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高万仞( ) 惩( ) 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 叩石垦壤(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亡以应( ) 厝 (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方七百里( )
②惩山北之塞( ; )
③出入之迂也( )
④聚室而谋曰( ; )
⑤吾与汝毕力平险( ; )
⑥指通豫南( )
⑦达于汉阴( )
⑧杂然相许( ; )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⑩投诸渤海之尾(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
叩石垦壤(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始龀( ; )
寒暑易节( ; )
北山愚公长息曰(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惧其不已也(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无陇断焉( ; )
3、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 )
②汝之不惠( )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④一厝朔东( )
⑤无陇断焉( )
4、重点句子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且焉置土石?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3题。(共8分)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馬。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年且九十 得过且过 B.指通豫南 指日可待
C.杂然相许 杂乱无章 D.帝感其诚 坦诚相见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翻译: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妻子提出的疑问确实是愚公面临的现实困难;愚公年纪较大,单凭自己能力极其有限,曾尝试削平魁父那座小山都没能成功.更别说移动大山了。
3.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下面[链接材科],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苏武身上体现的。作为中学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品质的。(4 分)
【链接材料】
卫律知武①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⑥,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⑦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⑧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逃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副改)
注:①[苏武]( 一前60):西汉使臣。字子卿,公元前100年任中即将,奉命出使匈奴。②[白]禀告,报告。③[旃]通“毡"。毛织物。④[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⑤[羝(dī)]公羊。⑥[能乳]公羊生小羊。⑦[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⑧[去]即“弆(jǔ)",收藏。⑨[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答: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共6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面山而居/居功自傲 B.杂然相许/以身许国
C.寒暑易节/平易近人 D.固不可彻/固执己见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与汝毕力平险。
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和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C.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6.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从愚公和贫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普陀山,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③[恃]依赖,依伏。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答: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第后面练习题。(共7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面山面居 居无何
B.以残年余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8.在诵读文章时,小林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语气,下面三句话,你认为他处理不够准确的一项是(2分)
【甲】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诵读:愚公与家人商议时,虽然提出了“可乎”这样的疑问,但此时他心中已有把山移走的信念,读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诵读;愚公妻子从“献疑”的角度提出她真实的想法,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移山难度大,还担心土石的处理,读时要读出埋怨的语气。
【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诵读:智叟要用愚公,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移山是“不惠”之举,轻视愚公之力,讥讽愚公无能,读时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9.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愚公移山》的内容,说说你获得的启示。(3分)
【链接材料】
西域贾胡有持宝来售,名曰瓓①者,其色正赤如朱樱,长寸者,直踰①数十万。龙门子问曰:“瓓可乐饥乎 ”曰:“否。”“可已疾乎 ”曰:“否。”“能逐厉②乎 ”曰:“否。”能使人孝弟③乎 ”曰:“否。”曰:“既无用如是,而价踰数十万,何也 ”曰:“以其险远,而获之艰深也。”龙门子大笑而去,谓弟子郑渊曰:“古人有云:黄金虽重宝,生服之则死,粉之入目则眯④。宝之不涉于吾身者尚矣。吾身有至宝焉,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火不能焫⑤,风日不能飘炙;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 乃不知夙夜求之,而唯此为务, 不亦舍至近而务至远者耶!”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①[踰yú]超过。②[厉]同“疠”,疫病。③[孝弟],亦作“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④[眯]灰沙入眼而不能视物。⑤焫[ruò]烧。
答: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高万仞(rèn) 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 叩石垦壤(kòu)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ɡ)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2、重点词语解释
①方七百里(指面积)
②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③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④聚室而谋曰(家;商量)
⑤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尽,全)
⑥指通豫南(直)
⑦达于汉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与“阳”相对)
⑧杂然相许(纷纷地;赞同)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削减)
⑩投诸渤海之尾(相当于“之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肩负,扛;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敲、打)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寡妇)
始龀(才、刚;换牙)
寒暑易节(更替;季节)
北山愚公长息曰(长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思想;通达,这里指改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惧其不已也(停止)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无陇断焉(高地;隔绝)
3、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②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④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
⑤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
4、重点句子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②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④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二、课内阅读训练
(一)、答案:
1. [答案]2分D
2.[答案]2分甲
3.[答案示例]:4分
匈奴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他们把苏武囚禁起来,不给吃喝。但苏武仍然坚守回汉的信念,雪天嚼雪、毡毛充饥:发配北海后。匈奴不给苏武粮食,他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即便匈奴放下狠话,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时,他也没有放弃,最终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之后实现了回国的心愿。
分析:结合链接材料内容分析精神2分:结合现实社会谈自己的感受2分(感受积极合理.即可)。
(二)、答案: (共6分)
4.【答案】:D(2分)
5.【答案】:B(2分)
6.【答案】示例:
有明确的志向;要付诸行动。(2分)
(三)、答案: (共7分)
7.B(2分)
8.乙(2分)
9.示例: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二山,认为依靠自己和子孙的力量能够将山挖平,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龙门子也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强调不应舍近求远。可见,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掘自身的价值。
(共3分。结合《愚公移山》的内容,1分;结合链接材料,1分;启示,1分)
愚公移山
1、给加点字注音
高万仞(rèn) 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 叩石垦壤(kòu)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ɡ)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2、重点词语解释
①方七百里(指面积)
②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③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④聚室而谋曰(家;商量)
⑤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尽,全)
⑥指通豫南(直)
⑦达于汉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与“阳”相对)
⑧杂然相许(纷纷地;赞同)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削减)
⑩投诸渤海之尾(相当于“之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肩负,扛;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敲、打)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寡妇)
始龀(才、刚;换牙)
寒暑易节(更替;季节)
北山愚公长息曰(长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思想;通达,这里指改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惧其不已也(停止)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无陇断焉(高地;隔绝)
3、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②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④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
⑤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
4、重点句子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②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④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