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愚公移山
《列子》
热 身
你
读
我
听
阅读策略:“六何法”
何人?何时?何地?
何因?如何?何果?
阅读策略:提问
?
阅读策略:提问
就“六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文章有何帮助?
阅读策略:提问
为什么人、时、地信息相对模糊?
为什么移山困难、移山目标、移山争论、移山结果信息相对明确?
阅读策略:连结
连结
连句子
连段落
连经验
阅读策略:连结
阅读策略:连结
人不是按神的形象而被创造,而是反过来,上帝是按人的形象而被创造,然后将其安放于外在超越的位置加以膜拜。上帝不是客观真实的存有,而是有限的个体将人性中最理想和最纯粹的特质(知识、能力和善心等),投射为完美上帝的理念,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阅读策略:连结
“愚公移山”能改成“愚叟移山”吗?(共25张PPT)
《愚公移山》
读写结合
语文核心素养系列-读写结合
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课标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借鉴课文的写法是打开读写结合的通道,是提升学生作文品质的重要手段。借鉴写法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教材
温瑞敏: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平时的阅读课也应适当安排写作练习。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及时把阅读的印象体验与感悟写下来。一边读,一边写。把写作训练分散到阅读课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教师
统编教材使用后,中考作文命题从导入语或者内容上有意识的加强了作文与教材课文之间的关联,要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即在教好教材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适时进行作文训练。如,学习课文的典型手法,做语言积累背诵。
温儒敏: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平时的阅读课也应适当安排写作练习。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及时把阅读的印象体验与感悟写下来。一边读,一边写。把写作训练分散到阅读课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中考
《愚公移山》扩写
对象不同,用语有别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写作方法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语文
知识
⊙表现手法:对比
⊙文体知识:寓言
⊙文学知识:列子、 《愚公移山》写作背景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寓言阅读
表达要得体
《愚公移山》扩写-劝智叟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原文再现
学习元素解析:
劝说辞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礼、言之有序、言之有节。具体方法如下:
1.正面劝说,直陈道理。正面进行劝说,直截了当地劝对方应该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当然,还要做到有理有节,层层深入。2.引经据典,借例言理,即借用权威的话和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劝说,以加强劝说的力量,使对方信服。
原文再现
表达要得体
学习元素解析:
3.直话曲说,委婉相劝,即采取一些委婉的方法,如讲故事、换位推论、打比方、对比选择、设喻联想、情境暗示等,间接性地进行劝说,达到预期的效果。4.巧用“激将”“请君入瓮”,劝说时抓住对方的弱点或性格特点,运用激将法”“请君入瓮”。5.以退为进,迁回劝说。在矛盾激化时可采取先退一步的方法,等找到恰当的时机再进行劝说;或先绕个弯子最后回到劝说的问题上来。6.适度褒扬,激励说服,每个人内心都希望得到褒奖,劝说时如果能适时地褒奖对方的能力、成绩或见解等,给予对方适当的激励,有助于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或思想顾虑,进而使对方愉快地接受劝说。
原文再现
表达要得体
写作训练
序号 写作支架 赋分 自评 同学评 教师评
1 写一段劝说辞,劝服智叟参加移山工作 30
2 根据智叟的特点、劝说的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用语 30
3 运用“学习元素解析”中的一至两种劝说方法予以劝说 40
评价说明:习作中使用了该支架 ,没有使用用记
智叟啊,你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为何不发挥你的才智与能力,来规整工程计划,加快移山进度,让我们的后代更早地享受平坦开阔的通途大道呢?毕竟“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可见做事贵在持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确实,我们是老了,出不了太多力,但我们还有无穷无尽的后代可以做接班人啊,怎么让我们的后代们也义无反顾地加入这场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可能就需要你的支援与帮助了。绘制好蓝图并加入实践大队,让我们的后人也有理可据,有图可寻,有事可依。此事办成,定能流芳百世,留名青史,你舍得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吗?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表达要得体
