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6.3.1物质的溶解性(课件2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6.3.1物质的溶解性(课件22页)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20: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课时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联系生活:
1、冲奶粉、冲咖啡,为什么一般都用热水?
2、粗盐提纯实验中,为什么氯化钠能溶解在水里,而泥沙却几乎不溶于水呢?
3、天气渐冷,不久我们要穿羽绒服 了。这样大件的衣服脏了,通常送到干洗店洗。干洗的原理是什么?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
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实验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食盐、蔗糖、
熟石灰各1g,再分别加入5mL水,振荡片刻,
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食盐
蔗糖
熟石灰



动动手
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固体(1g)
食盐
蔗糖
氢氧化钙
溶剂(5mL)



溶解情况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实验2]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
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
振荡,观察现象。

汽油
植物油
植物油
动动手
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
的溶解性不同。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溶质 食用油 食用油
溶剂 水 汽油
溶解情况 不溶解 溶解
[实验3]:向试管中加入3g硝酸钾,再加入
5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
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动动手
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与温度有关。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溶质/溶剂 3g硝酸钾/5mL水 3g硝酸钾/5mL水
温度 室温 加热
溶解情况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三个结论: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
2、溶剂性质
3、温度
老爸,我要喝最甜的糖水,还要加,一直加……
儿子,现在最甜的了,再加也不会再变甜了……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质的饱和溶液。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得出结论:
1、加溶剂
2、升温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
得出结论: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1、加溶质
2、降温
3、蒸发溶剂
思考: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2、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3、什么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课堂小结: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溶质性质
②溶剂性质
③温度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加溶质、降温
4、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区别:能否继续溶解该物质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 )
A.溶剂的量 B.溶剂的性质
C.溶质的性质 D.温度
A
当堂检测:
D
3、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
A. 降温
B. 恒温蒸发水分
C. 加KNO3
D. 加水
D
4、使任何一种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 加入溶质
B. 升高温度
C. 降低温度
D. 倒出溶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