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教材内容: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2节
教材批准文号: 浙价教材批[2008]2号
作者: 性别: 男
工作单位: 职务及职称:
学历: E-mail:
邮 编: 电 话:
课题
燃烧、灭火与火灾自救
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中平等对话能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从“强调学生学习结果” 转向“强调学习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的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与教材知识顺利连接。学生感受到情景刺激,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组成员互相合作,动手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奇妙,并在这种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是基于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而进行的。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要充分体现是发展的主体。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以实验与多媒体相组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按照“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发展”的程序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探究中了解燃烧、灭火与火灾自救。
学生学情分析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但学生对此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对其变化的实质还不甚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进行实验探究都具有一定能力,这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部分
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氧化反应,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主题从学生已经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得出结论,并由此分析得出灭火方法和火灾自救的措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能力部分
在实验过程中,巩固练习取用固体药品、点燃酒精灯的基本实验操作,并能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技能
(1)认识燃烧的本质,理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必要条件。
(2)了解爆炸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4)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过程方法
(1)通过联系实际、观察、实验、录像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现象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2)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3)通过实验和探究,以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形成成就感和进取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与发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教学准备
1、将所需演示和小组的实验器材准备好。
2、制作本节的课件,精心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意图】
学习
内容
阶段
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
活动
燃
烧
燃
烧
燃
烧
创
设
情
景
激
发
兴
趣
****
设
问
激
疑
引
导
探
究
****
归
纳
小
结
****
巩
固
扩
展
****
引
入
****
设
问
激
疑
归
纳
小
结
****
引
入
****
设
问
激
疑
****
归
纳
小
结
【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课件展示】美丽造福于人类的火和为人类带来灾难和损失的火。
【设问】通过刚才的投影,你对火有了哪些认识?
【导言】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科学本身就是把“双刃剑”,火也如此,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并板书:第二节 氧气和氧化
一、燃烧
****************************
【引言设问】1.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燃烧事例?
【追问】2.物质燃烧是可燃物跟谁的反应?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归纳总结并板书】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设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根据以上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玻璃棒、木条、酒精灯、玻璃杯、蜡烛、镊子
【归纳、总结、投影、板书】
二、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图片展示
【设问】有一句成语叫水火不容,火能在水中燃烧吗?
【演示实验】《水火相容》
白磷在水中的燃烧
【思考】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一些很容易燃烧的物质吗?
【追问】如果天然气发生泄漏,很容易发生什么后果?
【展示图片】一些爆炸的图片
让学生归纳爆炸共同点。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
【板书】三、爆炸
有限的空间,剧烈的燃烧。
【过渡设问】燃烧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而有些反应会慢慢施放出热量。
【展示图片】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讨论】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很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然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的剧烈发光、发热的氧气反应。
2.自然: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问题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然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倾听、思考。
观看、感悟、联想。
思考、汇报:
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倾听、感悟。
************
思考、交流、汇报:
火是燃烧的结果,是由物质的燃烧而产生的。
思考、交流、汇报: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
光、热、剧烈。
提出假设:①可能跟氧气有关
②可能跟达到的温度有关
计方案和学生实验:
①在酒精灯上分别去点玻璃棒和木条,观察。
②两只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③在酒精灯上分别点小煤块和木条,观察。
交流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达成共识:
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汇报: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等
很容易爆炸。
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学生可能回答:发光放热程度、反应的速率、起始原因有区别;但都属氧化反应,都放热……
(1)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使学生感到科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科学的新课程理念。
(2)当学生们看到火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后,十分震撼,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由此进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
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在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置于科学的思维状态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
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学会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展
示
课
件
展
示
课
件
展
示
课
件
出
示
表
格
展
示
课
件
展
示
课
件
灭
火
灭
火
引
入
****
设
问
激
疑
****
归
纳
小
结
****
扩
展
扩
展
应
用
【多媒体展示】大兴安岭的火灾现场报道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创设情景】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图中分别用什么方法灭火及灭火原理。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3.简介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范围
(1)泡沫灭火器
(2)干粉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
2.模拟失火现场分制作简易灭火器并灭火的实验(如图)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小结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阅读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大兴安岭的火灾现场报道,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2.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
火
灾
自
救
引
入
****
自
习
归
纳
【思考】如果我们碰到火灾,如何运用正确方法自救呢?
【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观看、感悟、联想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多媒体展示
总
结
总
结
总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成作业本练习
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