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课程
一个暑假,孩子们和我一起经历了一场红色中国的解谜之旅……
在阅读中,孩子们用跳读,选择性精读和分析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并且通过文学圈的角色分工,有序的读写计划,进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训练。
最后我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运用纪实作品方法来阅读纪实作品,发展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能力。
7月4日,放暑假的前夕,全班聚在一起。大家第一次接触纪实类作品,我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以读序言、读目录为切入点,充分了解序言目录的内容,探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的产生经过,初步感知作品,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并制定读书计划。
这节课由这两个活动驱动。活动一,是通过给定的六个信息点让孩子们学会去使用跳读的阅读方法。活动二是也契合了本文的主题,激起了孩子们对革命先辈们的兴趣。
在7月4日的导读课中,我们一起制定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计划。在暑假通读整本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部分人物的摘记。
7月初至8月末,假期在家阅读,并做人物摘记。
我的要求是每周四家长在微信群汇报一次进度,并且上传每周一次的人物摘记。整个暑假,都可以看见交流群中有人发出精彩的人物整理,有几个同学还梳理了思维导图。
9月5日,交流人物摘记。《我眼中的 XX》
出乎意料的上来展示的几位同学竟然直接加上了先辈们的画像,并且非常详细的能够讲出人物的出身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以及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这节课也确定各文学圈的研究方向:“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西安事变”“陕北苏维埃政权”等专题
9月7日-9月30日,“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各文学圈根据研究的方向,在交流版中发表讨论帖,采用跟帖的方式,并且要根据跟帖的层次打分,打分标准参考表一。在这一过程中各文学圈发生思想的碰撞,各文学圈可以依托自己文学圈研究的问题在后面跟帖,补充讨论,使得该文学圈研究内容充实,全面,有细节。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深入理解。
最让人觉得惊喜的是这个环节,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共产党和国民党其实并没有谁对谁错,站在各自立场都有道理”,他这个言论一出,立马遭到了某女同学的强烈反对,立马写下整整两页的反对帖,大陈其词,十分精彩。孩子们也在这样的碰撞之中对原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孩子的回答甚至让我改变了原来的评价表,专门为她加了一个得分点,就是能够结合课内外的知识。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从这本书发散到其他的东西。
()未完待续
10.7——10.10 小组跟帖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调整阅读报告
10.11——10.15 文学圈之间的阅读碰撞
预告:文学圈的分组
长征的路线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信仰
西安事变
陕北苏维埃政权
作者斯诺的情感倾向
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反思:
整个流程走到现在,还没有完整的呈现,但是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喜人的,对于一本纪实类的书本,能够做到这样的探究已经达到了我设计的目标。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的。例如文学圈的选择上我并有按照兴趣划分,考虑到后进生的问题,我也只是按照现有的小组让他们组成了文学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选择,没有集中最优秀的一批人进行最深入的探究。
其次是暑假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有监察,但是还是不是特别的到位,回校之后还是会发现有一些人没有读,拖累进度。听闻有一个软件叫做“阅赞”,下次可以尝试一下。
在名著阅读教学方向我们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大家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