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05 19:1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3.5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2.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探究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4.呼吸运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
C.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D.空气从外界进入肺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5.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6.为了使新鲜苹果保存更长时间,正确的方式是(  )
A.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7.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部位(、、)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B.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C.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D.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8.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
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
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
二、填空题
9.种子中不同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的体积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的比值是不一样的。例如,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等于1:1,蛋白质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不等于1:1。科学上把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和消耗氧气的体积的比值称为呼吸熵。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下图的装置1和装置2(氢氧化钠溶液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忽略不计),其中,装置1和装置2中的发芽种子的种类相同,大小、健康状况相近,数量相同。
(1)测定消耗氧气的体积的是哪个装置,请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
(2)为使测得消耗氧气的体积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更精确,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其容器和小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煮熟种子和5毫升蒸馏水,用于排除装置1和2内因环境因素引起的体积变化对实验的干扰。这里的环境因素指的是______(列举2点)。
(3)某次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将装置1、装置2以及对照组放在25℃温度下,关闭活塞,30分钟后,读出装置1、装置2刻度管的着色液向左分别移动a毫米和b毫米,对照组的刻度管着色液向右移动c毫米,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为______(用a、b、c表示)
三、探究题
10.小乐同学想要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他制定了如下计划:
瓶号 1 2 3 4
种子 10粒相同的种子 10粒相同的种子 10粒相同的种子 10粒相同的种子
环境 条件 不放水 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 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 置于冰箱保鲜层 放过量水 置于温暖处
(1)如果他们想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______为一组对照实验。
(2)1号瓶和3号瓶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
(3)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下列那一项______。
A.种子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B.种子不停地吸收水分 C.种子不停地输送养料
11.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
(1)试管乙的作用___________
(2)实验10分钟后记录数据如下表,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为什么?___________。
红色夜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开始时 10分钟后
甲装置 9.0cm 4.6cm
乙装置 9.2cm 9.1cm
(3)表格数据显示:乙装置红墨水有细小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
12.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______;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1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某同学为了证明蝗虫也要进行呼吸,按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试管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10分钟后记录数据如下表: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
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开始时 10分钟后
甲装置 11.0cm 4.6cm
乙装置 11.2cm 11.1cm
(3)乙装置中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乙装置中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5.妈妈刚买来一大袋苹果,暂时吃不完,就把一半苹果暂时存放在冰箱里,而另外一半放在桌子上、妈妈跟小明说道,桌子上的苹果先拿来吃掉,因为放在冰箱里的苹果可以储存更长时间。请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从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放在冰箱里的苹果可以储存更长时间?
16.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共同为骨骼肌提供物质和能量。如图甲是人体吸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物质的获取和排出途径,请据图回答:
(1)人在吸气时,膈肌_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___________。
(2)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完成的。
(3)图乙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动,请写出此项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17.“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___________外界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膈肌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
(3)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18.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道的作用为___________。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19.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____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__状态。
(2)胸腔体积最大时,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___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那么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如果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试管中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为了探究磁场的方向,在磁场周围放一些小磁针,通过一组小磁针N极的指向可知道某点的磁场方向,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图片中是加热潮湿的土壤,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因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所以按图①所示的磁感线方向,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N极,右端代表S极,A不符合题意。
B.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B符合题意。
C.有高压带电体存在时,不仅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同时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否则就会引起触电事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分析】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吸气结束;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A.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A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呼吸时,吸入的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4%,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占78%,氧气占14%,二氧化碳占4%,水占1.1%,由此可见,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少,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
A.通过氧合器(ECMO)吸氧,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降低,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故A错误。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高处扩散到浓度低处,故B错误。
C.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工作的原理是: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故C正确。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不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完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
保存种子的最直接办法就是低温、干燥。
【详解】
种子寿命的延长对优良农作物的种子保存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可以利用低温干燥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实验证实,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为理想的贮存条件(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故选A。
7.A
【分析】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
AB.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气含量增多,如果 I 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 J H可以表示氧的浓度,A正确,B错误。
C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完成此过程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升高。JH表示二氧化碳浓度,错误。
故选A。
8.A
【分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故选A。
9.装置一、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温度、气压、光照等
【详解】
(1)发芽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装置一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该装置能够准确测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填装置一、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气压、光照等因素都能够影响气体体积的变化,即此处的环境因素指的是温度、气压、光照等,故填温度、气压、光照等。
(3)装置一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一中着色液移动的a毫米代表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忽略不计,则装置二中着色液移动的b毫米代表消耗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差,则a b表示消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故填。
10.2和4 变量过多,温度和空气的量都不同 A
【分析】
对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①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②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详解】
(1)根据对实验设置的认识,如果他们想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2瓶和4瓶为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放入过量水淹没种子来改变空气条件。
(2)1号瓶和3号瓶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变量过多,温度和空气的量都不同。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的。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从外界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子的正常萌发。
11.形成对照 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装置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液柱向左移 乙装置中空气中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装置温度降低/外界气压变大
【分析】
根据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详解】
(1)甲装置中有动物,乙装置中无动物,因此试管乙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2)由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够被碱石灰吸收,因此试管内的气压会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柱会向左移。
(3)乙装置红墨水有细小移动,是由于乙装置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装置内气体减少,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故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有细小移动。
12.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详解】
(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1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B处饱和石灰水不变浑浊 D处石灰水变浑浊 鼓入空气的时间太短 D装置中的石灰水的浓度太低
【详解】
(1)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绿色植物体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A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即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实验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故填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4)B处饱和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除尽,D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处饱和石灰水不变浑浊和D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B处饱和石灰水不变浑浊和D处石灰水变浑浊。
(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实验条件控制上的原因是鼓入空气的时间太短,绿色植物没能够充分进行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太少,或者是D装置中的石灰水的浓度太低,实验现象不明显等,故填鼓入空气的时间太短或D装置中的石灰水的浓度太低。
14.对照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乙装置中没有昆虫,甲装置中有昆虫,故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2)[2]由于甲装置中的昆虫进行了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向橡皮塞方向移动,故填:昆虫进行了呼吸,吸收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向橡皮塞方向移动。
(3)[3]乙装置红墨水有细小移动,是由于乙装置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装置内气体减少,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故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有细小移动,故填:乙装置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装置内气体减少,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故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有细小移动。
15.①冰箱里温度低,苹果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②冰箱里温度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所以苹果不容易腐烂。
【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和温度有关,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详解】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角度:①冰箱里温度低,苹果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角度:②冰箱里温度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所以苹果不容易腐烂。
16.收缩 变大 气体扩散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
甲图表示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甲图表示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容积变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详解】
(1)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容积增大,气体就吸入肺内。
(2)气体扩散作用是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C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D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C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D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3)有机物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人体所用,因此文字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17.大于 舒张 甲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1)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之后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当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才能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咳嗽时膈肌是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急剧吸气,应当是肺容量升高,而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即气体排出体外,即呼气过程,因此肺容量下降,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甲。
(3)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18.D CO2 膈肌 收缩 小于
【分析】
图中1是肺,2是呼吸道,3是膈肌,4是肺动脉,5肺静脉。
【详解】
(1)如图甲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3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9.AB 收缩 B
【分析】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详解】
(1)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都扩大,胸腔容积扩大。
(2)AB是吸气过程,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B点,此时胸腔容积最大。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