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结构与类型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花的结构与类型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1-05 09: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重点)
②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如下: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并强化记忆。
2、完成“自我测评”练习,根据“知识结构”自我矫正。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时令鲜花(如黄瓜花、丝瓜花、玉米、豌豆花、菊花、木槿花、喇叭花等)及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7分钟
课件动态展示桃花结构图:
指导学生共同填图。
(幻灯片1)
课件显示问题,指导个别学生回答。
(幻灯片2-3)
学生回忆、看书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填图。
分组回答,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播放视频《花的世界》(幻灯片4-12)。展示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花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争先斗妍的美丽景色。
花的颜色、大小、形态是否相同呢?那么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兴趣探究一下?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手里的花做一下对比看看在什么方面有相同的地方,说出你的观察结果。有什么问题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花的类型。
学生欣赏各色美丽的花;
发现其颜色各异,大小不同,形态更是千姿百态,从而产生好奇。
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观察并提出问题。
以视频欣赏导入,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世界的美,给以视觉的享受的同时根据教师的提示发现花的不同特点。这样既创设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这样设计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6分钟
?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自主观察】(幻灯片14)
1、??将葫芦花的花蕊与喇叭花的花蕊做一比较,想一想,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观察两种不同形状的葫芦花或者南瓜花,注意这两种花的花蕊有什么不同?(课件辅助展示南瓜花的雄花
和雌花
(幻灯片15、16))
3、取菊花和月季花,看一看它们花的着生位置与茎之间的关系。
练习:
请同学们将你们手中的花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
由此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将课前采集的两种花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点,再结合教材明确单性花、两性花的区别,进而理解两性花、单性花的概念。
学生将菊花和月季做比较发现花着生的不同特点,在结合教材了解单生花和花序的区别。
快速分类。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根据学生能采集到的花(如我们学校大量的喇叭花、葫芦花)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其不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理解,自己得出两性花、单性花的概念。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4分钟
过渡: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植物的花在着生位置上有所不同,从花蕊看也有所不同,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花花蕊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花有不同的类型,那么如何划分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一、两性花、单性花
【展示交流】
1、?葫芦花、喇叭花各属于哪种类型的花?理由是什么?
?
2、?你还知道哪些花与它们属于同一种类型?
板书将花分类:两性花、单性花
单生花和花序
?【展示交流】
1、菊花、月季花各属于花的哪一种类型?理由是什么?
2、出示多种植物的花生长情况:有单生花、有花序(如黄瓜、葫芦、扁豆、凌霄、木槿、菊花、玉米、喇叭花等)。
组织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花着生的不同特点。分出哪些是单生花哪些是花序?并引导学生猜想花序有什么好处?
板书将花分类:单生花、花序
【适时点拨】
1、黄瓜花、喇叭花是一朵一朵地单独着生在茎上,花朵较大;而菊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着生在变形的花轴上,花朵较小,即花序。
2、媒体展示常见的几种花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指出一朵花和一个花序的不同。(幻灯片17-19)
学生通过刚才的自主探究,发现依据标准不同,分类不同。
学生根据分类积极回答问题:葫芦花内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属于单性花,而喇叭花属于两性花,原因是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小组合作将花分类后举例。
小组内将采集到的花放到一起,共同观察,找出花着生的不同特点。猜想花序可能与传粉有关。
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刚才的问题进行花的分类水到渠成。
适时的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并将知识系统化。
关于花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把一个头状花序误认为是一朵花,把花序中的每一朵花误认为是一个个花瓣。要利用实物,配合使用直观教具,解剖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头状花序的扁平花轴上的是一朵朵小型的花,而不是花瓣,并提醒学生注意,花的着生方式也与传粉相适应的。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8分钟
依据板书小结花的类型。
精讲概念(课件展示)(幻灯片20)
:1.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2.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单性花。
3.雄花:单性花中,只有雄花的花称为雄花。
4.雌花:单性花中,只有雌花的花称为雌花。
5.单生花:即一朵花单生与枝顶,如玉兰、桃。
6.花序:很多被子植物的花是多朵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花轴上。
过渡:根据同学们对于以上知识的学习,能不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
【迁移应用】(幻灯片21-27)
1、找出下列所列植物所开的花,哪些是单性花,哪些是两性花?
a柳?????? b杨????? c 菠菜?????? d 黄瓜??????? e玉米????? f 蓖麻
  ?
这些植物中哪些是雌雄同株植物?哪些是雌雄异株植物?判断理由是什么。
?
?
为什么黄瓜开的花有些结不了果实?为什么称为“谎花”?
3、人们常说一朵菊花就是一朵花,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4、到了春天,我们学校的杨树上会长出许多毛毛虫样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白色的毛毛到处乱飞,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课堂总结(幻灯片28-29)
小结花的类型
学生明确概念理解、识记。
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链接)雌雄同株植物:雌花和雄花着生在同一植株上的植物叫做雌雄同株植物。如黄瓜、玉米、蓖麻。
雌雄异株植物:雌花和雄花着生在同不植株上的植物叫做雌雄异株植物。如柳、杨、菠菜。
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
学生提出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设计的反馈训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7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达标练习(幻灯片30-31);
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4-5页2-6题;
C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5页7题。
课下作业:
A类:教材6页1、2题
(幻灯片32-44)
【轻松一刻】
以诙谐形式让学生竞猜花名
【兴趣拓展】
你知道我国的十大名花吗?
A类作业学生快速抢答
B、C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学生争先恐后竞猜。
学生观赏花的图片,增长知识。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轻松一刻】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缓解一节课学习的紧张情绪。
【兴趣拓展】有助于拓展知识和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第2课时)

两性花: 每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据雄蕊雌蕊的有无 雄花:每朵花中,只有雄蕊
单性花
花的类型 雌花:每朵花中,只有雌蕊
单生花:每朵花单独生在茎上
据花着生的情况
花序:花按一定次序着生在变形的花托既花轴上
教学反思:
学习这节课之前,我首先调查了我们学校周边及校园内的植物开花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集一部分鲜花做了对比观察,例如我校很容易采集到葫芦花和牵牛花(当地的都它叫喇叭花),我就课前布置学生采集,在课堂上用牵牛花代替教材中的桃花来学习两性花,另外预料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不认识的花如凌霄花(我校有,学生采来估计不认识),我及时地查找了资料图片做成课件,这样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事先做好了课件并安排学生自己找花,带到课堂中。上课时,让学生利用好手中的花,实事求是去观察探究,适时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课件中“花的世界”、“兴趣拓展”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轻松一刻”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这几个问题,我想同时加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和互评意识,这样才能在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O一二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