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大同
大庆
克拉玛依
鄂尔多斯
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
孝义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资源枯竭型地区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资源枯竭地区——德国鲁尔区创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了解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前期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说明该类地区在面对资源枯竭困境时可以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2、学会搭建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和途径的思维框架,能解决现实中其他同类问题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鲁尔区的前世今生
鲁尔区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及其支流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土地面积4953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人口约530万(2018年),占全国总人口的7%。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
鲁尔区的繁荣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的再次繁荣
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
结合课本图2-25,图2-26,思考下面问题。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2)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
业部门。
(3)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鲁尔区的繁荣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鲁尔煤田,储量大,品质高
公路、铁路、河运等便捷
德国、西欧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后来自瑞典、荷兰、俄罗斯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利的水陆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⑤离铁矿区较近
(2)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3)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鲁尔区
鲁尔区的衰落
读课本55页,总结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出现“煤炭危机'”
①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
②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③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钢铁危机”
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而欧洲战后恢复重建高峰期已过,钢铁市场需求萎缩。
钢铁行业的危机令采煤业处境进一步恶化
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
20世纪70年
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衰落的内外成因※※
外因: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供大于求,替代品出现)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内因: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等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P56—58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全面转型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总结鲁尔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鲁尔区经历的三个转型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
改造传统产业
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汽车、石油、
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引进发展高科技
产业和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第三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1)产业结构调整
近原料地原则
采取平衡策略
新企业
传统产业(钢铁)
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移铁就煤”模式
沿莱茵河港口
(2) 调整工业布局
整治前的发电厂—黑色鲁尔
整治后的发电厂—绿色鲁尔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3)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4)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
鲁尔区道路网络和机场
鲁尔区水运航道和港口
(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杜伊斯堡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鲁尔区的转型效果
(1)鲁尔区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2)鲁尔区已成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3)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区位优势
主要工业部门
衰落的主要原因
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比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钢铁工业(主导)
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冲击
污染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期: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选择替代性产业,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
②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
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
阅读教材59-60页德国工业4.0相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1)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从德国自身来看,也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的现实等。
(2)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
阅读教材60页焦作产业转型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田面积广(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跋),储量大(保有32.4亿吨),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传统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金属冶炼加工、火力发电等
(2)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
客源市场广阔;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由政府主导,树立城
市旅游品牌等。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分析鲁尔区的振兴对我国焦作市的发展有何启示?
(3)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4)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交通; 实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合理布局工业等等。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