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10:0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复习课)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生物圈中的动物
2.脊椎动物又可细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
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
2.扁形动物
3.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
5.软体动物
6.节肢动物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细线形或圆筒形,有口有肛门。
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
身体分部,足和触觉均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
④运动器官:__。__鳍和__鳍各两个,__鳍、__鳍
和__鳍各一个。
⑤呼吸器官:__.
⑥骨骼:体内有一条由许多____构成的___,具有
__和___作用。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__中,身体呈___,体表
大多覆盖着___,用__呼吸,用__游泳,___动物。
鳍  
胸  
腹  
背  
尾  
臀  
鳃  
脊椎骨  
脊柱  
保护  
水  
梭形  
鳞片  
变温  
支持  
鳃  
鳍  
1.鱼类
(1)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①体色:背面____色,腹面白色。
②体形:呈___,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③体表:覆盖着___。
深灰黑  
梭形  
鳞片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鱼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水中生活有关的?
1.背面色深,腹面色浅,是一种保护色。
2.身体呈梭形
3.体表有鳞片和粘液
4.用鳃呼吸
5.用鳍游泳
6.有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水压,测定方向。
总结一
2.两栖类
(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__中,用__呼吸;成体既可以生
活在__中,也可以生活___在上,用__呼吸,皮肤__
_____,能够_____。
(2)举例:青蛙、___和___等。
3.爬行类
(1)主要特征:皮肤______,体表覆盖着______
___,用__呼吸,陆地上___,其卵有______。
(2)举例:鳄鱼、__、避役和__等。
水  
鳃  
陆地  
肺  
露且湿润  
辅助呼吸  
蟾蜍  
大鲵  
干燥、厚实  
角质的鳞片  
产卵  
坚韧的卵壳  
龟  
蛇  
或甲  
裸  
水  
肺  
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例如:鱼类、____和____等。
两栖类  
爬行类  
①鸟类的特征:
鸟类有_____的喙;身体呈_____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_____,有的骨愈合;直肠____,能减轻体重;体表被覆_____,具有保温作用; 体温 _____.
角质
流线
中空

羽毛
恒定
② ___呼吸:鸟类所特有的呼吸方式。
a.概念:每呼吸__ 次,气体__ 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__气体交换。
b.意义:提高了气体交换的___。
4.鸟类
双重  
一  
两 
两 
效率  
双重呼吸 (过程)

空气
吸气
气囊
一部分
空气
气体交换
气囊中的气体
再次气体交换
呼气
暂时储存气体
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双重呼吸的意义
飞行时进行
双重呼吸
右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
(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该呼吸方式称为 。
气管
气囊


气囊
双重呼吸
跟进练习
蝗虫 肺
家兔 气管
蚯蚓 湿润的体壁
家鸽 鳃
鲫鱼 肺和气囊呼吸,
动物呼吸
双重呼吸
口内无齿,直肠短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骨有的薄,有的愈合,长骨中空
胸肌发达
胸骨发达,具龙骨突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肌肉骨骼
外部形态
身体呈流线形型
飞行器官是翼
体表被覆羽毛
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内部生理特征
总结二
5.哺乳类
1.代表动物:家兔
(1)生活习性:陆生、___。
(2)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形态:体表___,具有___作用,体温___。
②生殖发育: 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____。
③呼吸:体内有__,用__呼吸。
④牙齿:分化为___、___。
⑤神经系统:由________组成, ___发达。
植食性  
被毛  
保温  
恒定  
胎生、哺乳  
成活率  
膈  
肺  
门齿  
臼齿  
大脑  
脑、脊髓和神经  
2.胎生和哺乳为什么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提示:胎生和哺乳可以使后代得到母体的有效保护和营养,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鱼类
(鲫鱼)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蛇) 鸟类
(鸽子) 哺乳类
(兔子)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
器官
体温
生殖方式
终生生活在水中
幼体:水中
成体:水陆两栖
陆上
陆上
陆上
有鳍
无四肢
有鳞片
成体皮肤湿润、裸露
有四肢
鳞片或甲
有羽毛
前肢成翼
全身被毛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肺和气囊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哺乳
水生→陆生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总结三
(2019菏泽)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丁是变温动物
B. 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 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链接中考
C
(2020菏泽)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①胎生、哺乳 ②体温恒定 ③用肺呼吸 ④牙齿分化 ⑤体内有膈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B
(2021菏泽)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依靠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B.乙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D.乙、丙、丁属于脊椎动物
D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哺乳动物的
运动系统
骨骼
骨骼肌

骨连结
2、骨连接的形式
不活动的骨连接
半活动的骨连接
活动的骨连接
(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三、动物的运动
( 2 )
( 6 )
( 5 )
( 3 )
( 4 )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面
关节软骨
关节腔
( 1 )
内有滑液
内外有韧带
3.观察关节的结构
①关节是怎样构成的?
关节囊内壁能分泌滑液,润滑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所以关节十分灵活。
关节囊是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的,内外两面还附有许多韧带,把相邻的两骨牢牢地连在一起,所以关节又十分牢固。
关节不仅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而且在运动时减少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②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③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骨骼肌有 的特性。当 受到
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 围绕着 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受到刺激而收缩
骨骼肌
神经

关节
4.运动的实现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自然下垂 舒张 舒张
手提重物 收缩 收缩
(2021菏泽)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鼠进行实验,并绘制了下图;另有研究表明,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
B关节是运动的支点,它由关节囊、关节软骨和关节腔组成
C.与自然状态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增加
D.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可释放更多的能量
C
链接中考
四、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
1.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①生来就会 
②由遗传因素决定
2.学习行为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的特点:
①后天学习获得
②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存在一定的 ;
2、成员之间有明确细致的 ;
3、有的群体中还存在 。
组织
分工
等级
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动物的形体姿态、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能
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社会行为概念:
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蚂蚁等。
(二)社会行为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