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教案+朗读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教案+朗读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6: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桃花源记》 (散文)
《五柳先生传》(传记)
《归园田居》 (田园诗)
浔阳柴桑人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名:
时:
籍:
评:
作:
结庐( ) 喧( ) 东篱( )

xuān

预习检测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3. 读出感情,流畅自然。
朗读技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初读——听诗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初读——知诗韵
精读——知诗意
你能不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去形容对这首诗的一个初读的感受呢?
悠然
请用诗中的一句诗,去表现有如此悠然心境的原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思考:为什么“无车马喧”?
远离名利,远离尘世纷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为“心远”?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内心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无追名逐利之心,是在自己心里修篱种菊。
作者的心远,还体现在哪些诗句当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如果把 “见”字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议一议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不经意看到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苏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诗人远离了 , 却走近了 。
写一写
诗人远离了尘嚣,却走近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
你觉得在诗中,诗人远离了什么,却走近了什么呢?
品读——悟诗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真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一说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
率真 真诚 真实 真性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课堂小结
千年历史,悠悠岁月,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菊的诗词。
2、从文中选一句你喜欢的诗句,发 挥想象、联想来描绘它的优美风光。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