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专题(二) 进化与遗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
A.复杂、高等 B.简单、低等
C.复杂、低等 D.简单、高等
2.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00年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是 (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过度繁殖的结果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
B.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
C.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D.以有无脊椎骨为分类依据,可以把动物分为鸟类和爬行类
4.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生环境中曾一度失踪了20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栖息地破坏
5.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 )
6.下列各组生物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 B.果蝇的红眼与残翅
C.碗豆的圆粒与皱粒 D.家兔的白毛与黑毛
7.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
A.只存在体细胞中 B.只存在卵细胞中
C.只存在精子中 D.存在于以上三种细胞中
8.生物体都有自己的遗传物质,下面所列的选项中,不能称为遗传物质的是( )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人的DNA
C.水稻基因 D.病毒核酸
9.下面关于生物变异后性状是否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遗传
B.任何变异的性状都能遗传
C.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变异后的性状还可能发生变异
10.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人的体细胞内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
11.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信息。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内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12.染色体的组成为( )
A.DNA和蛋白质 B.氨基酸和DNA
C.糖类和DNA D.蛋白质和脂类
13.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一项是( )
A.个体生长太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太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14.1959年法国人类遗传学家李求恩第一次发现先天愚型患者的染色体是47条,比正常人46条多了一条小型染色体。请问该病会遗传吗?( )
A.不遗传 B.不一定遗传 C.遗传 D.以上都有可能
15.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DNA分子
B.一条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基因
C.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
D.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6.我国是杨梅的原产地,余姚和慈溪的“荸荠种”乌梅更是享誉国内外。
(1)乌梅汁多、味甜、核小的优良性状是由DNA上的 决定的;
(2)乌梅能开花、结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7.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野生稻与“超级杂交稻”之间的这种性状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 。
(2)若在可控制光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栽培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可多选)。
A.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D.适当降低夜间棚内温度
(3)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根毛细胞对各种无机盐的吸收量不同,这种起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是哪一种细胞结构?____(填字母)。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仍然很严重。例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下
(1)由于 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 ,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 所决定的。
(3)简述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 。
19.如图是转基因鼠的研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____ 。图中A所示的实验仪器是显微注射器。
(2)图中B显示,将获得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是 。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__ __内发育成新个体。
四、简答题(每空或每问2分,共1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 浅色蛾的比例(%) 深色蛾的比例(%)
1910 93 7
1920 93 7
1930 93 7
1940 50 50
1950 22 78
1960 8 92
某一地区栖息着深、浅色两种体色的蛾,它们晚上活动,白天在桦树的树干上休息;该地区中还生存着许多鸟类,会捕食这些蛾。在1935年,该地区建了许多工厂,不断产生的黑烟把原先树干颜色较浅的桦树熏黑了。研究员从1910年开始调查该地区浅色蛾和深色蛾的比例,所得的结果如表所示。
(1)下列能解释两种桦尺蛾数量改变的原因的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桦尺蛾迁移 D.深色过度繁殖
(2)蝙蝠也会捕食这些浅色蛾和深色蛾,但是它们不像鸟类用视觉寻找食物,而是利用声波定位食物。若在1940年,该地区的鸟类突然全被蝙蝠取代,则在1948年,该地区浅色蛾和深色蛾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
A.浅色蛾93%,深色蛾7% B.浅色蛾50%,深色蛾50%
C.浅色蛾29%,深色蛾71% D.浅色蛾22%,深色蛾78%
21.请结合人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的时期是 ,该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
(2)我们都是从婴儿长大成人的,下列与生长过程有关的生理活动有 。(填序号)
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 ③细胞分化 ④新陈代谢 ⑤排泄
(3)色盲是由于某基因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4)有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得白化病是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的。请提出降低遗传病发生几率的建议。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专题(二) 进化与遗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B 2.B 3.D 4.D 5.D
6.B 7.D 8.A 9.B 10.D
11.D 12.A 13.B 14.C 15.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6.基因 有性
17.(1)变异(性) (2)ABD (3)B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18.(1)化学农药 自然选择 (2)基因 (3)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19.(1)转基因 (2)输卵管 子宫
四、简答题(每空或每问2分,共16分)
20.B B
21.(1)卵黄 青春期
(2)①②③④⑤
(3)遗传
(4)可能 禁止近亲结婚(提倡婚前检查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