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双周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文档属性

名称 万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双周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05 17: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万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双周练(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下列风景区地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 B.贵州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地貌
C.挪威峡湾海岸——流水侵蚀地貌 D.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貌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山脊 向斜 B.山脊 背斜
C.山谷 向斜 D.山谷 背斜
3.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 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 ④和⑤   B. ①和⑥ C. ②和④ D. ③和⑥
5. 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 页岩、石灰岩 B. 砾岩、大理岩
C. 砂岩、玄武岩 D. 石英岩、花岗岩
读下列图表,回答6、7题。

6. 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搬运
7. 下列景观图与图示地区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8、9题。

8. 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9. 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下面四幅岛屿示意图,完成2题。
10.有关图中四个岛屿描述正确的是
A.A岛屿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B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
C.C岛屿和D岛屿的高温期一致,多雨期不一致
D.图中四个岛屿均位于东半球
11.上图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A.A?岛 B.B岛?? C.C??岛? D.D岛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2~14题。
12.⑥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
14.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5~16题。
15.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7~18题。
17.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图中④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褶皱山 B.风蚀地貌 C.河口三角洲 D.高地或谷地
读图,完成19、20题。

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5~17题。
21.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 从西南流向东北 B. 从东北流向西南
C. 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22.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 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 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 坡度较平缓
C. 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 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23. 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 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 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 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万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双周练(五)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写出图中的地质构造:(4分)
A________,B_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③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岩,(4分)
(3)若要开采石矿,建采石场宜选择A处还是B处? 处,若④⑤是同一成因类型的岩石,要开采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择④处还是⑤处? 处。理由是 (6分)
(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处。(2分)
(5)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2分)
(6)下列地理事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2分)
A风蚀蘑菇 B长江三峡 C渭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7.探究:“快乐的岩浆地表之旅”(10分)
场景1: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和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了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
(2)你认为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之旅吗?请说明原因。
场景2: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地表上来的?”
(3)请你简要说出晶晶到达地面的过程。
场景3: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来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开始重重的压在自己的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的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行。” (4)请你说明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甲:江汉平原
乙: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分)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6分)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

万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双周练(五)
答案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C
D
A
C
C
D
B
C
A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C
D
D
D
A
C
A
A
B
综合题(共50分)
(16分)(1)背斜;向斜 (4分)
(2)①;②;变质;温度和压强发生变化 (4分)
(3)A;⑤;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4分)
(4)A(2分)
(5)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2分)
(6)(C)(2分)
27.(10分)(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1分),因为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 碎,并在风、流水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2分) ? (3)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地下就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侵入岩),在地壳 运动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岩石也能出露于地表(2分)
(4)他们要回到“岩浆之家”,首先要经历从碎屑物到沉积岩(1分),然后 随地壳运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1分), 最后经历重熔再生,就可以成为岩浆(1分),回到自己的家。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水稻 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当地 情况即可) 
(2)大陆性气候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 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任答三点即可)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 下依次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