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名著阅读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昆虫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布尔从小生活在荒石园,在这里他初步认识了各种昆虫。
B.《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C.法布尔的这部书体现了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
D.法布尔有“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之称。
A.法布尔从小生活在圣菜昂的村子里,他最后的时光才是居住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
故选A。
2.请选出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纪实作品。它真实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周恩来。
C.《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D.法布尔不仅是昆虫学家,还是一个语言大师。在他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麻雀“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D.“小麻雀”有误。应为:圣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故选D。
二、填空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昆虫名)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作家名)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语)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答案】杨柳天牛 罗曼 罗兰 昆虫的史诗
4.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填写表格。
昆虫名称 昆 虫 特 点
①___________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螳螂 善于利用“②________________”制服敌人。
③___________ 以结婚为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并且是一个无人可比的禁食者。
【答案】蝉 心理战术 大孔雀蝶
三、名著阅读
5.阅读《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1)以上面文段为例,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概括分析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
请结合以上文段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答案】
(1)示例:可以从形态、动作、神态等方面观察描写,如文段中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蟹蛛“消瘦”的形态,“挥着一条腿威吓”的动作,“全神贯注”“狰狞”的神态等。
(2)示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昆虫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如:抓住蟹蛛“消瘦”“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朝气蓬勃的样子”的外形特征,生动地写出了蟹蛛产卵做了母亲以后元气大伤的形象。(或:描写蟹蛛“全神贯A.法布尔从小生活在圣菜昂的村子里,他最后的时光才是居住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
故选A。
注”地守护,一有动静就会“全身紧张”的神情,“挥腿威吓”“做手势”等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蟹蛛作为母亲,竭力保护子女不受侵犯的伟大。或:用“鬼鬼祟祟”来形容偷蟹蛛卵的昆虫,用“心满意足”来形容赶走来犯者的蟹蛛,完全将昆虫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形象特点,情趣盎然。)
6.试举《昆虫记》中某一昆虫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昆虫之“人性”一面的?
【答案】示例:作者对昆虫的描述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同时对昆虫的观察又折射出对人类世界的思考。例如:他把蝉的幼虫当作人来写,说它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一样聪明;同时会将地穴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这些做法也提醒我们人类: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并考虑周全。
7.(跟法布尔学观察)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得了家。
选文中的红蚂蚁表现出了哪些特点?试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法布尔如何在《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中体现敬畏生命的情怀。
【答案】超强的记忆力,强大的韧劲和耐力;作者把面临蚋对自己家族的毁灭性破坏而一无所知的蝉说成“可怜的母亲”,都体现出作者对蝉的怜惜。
8.阅读《昆虫记》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飞蝗泥蜂刚刚向我们表明,它在自己无意识的启发下,也就是在本能的指引下,行动多么正确无误,技术多么卓越;现在它将向我们表明,当发生哪怕只是稍微偏离习惯道路的情况时,它的办法是多么缺乏,它的智慧是多么局限,它甚至是不合逻辑。这便是本能的才干所具有的特征。这是一种奇怪的矛盾:高深的技能与同样深深的无知联系在一起。出于本能,不管困难多大,无论什么都可能办到。
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1)《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______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写的_______巨著。
(2)罗斯丹夸赞作者:“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罗斯丹的评价(任一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案】
(1) ①法布尔 科普
(2)②举例:在写飞蝗泥蜂时作者“出于本能,不管困难多大,无论什么都可能办到”体现了他像哲学家一样想;写甲虫时,作者对甲虫的外形和色彩生动的描写就是美术家一样的看;联想到美丽的天使就是文学家一样的感受和书写。
9.以下两个语句哪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语言风格的了解简述理由。
A.绿色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均匀,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绿色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边,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翅薄。
【答案】A句出自《昆虫记》。因为A句中把绿色蝈蝈拟人化,将它的体形特征人格化成身材匀称优美,尤为可爱迷人,并用比喻凸显其翅膀的轻盈。整句洋溢着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与赞美。
