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子注音。
公孙衍( )丈夫之冠( )淫(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
(2)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
(3)父命之 命: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 正:_________
(5)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
(6)独行其道 道: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往送之门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填空。
《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连用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9.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03 拓展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唇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日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的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伤:整理。⑥懿:美好。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苏秦刺股 股:_________
(2)人不学不知道 道:_________
12.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虽乘奔御风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蒙辞以军中多务
C.待燧动而焰发/人不知而不愠
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14.文中A、B两个画线句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请分别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案解析:
1.yǎn guàn yín
2.(1)真正,确实(2)停息(3)教导、训海(4)准则,标准(5)遵从(6)道路
3.女汝你
4.A
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连用两个问句,语气强硬,不容辩驳,表明孟子极不赞成景春的观点,并明确指出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仪之道。
9.“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失本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1.(1)大腿(2)道理
12.A
解析:A.均为“即使”;B.来/用;C.表顺承/表转折;D.成为/给,替。
1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他本性完善。
14.A句从正面阐述,通过“蜃待月光而水垂,木待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B句从反面阐述,通过“玉不原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附参考译文;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乘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大蛤蜊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出火焰。人的本性含有灵气,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惟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那么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他本性完善。《礼记》说:‘工玉不雕尿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勤学好问,把这叫作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