《愚公移山》扩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原文再现
学习元素解析:
描写的分类
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原文再现
表达要得体
写作训练
序号 写作支架 赋分 自评 同学评 教师评
1 话题:愚公一家与邻家小儿“移山” 30
2 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30
3 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描写场景和人物,要符合原文人物性格特点 40
评价说明:习作中使用了该支架 ,没有使用用记
这太行、王屋着实巍峨险峻,草木繁盛,鸟语花香,移山之路也是透迤曲折,迢迢漫漫。而我们的移山大队也不过只有5人,还包括一老一小。愚公年纪大了,相比起叩石垦壤,挑箕背畚,他更适合的是指挥路线,身担大队的军师和精神领袖。但他脾气倔,偏不,偏偏要用那早已干枯的双手挖掘,用瘦削佝偻的脊背担上那么一些。儿孙们拗不过,也就随他了。至于邻家那个年方7岁的孩子,也不敢让他背多了,给个小箕畚了事,一路上倒也喜悦,蹦蹦跳跳还能追蝶摘花,问东问西。大人们也都乐于解答,毕竟小家伙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啊,得好好给他指路答疑。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表达要得体
《愚公移山》续写结尾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原文再现
学习元素解析:
续写的写作要求: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3.续写文章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部分的主题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原文再现
表达要得体
写作训练
序号 写作支架 赋分 自评 同学评 教师评
1 删掉原文结尾,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30
2 用“经过几千年后,愚公的第N代孙站在门.……"开头,合理想象,续写结尾 30
3 结尾立意要符合原文立意 40
评价说明:习作中使用了该支架 ,没有使用用记
几千年后,愚公的第N代孙站在家门口,望着眼前早已变成两个光秃秃、灰黯黯小土丘的太行、王屋而感叹。“先祖啊,你当初那个移山的挟择可是害苦我们了,当时只道平原好,怎知后世得山难。这太行、王屋还是巍峨峻岭时,我们虽然出行艰难,但还有山可望,有泉可饮,有果可吃,有兽可得。可这移山大业一开,我们不得不伐树叩石,掘泉挖土,因为这一系列破坏,咱们家门口都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滑坡事故甚至泥石流事件,不得已甚至动用了大型器械来开山。现在,我决定,这山再也不挖了,我们要植树造林,甚至移土塑山!先祖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秉承你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来恢复这里的生态,重现太行、王屋之貌!”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表达要得体
对象不同,用语有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到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摘自《愚公移山》
原文再现
学习元素解析:
每一个人都有年龄、性别、身份、出生、经历等的差异,跟不同的对象交流,用语应有所区别。愚公之妻对愚公要移山的举动持肯定态度,但同时又有所顾虑。因为是作为妻子向丈夫提出疑问,所以愚公之妻的语言委婉而诚恳,处处显示对丈夫的关心和尊重,得体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老师跟学生交流,下级跟上级交流,长者跟晚辈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兄弟之间的交流,农民之间的交流,都是各不相同的。认清对象,有的放矢,我们才能说出得体的话,赢得别人的尊重。有时还要恰当使用尊称、敬称、谦称,切不可弄混,否则就会闹出笑话甚至造成矛盾纠纷。
方法指津
表达要得体
2019年2月25日,西安某女士与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奔驰购车合同。3月27日,该女士准备提车,可车未开出门却发现发动机漏油,于是提出更换新车,但该公司员工只同意更换发动机不肯换整车,多次沟通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该女子被逼无奈,坐上车子引擎盖维权。4月11日,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舆论关注。目前,奔驰女车主与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换车协议,并向奔驰女车主正式提出道歉。
如果你是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下面是你给奔驰女车主写的一封致歉信,请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致歉信
尊敬的车主:
您好!首先___________
买车是人生一件大事,可是由于我们的怠慢,给您的购车之行带来了很多不应该的麻烦,我们________。对给您带来的经济损失,____________;对问题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客就是上帝,我们一定会以此次事件为戒,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此类有损消费者利益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真诚地欢迎您及社会各界人士随时监督我们的工作。再次向您道歉!