【详解】
本题考查《昆虫记》的语言风格。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A文段描写生动形象,如“身材优美,苗条均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富有文学趣味。整句洋溢着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与赞美。因此可判断是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节选。B文段不符合法布尔语言风格,它只是客观地叙述,更具科学性,缺少文学性、趣味性。
松树金龟子的幼虫有烂叶、朽木吃就足够了。成虫也只是啃啃松针,从不贪得无厌。如果我是松树林主人的话,我对它造成的小损失不会太放在心上……
10.上述文字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
11.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请根据相关提示在括号里填写对应的序号。
昆虫名称 生活习性
蝉(_____) ①整个窝既像是一座骆驼毛造的房子,又像是伊斯玛依人的帐篷,只不过是倒置的。
蟋蟀(_____) ②每一只都用上颚衔着自己的一小块土出去,飞到远处,再将携带着的土块抛掉。
胡蜂(_____) ③它的歌声单调、尖锐,但很轻,在七月午后那撩人的寂静中,只要离开它几步远,就几乎听不见了。
克罗多蛛 (_____) ④它用带有两排锯齿的有力后腿踩踏着土地,一边倒退,一边耙地,把无用的泥土扫出,摊成一个斜面。
【答案】
10.法布尔;
11. ③ ④ ② ①
12.名著阅读。
这天,你和小鹏带着《昆虫记》去爬笔架山,准备去寻访书中讲到的动物。
在一片灌木丛中,你发现了这样一只小动物:
它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是淡绿的,长翼轻如薄纱
……它有一样东西是特有的,那便是生长在前足上的一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而且极富进攻性,也可以用来防御。
(1)这只昆虫的名字是_____,它有一种非常残忍而可怕的行为,是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他是_____国人。
【答案】
(1) 螳螂 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
(2) 法布尔(让﹣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 法
13.漫步山中,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虫鸣声,小鹏推测那是蟋蟀的叫声。你们找到了书中描写蟋蟀的文字:
你试着小心翼翼地揭开这两个翼鞘,向着光亮的地方去看,你会发现它的颜色是淡淡的红色。它前面的部分大,成三角形状;后面的部分小,成椭圆状,前后部分只有两个地方连接着,它就是靠这两个地方发声的。
……
蟋蟀从不躲在屋子里面唱歌,它会走出房门,来到门口的平台上表演。翼鞘发出的振动声非常柔和。它的音调能拖很长,除了长之外,它的音调还很圆满、很响亮。它的歌声既是在打发无聊的夏日时光,又是在给自己寻找快乐,它歌颂着大自然的一切,阳光、青草、巢穴,都是它歌颂的对象。它用自己的弓表达着对大自然、对生命崇高的敬意。
(选自《昆虫记》)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结合以上内容分析这本书文学性和科学性兼备的特点。
【答案】示例:
在描述蟋蟀的发声器官时,用“它前面的部分大;后面的部分小;在“它用自己的弓表达着对大自然,作者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充满了意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1)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2)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追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3)我喜欢欣賞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节选自《昆虫记》)
14.第(1)段说狼蛛“等而无获”,第(2)段又说年幼狼蛛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这两段的内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15.结合选文,说说狼蛛捕食具有哪些特点。【答案】
14.不矛盾。第一段“等而无获”指狼蛛已经成年拥有洞穴并具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而第二段中不能“守洞待虫”是狼蛛幼年时期,没有洞穴,必须外出打猎。
15.第一段中饥饿一段时间后狼蛛捕食像狼一样的贪婪。第二段中狼蛛的动作表现了它猎食蛮横凶狠的特点。第三段中狼蚌捕食苍蝇动作敏捷。
16.结合语段回答问题。
四月的月底, 开始唱歌,最初是一种生疏而又羞涩的独唱,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乐,每块泥土都夸赞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动听的音乐的乐者。我乐意将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在我们的荒废了的土地上,在百里香和欧薄荷繁盛的开花时节,百灵鸟如火箭般飞起来,打开喉咙纵情歌唱,将优美的歌声,从天空散布到地上。而呆在下面的 ,它们也禁不住吸引,放声高歌一曲,以求与相知者相应和。对于这种二人合奏的乐曲,我们应该判定 是优秀中的胜者。它的数目和不间断的音节足以使它当之无愧……这位隐士最初的歌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些。它在歌颂照在它身上的阳光,供给它食物的青草,给它居住的平安隐蔽之所。它演奏乐曲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歌颂生存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它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①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昆虫是___________,在《昆虫记》中还有一种会歌唱的昆虫是___________。
②作者认为这种昆虫的“歌唱”包含哪些含义?_____________
【答案】①蟋蟀 蝉 ②围绕“歌唱生存的快乐,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回答即可
【详解】
②根据文段“这位隐士最初的歌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些。它在歌颂照在它身上的阳光,供给它食物的青草,给它居住的平安隐蔽之所。它演奏乐曲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歌颂生存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它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可知,作者认为蟋蟀“歌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些”、“歌颂生存的快乐”和“表达了它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是在筑巢还是在家庭方面,它确实很出众。不过,这和它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安定、温暖的家对它来说也算是一种回报。当面对着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的时候,很多昆虫只能躲避在简陋的临时住所里,它们的家来得容易,日后丢也不觉得可惜。
