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8 08: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明清抗击外国
侵略的英勇斗争沙


侵台湾俄 罗 斯明 清 时 抗 击 侵 略 形 势 图中国日
本荷兰一、戚继光抗倭二、郑成功收复台湾三、抗击沙俄的入侵1.什么是倭寇? 出现于什么时期?戚继光抗倭2.倭寇主要侵犯哪些地区?3.倭寇的侵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抗倭的含义明代,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明代倭患严重的原因及危害?2、戚继光肃清倭寇的原因?合作探究戚 继 光 取 得 抗 倭 胜 利 的 原 因1.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心向背”。
2.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出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探究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火


睛“岳家军”与“戚家军”有何异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为什么郑成功这样说?[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反映了一个什么历史信息?[2 ]“贵国”是指谁 ?“今”是指那一年?“余”又是指谁?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台独’认同日本人,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否定了台湾人,——既丢了根,又抛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对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血肉关系,抨击少数“台独分子”“数典忘祖”的行为。1.三国时,吴国曾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过台湾,当时台湾称作___。2.隋朝时,台湾与大陆来往更加密切,当时台湾称______。3._____朝时,台湾正式归入中国版图。4.明末时,宝岛被正式称为台湾。夷洲流求元台湾是我国的领土台湾城金门赤嵌楼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1. 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人民摆脱了殖民者的残酷奴役,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保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为建设台湾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3.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想一想我对“台独”
分子说
……畅所欲言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委派了一个新头目,叫托尔布津。沙皇颁发给托尔布津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沙皇发的这枚城徽表示了什么意图?动脑筋?1685尼布楚1 6 8 9 年1686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不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为什么?
学习与探究[1]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接近尾声,沙俄接受清朝建议,同意谈判,清朝立即下令停战,并撤出包围雅克萨的军队,不存在对俄国的军事压力;[2]整个谈判过程,是按照对等原则安排的,在场谈判人数相等,护卫兵力也相当;[3]谈判达成的协议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且中国做了一定的让步,即把尼布楚地区划归俄国,俄国得以牢固占有西伯利亚,并获得同中国通商的权利;[4]从条约的意义来看,条约签定以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极大发展。
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see yousee you 明 清
抗击外国侵略的
英勇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反击战收获平台戚继光抗倭see you智力闯关see yousee yousee you1.学习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最崇拜的民族英雄是谁?为什么?二选一再见戚继光自幼痛恨倭寇横行,十六岁时曾慷慨赋诗说(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D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 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作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的是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D倭寇是指明代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人中的 ( )
 ①大名 ②武士 ③手工业者 ④商人 ⑤自耕农 ⑥海盗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C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澶州之战②雅克萨之战③台州九捷④郾城大捷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C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世纪同一个时代的是(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③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④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