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xxx
2019.4.18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 向您提出正式道歉 我们愿意全部承担 我们无条件更换同一型号新车
借鉴范本
表达要得体
表达要得体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遇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摘自《愚公移山》
原文再现
学习元素解析:
表达得体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恰当使用礼貌用语。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表现。日常交往中,语言表达中,我们懂得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欢迎或拒绝,懂得使用准确的谦辞或敬辞。
愚公是一个年且九十的老人,且不说他移山的行为可取不可取,智叟至少要表现出对一个长者的尊重。“汝”的称呼冰冰凉凉,与愚公之妻称呼“君”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残年余力”的用语更是缺乏对人的一种起码尊重;一个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和一个反问句把对愚公的不敬掀向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智叟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树立了表达不得体的反面典型。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提高自己道德素养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和谐幸福的心要条件之一。
方法指津
表达要得体
学校举行“奋斗让青春更美丽”的励志报告会,拟邀请20年前从学校毕业现已成长为著名作家的张三为全体同学做励志报告,下面是以校团委的名义给张三写的一份邀请函。试找出一句用语不够得体的句子进行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张三较友:
您好!欣闻您从我校毕业后坚守梦想、坚持奋斗,最终成长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您是我们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了鼓励全体师生追逐梦想挑战人生,学校团委决定于4月25日上午九点在校礼堂举行“奋斗让青春更美丽”的励志报告会,请你出席报告会,并为全体学生做一场励志报告。
热切期盼您的到來!
校团委
2019.3.20
优秀习作
表达要得体
把“请你出席报告会,并为全体学生做一场励志报告。”改为“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作为杰出校友光临母校,并为全体学生做一场励志报告。”
借鉴范本
表达要得体(共20张PPT)
《愚公移山》必备知识点
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课标
新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知识教学的地位,虽然并未罗列语文知识清单,但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的知识系统,落实了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要点明确清晰。
教材
教师
教师要站在整本教材的高度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点面结合,构成一个知识、能力体系。
“语文素养”作为隐性线索被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点,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分布在每篇课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之中。
“部编本”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文教学“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每上一堂课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
语文
素养
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学习的学习与训练,包含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表现手法:对比
⊙文体知识:寓言
⊙文学知识:列子、 《愚公移山》写作背景
语文知识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寓言阅读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01.表现手法:对比
认识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类型
反面对比
反物对比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如:
★对比作用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项对比,一个伟大,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人物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的愚公命名为“愚”,将鼠目寸光的智叟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课文典例
【2020·阜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②也。及其得柘棘枳枸③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①柟豫章:都是端直好木。②眄睨:斜视。③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甲】文段在塑造大鹏鸟的形象时,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写作手法;【乙】文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刻画了腾猿的形象。
02.文体知识
01.概念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01
寓言
02.特点
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体”;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的另外意旨或给人的启示,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意”,寓意是做这的真正意图,所以我们又把它叫作寓言的“本体”。“寓体”和“寓意”紧密结合,既有故事性,又有寄托性,这就是寓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寓言的特点:运用一个故事寄托另外的意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重内容结构,这是寓言的本质特征。
02
03.文学知识
作者 生卒年 名
所处时代 尊称 籍贯
评价
重要 思想
作者档案
1
列子
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
御寇
东周战国
冲虚真人
周王朝郑国
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开创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先秦散文文风。
代表作品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
《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
历史评价
背景资料
2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共16张PPT)
《愚公移山》
关键能力点
语文核心素养系列-关键能力
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课标
新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知识教学的地位,虽然并未罗列语文知识清单,但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的知识系统,落实了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要点明确清晰。
教材
教师
教师要站在整本教材的高度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点面结合,构成一个知识、能力体系。
语文知识
“部编本”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文教学“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每上一堂课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学习的学习与训练,包含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作为隐性线索被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点,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分布在每篇课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之中。
语文
素养
寓言阅读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语文知识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表现手法:对比
⊙文体知识:寓言
⊙文学知识:列子、 《愚公移山》写作背景
寓言阅读
1
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分析寓言中的涵意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涵意.课文《买楼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
情景转换
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还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即将那一情景转换成这一情景,将那一人物转换成这一人物,将非人的情景转换成人的情景,进而分辨善恶、美丑和好坏,弄懂其中的道理。
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2
文言文阅,不仅要疏通语句,正确翻译,而且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如本文中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应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课文示例
在文言文阅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常见的一种题型。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中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1
请概况文中XX(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
中考考向
请对XX(人物)进行评价。
3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就是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的语句着手。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来分析。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评价人物的句子,特别是作者的评论性语句,据此进行分析。
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仔细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然后进行分析。
(四川雅安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中考在线
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依据?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胸有大志(或热爱国家)的人。①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②做官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③常自我鼓励,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着手,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形象。另外,要格外注意文中带有评价性的语句,如“每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