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1.4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气球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字宙论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③米勒用甲、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小分子在放电条件下获得了多种氨基酸:化学进化假说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B.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C.远去的帆船先消失的是船身——天圆地方说
D.大西洋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海底扩张说
3.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 )
A. 海带 B. 葫芦藓
C. 蕨 D. 向日葵
4.地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成若干个代,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 )
A.三叶虫和藻类植物
B.昆虫和蕨类植物
C.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蕨类植物 B.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
C.种类最多的动物是节肢动物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
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两栖类 B.鸟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7.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
④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
9.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哪一观点相矛盾( )
A.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10.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型厚短的马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11.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B.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最终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D.长颈鹿是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二、探究题
12.小明的爸爸在农业实验站养奶牛,小明参观实验站,深深感悟:科学就在身边。
(1)实验站按图甲流程培育了试管牛,试管牛的遗传物质来自于____(填字母)。
A.良种母牛A
B.良种公牛B
C.普通母牛C
D.良种母牛A和良种公牛B
(2)奶牛生活的牛棚中有很多苍蝇,以致影响奶牛的健康。小明的爸爸就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某种杀虫剂(该杀虫剂对牛无害),这种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是氯氰菊酯,其化学式为C22H19Cl2NO3,其中N、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由图可知,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杀虫剂的效果逐渐减弱(填“增强”或“减弱”),苍蝇的抗药性增强,这是______的结果。
三、简答题
13.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因其品种繁多,花色艳丽,花型优美而受到花友的喜爱。
(1)月季繁殖一般采用扦插的方式,属于___生殖(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月季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红蜘蛛的侵害,它们主要寄生在月季叶片的背面,繁殖速度快,危害很大,从营养方式上看,红蜘蛛属于______型生物。
(3)在治理红蜘蛛病害时,用到的一种药名为克螨特,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9H26O4S,各原子个数比C:H:O:S=______,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农业上经常采用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来消灭红蜘蛛,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若用单一的药物来治理,多次使用后发现效果没有刚开始好,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红蜘蛛的抗药性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抗药性强的红蜘蛛是正常红蜘蛛变异的结果,与是否使用农药无关
C.具有抗药性的红蜘蛛大量繁殖,其后代肯定都有抗药性
14.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
(1)古菌属于_____(选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2)古菌等这些生物可以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这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3)每种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该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体中细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四、填空题
15.古生物学家从不同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代 纪 发现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中 生 代 白垩纪(距今1.35亿至0.65亿年) 鸟类、哺乳类(少量)、爬行类
侏罗纪(距今2.08亿至1.35亿年) 爬行类(大量)
三叠纪(距今2.5亿至2.08亿年) 硬骨鱼类
分析:
(1)在中生代中占优势的动物是 ____________。
(2)表中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
(3)前肢已经变成翅膀,具有羽毛,但是翅膀上有爪,还有一条长尾巴的始祖鸟可能出现在_________纪
16.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物进化的顺序:化石研究证明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简单→_____、低等→_____、水生→_____。
18.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而_____动物和_____植物也正是在那个地质年代大量出现。
19.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是____________,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______,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
20.时下关于“抗生素滥用”、“耐药性”的各路报道不绝于耳,冲击着民众脆弱的神经。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特异体质的人还会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休克,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1)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________
A.“超级病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
(2)特异体质的人能识别出抗生素为“非己”成分,作为_________进行排斥和抵抗。
(3)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C.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D.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2)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3)“生命起源于宇宙”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宇宙”的观点。
【详解】
①气球充气膨大实验是模拟宇宙大爆炸,不能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故①错误。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证明了鸟类确实是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的,能够作为“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据,故②正确。
③米勒用甲、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小分子在放电条件下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假说”的证据,故③正确。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能够作为“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的证据,故④正确。
【点睛】
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
2.C
【分析】
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作出推测性的解释。
【详解】
A.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支持大爆炸宇宙论,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的类型,因此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可以作为达尔文进化论地重要依据,B不符合题意。
C.远去的帆船先消失的是船身——地球是个球体,C符合题意;。
D.海底扩张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之上提出的,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分析】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纵观生物进化的历史,其总体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详解】
如图生命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高等的是D向日葵。
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植物的进化历程。
4.D
【分析】
新生代始于6640万年前,由于板块的分离或聚合,气候的分化,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分布,促使哺乳动物迅速分化、辐射,得到了空前发展,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居于优势。
【详解】
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因此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新生代时期的动植物特点。
5.A
【解析】
【分析】
如图生命树
【详解】
据进化树可见:
A、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苔藓植物,不是蕨类植物,A错误;
B、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海绵属于腔肠动物,B正确;
C、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C正确;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可见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结合动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历程种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记忆。
6.C
【解析】
【分析】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
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点睛】
关键点: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B
【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①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爬行类过渡到鸟类的一种中间形态鸟,自然选择学说,正确;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 ,是个模拟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错误;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造成的,正确;④大爆炸宇宙论到目前人类还没有验证这一结论的证据,错误,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
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
8.B
【解析】
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B、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C、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物质运动虽然是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但同时该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意识,可以微弱改变自身的运动规律.
