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暮到江陵/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三峡》是一篇山水之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三峡》全文共四段,第一段是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接下来三段是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本文《三峡》第1自然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D.文章《三峡》第2自然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3.下列对《三峡》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夏季江水之美。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4.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其:
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三.默写(共2小题)
5.古诗文默写。
(1)两岸连山, 。(郦道元《三峡》)
(2)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按要求默写句子。
(1)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
(2)巴东三峡巫峡长, 。
(3)自三峡七百里中, , 。
(4) ,沿溯阻绝。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
四.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7.读课文《三峡》,给重点句划分朗读节奏
(1)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4)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精读课文《三峡》,揣摩写法。
示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夭蔽日”从正面落笔,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山髙岭连峡窄水长的地貌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表达效果。
(2)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文章《三峡》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作者注意在写景时动静结合,文气张弛有度,试从文中各举一例。
(1)动景:
(2)静景:
(3)轻快舒畅:
(4)凄凉沉重:
小结:对于秋季的三峡,作者描写了 等景物,具体的句子是 。(提示:找准关键词语、句子,抓住季节特征。)
10.文章《三峡》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三峡》,完成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空谷传响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选文中作者在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水经注》中,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姿态。请你根据《三峡》与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
江水又东,径①黄牛山下,有滩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 黄牛滩》,有删改)
【注释】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宿:连宿两夜。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飞漱其间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故渔者歌日╲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时,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3.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C.林寒涧肃 肃:严肃
D.属引凄异 属:连接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乘奔御风
B.略无阙处
C.良多趣味
D.回清倒影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
B.第二段划线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B.不以疾也 以刀劈狼首
C.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2)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暮到江陵/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解答】A.前一句句意为:在三峡七百里之间。自,在。后一句句意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自,如果。
B..前一句句意为: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绝,阻断。自:后一句句意为: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C..前一句句意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的。自:后一句句意为: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素,不加装饰。
D..前一句句意为:傍晚就到了江陵。暮,傍晚。后一句句意为:早上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暮,傍晚。
故选: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三峡》是一篇山水之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三峡》全文共四段,第一段是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接下来三段是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本文《三峡》第1自然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D.文章《三峡》第2自然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应该是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故选:D。
3.下列对《三峡》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夏季江水之美。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要了解各文章主要内容,注意选项中表述的细节。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文章第②段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而且这段作者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的是夏季江水的湍急,不是“江水之美”。
故选:B。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4.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2)绝:
沿溯阻绝 断
绝巘多生怪柏 极
哀转久绝 消失
(3)清:
回清倒影 清波
清荣峻茂 水清
(4)其:
其间千二百里 代自富阳至桐庐一段路
飞漱其间 代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在七百里三峡中。自,在。
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自,如果。
(2)句意:下行和上行的路线都被阻断了。绝,断。
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各种怪柏。绝,极。
句意: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3)句意:回旋的清波倒影着景物的影子。清,清波。
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清,水清。
(4)句意:这中间有一千二百余里。其,代自富阳至桐庐一段路。
句意:在山间飞速冲荡。其,代山。
答案:
(1)在 如果
(2)断 极 消失
(3)清波 水清
(4)代自富阳至桐庐一段路 代山
三.默写(共2小题)
5.古诗文默写。
(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郦道元《三峡》)
(2)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3)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略无阙处(注意“阙”的书写)
(2)沿溯阻绝(注意“朔”的书写)
(3)飞漱其间,清荣峻茂(注意“漱”的书写)
6.按要求默写句子。
(1)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2)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3)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4)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注意“漱”的书写)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注意“阙”的书写)
(4)至于夏水襄陵(注意“陵”的书写)
(5)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注意“御”的书写)
四.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7.读课文《三峡》,给重点句划分朗读节奏
(1)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4)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分析】本题考查朗读停顿。划分朗读节奏,可结合句意及相关标志词语进行分析。
【解答】 答案: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精读课文《三峡》,揣摩写法。
示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夭蔽日”从正面落笔,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山髙岭连峡窄水长的地貌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表达效果。
(2)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素 ,写“潭”用 绿 ,写“柏”用 怪 ,写“泉”用 悬 。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语句内容,从“虽乘奔御风”中可知,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不以疾也”中可知,运用通过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事物特点。作者写“湍”“潭”是从色彩角度,“素湍绿潭”突出春冬之时水的清澈;写“柏”从形态角度,突出其形状怪异;写“泉”从动态角度,突出其态势。
(3)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分析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出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幽美。
答案:
(1)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2)素 绿 怪 悬
(3)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9.文章《三峡》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作者注意在写景时动静结合,文气张弛有度,试从文中各举一例。
(1)动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静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轻快舒畅: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凄凉沉重: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结:对于秋季的三峡,作者描写了 树林和山涧,猿猴啼叫 等景物,具体的句子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提示:找准关键词语、句子,抓住季节特征。)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分析,重点写山,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分析,春冬之时,景色秀丽,趣味无穷,表现了轻快舒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分析,突出了秋天萧瑟、凄寒的特点。“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对于秋季的三峡,作者描写了树林和山涧,猿猴啼叫。
答案: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树林和山涧,猿猴啼叫;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文章《三峡》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江水,而水以夏水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之水都显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显示出凄婉之美,故写四季之水时,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
答案:
因为夏水最为奔放,最急,最能表现三峡的特点。所以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水的清幽,然后写秋景的凄凉。
11.阅读《三峡》,完成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不是
②空谷传响 回声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选文中作者在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水经注》中,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姿态。请你根据《三峡》与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
江水又东,径①黄牛山下,有滩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 黄牛滩》,有删改)
【注释】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宿:连宿两夜。
【分析】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链接材料】
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自非:如果不是。
②句意为: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响:回声。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句意为: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描写水的静态。“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描写动态的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描写方式的分析。通过通读文章可知,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迂回(深)。
答案:
(1)①如果不是;②回声。
(2)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3)动静结合。
(4)三峡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黄牛滩的水迂回(深)。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全,皆
②飞漱其间 冲刷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故渔者歌日╲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时,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ABD.正确;
C.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略:全,皆。
②句意为:飞流冲荡。漱:冲刷。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不同,自:在/如果;
B.不同,故:所以/学过的知识;
C.相同,旦:两个都是“早晨”的意思;
D.不同,之: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重点词:响,回声;绝,消失。句意为: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写三峡秋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抓住了猿猴的鸣叫声,突出了凄凉清冷的氛围。
答案:
(1)C
(2)①全,皆;②冲刷。
(3)C
(4)①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猿猴的鸣叫;突出了凄凉清冷的氛围。
13.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C.林寒涧肃 肃:严肃
D.属引凄异 属:连接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乘奔御风
B.略无阙处
C.良多趣味
D.回清倒影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
B.第二段划线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ABD.正确;
C.有误,“肃”在这里的意思是肃杀,凄寒。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把握。
A.不属于;
B.同“缺”,空隙、缺口;
C.不属于;
D.不属于。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划线句突出了夏水的盛大迅疾。
故选:B。
答案:
(1)C
(2)B
(3)B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自非亭午夜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B.不以疾也 以刀劈狼首
C.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2)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如果/自己。不相同。
B.认为/用。不相同。
C.极高的/消失。不相同。
D.早晨/早晨。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句重要词语有: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整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句重要词语有:虽,即使;奔,指飞奔的马;御风,驾着风;以,认为;疾,快。整句的意思是: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答案:
(1)D
(2)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