原因主要是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或者是有些居民根本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跟产生垃圾的多少无关,故选B.(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明为研究“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一组探究活动。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报告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2)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a.1只鼠妇,b.10只鼠妇,c.湿土,d.干土,e.铁盒,f.玻璃板,g.纸板,h.阴暗,i.明亮,j.潮湿,k.干燥。请选择本实验用到的材料用具________(用字母填空)。
(3)【实验装置】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左右两侧分别放置________,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用字母填空)
(4)【方法步骤】
①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②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注意两侧的中央放的鼠妇数量要________;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两侧的鼠妇数目,要统计10次;
④实验结果:________。
(5)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
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________。
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
(6)得出结论: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答案】 (1)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2)b、c、d、e、g
(3)c和d;j和k(4)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
(5)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6)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假设是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判断,用于制定对应的实验计划,把问题转换成肯定即可,如果最终验证假设错误,则重新假设并实验;故答案为: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
(2)由假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含水量,所以土壤要选择干土和湿土两种,而其他量必须相同,1只鼠妇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则要选择10只鼠妇;土壤需要放置在铁盒中,鼠妇适合生活在黑暗环境中,需要纸板来设置黑暗环境,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b、c、d、e、g;
(3)实验过程中为了形成对照,所以铁盒两侧放置的土壤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这样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的两种不同生活环境;故答案为:c和d;j和k;
(4)②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唯一变量,即土壤的不同,其他量都要保证相同,所以两侧放的鼠妇数量相等;④鼠妇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实验的结果是湿土一侧的鼠妇会比干土一侧的多;故答案为: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
(5)①探究实验的关键要保证唯一变量,通过对照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②实验数据在记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以通过求全部数据的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数据误差;故答案为: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6)通过对比实验记录的数据发现,湿土中的鼠妇的数量比干土中的鼠妇多很多,所以可知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故答案为: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故答案为:(1)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里;(2)b、c、d、e、g;(3)c和d;j和k;(4)相等;鼠妇朝湿土一侧爬行,且在湿土一侧数量多;(5)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设计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6)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