D、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故选:B
9.D
【分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因此是存在着缺陷的,如适者生存就是一种有争论的自然选择表述方式;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详解】
达尔文认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在自然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行的十分缓慢,要经过许多亿年的自然选择,生物界才能进化到今天这样的丰富多彩,但如资料中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又与“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观点相矛盾,D符合题意。
【点睛】
任何一种理论可能都会存在着缺陷,要学会大胆质疑,不断改进。
10.C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鸟嘴的形状和厚短本来就存在着差异,但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环境可对鸟嘴的形状进行选择。在生存斗争中,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被保留并通过遗传定向积累。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结果是适者生存。
【详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A错误;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B错误;
C、嘴型越细长,对捕提昆虫越有利;嘴型越短厚,对啄食种子越有利,所以,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C正确;
D、能吃到树洞里的昆虫的嘴型细长的鸟就能生存下来,而不能吃到洞里的昆虫的嘴型厚短的鸟就会被淘汰,所以嘴型细长并不是变出来的,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涵。
11.C
【分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详解】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A正确;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抗生素选择了细菌耐药性变异,而变异是不定向的,故C错误;长颈鹿的形成是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取食,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D 7∶24 自然选择
【详解】
(1)由题图可知,实验站培育试管牛的流程:体外受精,经过培养形成早期胚胎,然后进行胚胎移植,在母牛C的子宫内发育并分娩成为一个新个体。其中,该个体的形成是经过有性生殖,即经过了精卵细胞的融合,所以遗传物质来自于提供精卵细胞的良种母牛A和提供精细胞的良种公牛B,D正确。
(2)C22H19Cl2NO3中N、O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7:24
(3)苍蝇群体中本来就存在变异个体(抗药性个体),使用杀虫剂后,杀虫剂会进行选择(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原来群体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少,所以第一次使用的杀虫效果显著,但随着这种杀虫剂的使用次数的增加,抗药性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杀虫剂的效果减弱。
13.无性 异养 19:26:4:1 18.3% C
【分析】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而来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叫有性生殖。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扦插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月季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红蜘蛛的侵害,它们主要寄生在月季叶片的背面,繁殖速度快,危害很大,从营养方式上看,红蜘蛛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是异养型生物。
(3)在治理红蜘蛛病害时,用到的一种药名为克螨特,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9H26O4S,各原子个数比C:H:O:S=19:26:4:1,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4/(12×19+1×26+16×4+32)= 18.3%。
(4)红蜘蛛的抗药性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或杀虫剂),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化学农药(或杀虫剂)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选择的结果,但具有抗药性的红蜘蛛大量繁殖由于生物存在变异。所以其后代也可能产生不抗药的个体,并不是产生的所有后代一定抗药,由此可知,C说法错误。
【点睛】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4.自养 自然选择 高于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
(1)古菌通过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属于生产者,营养方式为自养。
(2)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古菌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不能忍受这种恶劣环境的古细菌已经淘汰,留下来的都是能适应恶劣环境的个体,这就是自然选择。
(3)古菌生活在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故温度远高于人体温度,则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高于人体中细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主要就是掌握生物的营养方式以及自然选择学说。
15.爬行类 硬骨鱼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白垩
【解析】
【分析】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详解】
(1)在中生代,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中生代又称作爬行动物时代。
(2)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表中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趋势是:硬骨鱼类物→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始祖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的鸟类,它可能出现在白垩纪。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化石的分布规律。
16.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解析】
【分析】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详解】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遗物或生活遗迹。由于某种原因被深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因此,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
17.复杂 高等 陆生
【分析】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主要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
【详解】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点睛】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8.鸟类、哺乳类 被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
时期/距今 地壳 植物 动物
25亿年~6亿年 元古代 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 藻类植物
6亿年~2.5亿年 古生代 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 裸蕨类植物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2.5亿年~0.7亿年 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类
距今0.7亿年 新生代 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被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动物
【详解】
0.7亿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则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出现了适应各环境的不同植被类型。故答案为鸟类、哺乳类;被子。
【点睛】
掌握相关地质年代顺序及对应的盛行生物是解题的关键。
19.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 细胞
【分析】
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可结合生物进化树图以及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
【详解】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如图:
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故答案为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细胞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的进化历程。
20.C 抗原 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据此解答。
【详解】
(1)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A正确;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也就是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D正确。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A正确;“超级细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活,同时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B正确;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超级细菌”可以使人或动物植物生病,是致病微生物;而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超级细菌”属于病原体,C错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中,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进行繁殖,D正确。
【点睛】
理解免疫的功能及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