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
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写作技巧,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眼(zhuó) 丘壑(hè) 松柏(bó) 因地制宜(zhì)
B.轩榭(xiè) 嶙峋(xún) 斟酌(zhēn) 重峦叠嶂(zhàng)
C.池沼(zhāo) 镂空(lòu) 蔷薇(qiáng) 俯仰生姿(yǎng)
D.芭蕉(jiāo) 檐漏(lòu) 盘曲(qǔ) 自出心裁(cái)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朴 称心如意 安静闲适 别具将心
B.局部 明艳照眼 俯仰生姿 异彩分呈
C.游览 无所倚旁 隐天蔽日 自出心裁
D.景致 鉴赏园林 自然之趣 因地制宜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寓采用传统的北欧设计,而别具匠心的醒目红白墙面顿时为这个家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B.刚装修好的厨房没用几天,台面断裂了,柜门缝变大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出现。
C.学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因地制宜,分段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
D.院子里的各种树木俯仰生姿,别有一番情趣
4.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_________)
⑵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_________)
⑶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_________)
⑷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_________)
⑸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_________)
6.给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序_____________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7.根据课文填空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二、深层探究
1.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
2.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用逻辑顺序?
3.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赏析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请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丰富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四、探究写法
五、文章主旨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①-⑥段,完成问题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⑵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运用你所学到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建筑物?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B[解析A柏(bǎi);C 沼(zhǎo);D曲(qū)。
2.D(A.别具匠心B.异彩纷呈C.无所依傍)
3.C项“因地制宜”应改为“因材施教”。
4.⑴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⑵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⑶指不该相同而相同。⑷枯瘦的样子。 5.⑴引资料⑵打比方⑶作比较⑷举例子⑸摹状貌
6.⑤①④②③ 7.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迅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二、1.⑴作比较: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 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突出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⑵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⑶引资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答题思路: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⑷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⑸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⑹打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答题思路: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采用逻辑顺序。
3.记叙: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②“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③“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论: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③“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三、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7.“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1.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文章先指出苏州园林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即让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以此总领全文。然后时时紧扣这一特点,逐层展开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是从讲究景物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还表现在局部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屋内陈饰的色彩美这三个方面。这些分析处处照应开头,经过反复说明,园林处处皆画这一特点已经被清楚揭示出来,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2.说明准确,叙述生动:
本文旨在对苏州园林作一般介绍,因此它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炼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把苏州园林的特色说得非常透彻,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表现力很强。如写廊子和花墙:“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砖砌”说明质地,“各式”说明花样,“镂空”说明种类,清楚地说明了图案的样子。“无所依傍”形象地写出了廊子外形。类似这样的例子,全文触目皆是。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准确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也运用了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叙议互见,议中寓理,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杨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赞美之情。
六、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2.(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5.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
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写作技巧,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眼(zhuó) 丘壑(hè) 松柏(bó) 因地制宜(zhì)
B.轩榭(xiè) 嶙峋(xún) 斟酌(zhēn) 重峦叠嶂(zhàng)
C.池沼(zhāo) 镂空(lòu) 蔷薇(qiáng) 俯仰生姿(yǎng)
D.芭蕉(jiāo) 檐漏(lòu) 盘曲(qǔ) 自出心裁(cái)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朴 称心如意 安静闲适 别具将心
B.局部 明艳照眼 俯仰生姿 异彩分呈
C.游览 无所倚旁 隐天蔽日 自出心裁
D.景致 鉴赏园林 自然之趣 因地制宜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寓采用传统的北欧设计,而别具匠心的醒目红白墙面顿时为这个家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B.刚装修好的厨房没用几天,台面断裂了,柜门缝变大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出现。
C.学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因地制宜,分段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
D.院子里的各种树木俯仰生姿,别有一番情趣
4.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_________)
⑵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_________)
⑶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_________)
⑷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_________)
⑸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_________)
6.给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序_____________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7.根据课文填空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二、深层探究
1.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
2.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用逻辑顺序?
3.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赏析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请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丰富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四、探究写法
五、文章主旨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①-⑥段,完成问题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⑵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运用你所学到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建筑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