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做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有很多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埋伏地点伏着,等待着时机,以捕获自己等待已久的猎物。
③但是,上面提到的例子统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避难所或是陷阱而已,实在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④经过辛辛苦苦的劳作构造出的家,昆虫住在里面,无论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或者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冬令时节,都让昆虫无比地依赖,不想迁移到其它的任何地方去居住。这样一个真正的居住之所,是为了安全以及舒适而建筑的,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而并不是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家是为了狩猎而建的。或是所谓的"育儿院"之类的延期行为。那么,只有它的家是为了安全和温馨而建造的了。在一些有阳光的草坡上,它就是这个隐逸者的场院的所有者。正当其它的或许正在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是卧在露天地里,或许是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的昆虫正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而烦恼时,它却成了大自然中的一个拥有固定居所的优越的居民。由此可见,它是有远见意识的。
⑤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它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有时,其它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它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⑥除去人类以外,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它更加高超。
17.以上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_的《昆虫记》,该书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中介绍的昆虫“它”是指________
18.仔细阅读第④⑤段,说说“它”为什么被称为“建筑大师”?
19.《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书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科研精神呢?请举例说明。
【答案】
17.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蟋蟀
18.答案示例:
(1)住所稳固安全舒适隐秘
(2)选址慎重谨慎(有远见意识)
(3)亲自完成构建
20.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对蟋蟀的巢穴的介绍,哪一段应该出自《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的阅读理解,作出判断并简要写出两条理由。
(甲)蟋蟀的洞穴往往有个下垂的房檐,既防雨淋又防敌害。洞口大小,手指粗细,天亮时蟋蟀用牙齿啄泥堵住洞口,夜晚活动时掀开巢穴里面的上盖。洞内情景是:一个凹形槽内,拇指般粗细,长度20厘米上下。走到通道尽头的宽度刚好可以容蟋蟀转身,洞里光滑湿润、洁净整齐,留有前后洞口,便于通风、活动和遇险时逃逸。
(乙)蟋蟀比它们更要聪明得多。它轻视偶然碰到的隐处,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宅的地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暖阳光的地方。它不利用既成的洞穴,因为不适宜,而且草率;它的别墅都是自己一点点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最低下的动物,却可以有一个完善的住宅。它有一个家,它有平静的无上的隐之所。
【答案】选【乙】/理由:(1)【乙】含有对蟋蟀的喜爱(对自然的喜爱)之意,透露着《昆虫记》特有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昆虫的人文关照)情怀。(2)【乙】用拟人手法来写,行文活泼,语言诙谐,符合《昆虫记》的写法。(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惫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们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已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普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平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图。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21.结合选文,概括螳螂捕蝉的过程。
22.联系原著,说说螳螂还有哪些习性?
23.鲁迅曾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选文及原著其他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21.①先张开翅,蜷起腹,完全张开劫持爪,露出战斗的法宝。一动不动盯着蝉,以此来震慑对方;②然后猛压两只大弯钩,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③最后收起翅膀,开始美餐。
22.①雌性螳螂饭量大,随着交配和产卵季节来临,会越来越残忍;②交配后,雌性螳螂会把雄性螳螂吃掉;③雌性螳螂会把卵产在向阳的地方。每个卵囊里有几百个卵。
23.①法布尔用野外观察和实验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他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描述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②《昆虫记》的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理自然。如杨柳天牛像个吝青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尼札服。
23. (甲)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蚂蚁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照我想,蝉是听不见自己唱的歌曲。
……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乙)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二万五千里,甚至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行军记录,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得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4.(甲)文的作者是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从两段选文可以看出,这两位作者都具有_____的精神
25.联系作品,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作者通过什么试验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2)(乙)文的作者如何评价红军长征的?
