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内环境的组成、相互关系及理化性质,建立生命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水
2/3
1/3
细胞
內液
细胞
內液
血浆
组织液
[提醒] 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激素
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
(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______。
(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
少。
相近
蛋白质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溶质微粒
吸引力
溶质微粒的数目
770
7.35~7.45
37 ℃
[提醒] 与渗透压有关的“浓度”是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营养物质
吸入O2、排出CO2
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
(1)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
(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4)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
×
×
×
√
知识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常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3.内环境三种组分的比较
组分 项目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区别 存在部位 组织细胞之间 血管内 淋巴管内
主要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组织细胞 各种血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蛋白质含量 少 多 少
联系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体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
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体液。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液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
√
2.(2021·安徽宿州高二检测)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肌肉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
D.③④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
解析:由于各种组织细胞都会消耗氧气,因此若②为肌肉细胞,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可知,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A项错误;
由图可知,④为组织液,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即图中的④和⑤,C项正确;
③为淋巴液、④为组织液,组织液能转化为淋巴液,但淋巴液不能直接转化为组织液,D项错误。
发展素养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科学思维)上题图中②与④的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科学思维)某同学提出上题图中②内CO2浓度最高,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细胞内液即②中CO2浓度最高
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2.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
(1)实质:组织液总量增加。
(2)原因:渗透压失衡,即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子大量进入组织液。具体如下图所示:
1.(2021·安徽宿州高二检测)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胰岛素、CO2和葡萄糖
③血红蛋白、O2和Na+
④生长激素受体、K+和氨基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①符合题意;
胰岛素、C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符合题意;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不符合题意;
生长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
解析:据题表可知,Na+、Cl-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即细胞外液中,A正确;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B正确;
发展素养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科学思维)由上题题表可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Na+、Cl-的微粒数远高于蛋白质,即使在含有较多蛋白质的血浆中也是如此,故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2.(社会责任)若肝功能受损,会出现“腹水”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细胞中合成,若肝细胞受损或肝功能出现障碍,则会使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出现“腹水”现象
知识点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温馨提示] 人体内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结构
四个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一个器官:皮肤。
1.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中方框内的文字应该是( )
A.内环境 B.大脑
C.脊髓 D.肌肉
√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图中方框内文字应为内环境。
2.(2021·山东济宁高二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需经过9层生物膜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属于主动运输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
解析:通过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组织细胞利用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经过11层生物膜;
Ⅱ是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浆应属于主动运输;
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发展素养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科学思维)人体内O2浓度最低的部位是________(填细胞器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O2
2.(生命观念)根据上面T2中所构建的概念图,思考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液
温度
[答题必备]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部分组成,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