26.比较两段选文,体会两者语言特点上的异同?
【答案】
24. 法布尔 埃德加·斯诺 求真求实(探知事物等,意近即可)
25.(1)在蝉周围放了两枪,蝉丝毫不受影响,继续高歌。
(2)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26.示例一:相同:两段选文的语言都有朴实自然的特点;
不同:【甲】文多用拟人,显得比较生动;【乙】文力求准确,显得比较平实。
示例二:《昆虫记》是科普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报告文学,语言准确是基础,也都有生动幽默的共同点。在不同点上,前者善用拟人,语言更为生动传神,充满情趣;后者相对朴素平实。
26.考查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用词都朴素自然,没有过于华丽典雅的词汇,娓娓道来,亲切质朴。如甲文中的“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乙文中的“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得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不同的,甲文是科普作品,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一句把蚂蚁说成是“凶悍的强徒”,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蚂蚁的凶悍与贪婪。乙文是报告文学,并没有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为客观的记叙与描述。
27.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它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阅读文段和链接材料,法布尔和布封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链接材料: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2)结合文段中的划线的句子,具体分析《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3)结合文段和原著内容,说说你所体会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答案】(1)法布尔欣赏麻雀,因为他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而链接材料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他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3)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文段中写他细致地观察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用什么搭窝及搭的窝如何等。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原著中他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火虫的光亮停止和消失等。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训诫不听话的孩子”“鼓励胆怯的孩子”等,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A)事实上,萤无论如何也不是蠕虫,即使是从它的外表上来看,它也不能算作是蠕虫。它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而且,它能知道如何去利用这些短足……不过现在,萤却是有衣服的。可以说,外皮就是它的衣服,它用自己的外皮来保护自己。而且,它的外皮还具有很丰富的颜色呢。它全身是黑棕色的,但胸部有一些微红。在它的身体的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还装饰着一些粉红色的斑点。像这样色彩丰富的衣服,蠕虫是不会穿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继续把它叫做发光的蠕虫。因为,它的这个名字是全世界的人早就已熟知的了。
(B)萤发出来的光,是白色而且平静的。另外,它的光对于人的眼睛一点儿也不刺激,很柔和。这种光看过以后,便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它们简直就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虽然这种光亮十分灿烂,但是同时它又是很微弱的。假使在黑暗之中,我们捉住一只细小的萤,然后把萤的光向一行油印的字上照过去,于是我们便会很容易地出辨别出一个一个的字母,甚至也可分辨出不是很长的词来。不过,超过了这份光亮所涉及的比较狭小的范围以外,那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过,这样的灯,这样吝啬的光亮,不久就会令读书人厌倦的……从生到死,萤总是放着亮光的。甚至连它的卵也是要发光的。幼虫也是如此。当寒冷的气候马上就要降临的时候,幼虫就会立刻钻到地面下边去,但是并不钻得很深。假如我从地面下,把它轻轻地掘起来,它的小灯仍然还是亮着的。就是在土壤的下面,它的小灯还是点着的,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
28.“这样吝啬的光亮,不久就会令读书人厌倦的。”作者为什么说萤的光亮是吝啬的光亮?
2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萤”具有怎样的特征?
30.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答案】
28.因为这种光亮虽然十分灿烂,但是它又是很微弱的,超过了这份光亮所涉及的比较狭小的范围以外,那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29.①从外表来看,不能算作是蠕虫;②它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③外皮具有丰富的颜色,全身黑棕色,胸部有一些微红;④身体的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装饰着一些粉红色的斑点;⑤萤发出来的光,是白色、平静、柔和的;⑥从生到死,萤总是放着亮光。
30.示例:“这种光看过以后,便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它们简直就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萤发出来的光具有洁白、平静、柔和的特点,体现了《昆虫记》生动活泼、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