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
章末过关检测(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在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稳态主要是机体内的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静止状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解析:选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处于稳态,而不是一成不变保持静止状态,C错误,D正确。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脏腔室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选C。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腔”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膀胱腔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
3.下列有关“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
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
C.红细胞中的氧气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所有成分均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解析:选C。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多,A错误;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B错误;红细胞中的氧气与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大分子物质等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D错误。
4.(2021·湖北十堰高二月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⑦HIV的增殖 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⑦⑧ D.①④⑥⑧
解析:选D。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①符合题意;消化道不是人体的内环境,②不符合题意;在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③不符合题意;氧气从红细胞出来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外液,④符合题意;胰高血糖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⑤不符合题意;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因此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⑥符合题意;HIV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的增殖必须在淋巴细胞内完成,⑦不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存在于血浆中,通过血液进行运输,⑧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山东菏泽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略有降低
C.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会被NaOH中和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低
解析:选B。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升高血浆中的pH,因为血浆中有维持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存在,会维持血浆的pH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A错误;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pH略有下降,B正确;剧烈运动后,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最终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NaOH不是缓冲物质,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6.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渗透压下降 B.细胞代谢紊乱
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糖尿病
解析:选B。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A不符合题意;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符合题意;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也可能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不符合题意。
7.(2021·山东青岛高三期中)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状细胞贫血,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D.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②
解析:选C。镰状细胞贫血为血红蛋白改变导致⑥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图中②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①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
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氧气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解析:选C。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氧气的作用,A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解析:选D。生长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内环境,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10.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人体内环境和0.9%NaCl溶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当给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之后,并不会改变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是由于这些NaCl溶液的注入,增大了血浆的含量,所以机体在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血浆量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故选C。
11.(2021·河北邢台高二月考)下图甲~丁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时,乙会增多
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
解析:选C。据图分析可知,丙为淋巴液,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时,会使甲(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丁表示的是血细胞(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D错误。
12.(2021·辽宁沈阳高二月考)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
B.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C.葡萄糖、胰岛素、细胞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解析:选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A错误;肝腹水患者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中,向肝腹水患者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肝腹水中的水分回到血液中,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蛋白质等大分子及无机盐等小分子有关,故葡萄糖、胰岛素、细胞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正确;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D正确。
13.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后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
B.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
C.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C。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A正确;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B正确;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但是机体通过调节会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变化,D正确。
14.一日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慌,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来到医院被诊断为水中毒。下列曲线中能够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选B。由于天气炎热,小张不断出汗,其体内无机盐大量流失,加上其不断喝纯净水,导致其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上升,同时内环境中的渗透压(b)呈下降趋势。
15.(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中)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解析:选B。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心脏或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得不出该结论,C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说明细胞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16.下图表示肝脏细胞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关系为AB.B中的液体大部分进入D,少数回流至C
C.A中的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经B进入C中
D.C中的氧气进入A中被利用需要穿过2层生物膜
答案:C
17.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最终幸存者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解析:选D。伤者在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没有了外力压迫,死细胞释放大量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严重破坏了内环境的稳态,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在移开重物前,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可防止此现象的发生。缺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肌红素、钾等物质的释放以及缺水等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18.(2021·山东淄博高二月考)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0 1.50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0 114.0 7.5 1.0
③ 10 140.0 2.50 10.35 25.0 - 47.0
A.③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因为③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所以③为细胞内液,A正确。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故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血浆中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②组织液增多,B正确。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过线粒体膜(2层)、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故至少是5层磷脂双分子层,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②(组织液)与③(细胞内液)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19.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中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解析:选B。图甲中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A错误。B(淋巴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血浆)中,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错误。
20.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③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
解析:选D。①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血浆,④为尿液。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A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血浆→[①]组织液→[②]细胞内液,B错误;[③]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C错误;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含有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等,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2021·山东临沂高二检测)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________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原因是O2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若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3)体温恒定有利于酶的催化。
答案:(1)缓冲物质 降低 O2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组织液 组织水肿
(3)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22.(14分)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右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相应细胞来表示)。
(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该部分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大,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
(3)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箭头“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X、Y、Z依次表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即图中的X和Z。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即进入图中的Y(血浆)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Z),最后进入肝细胞,肝细胞属于图中的细胞1。(2)皮肤角质层细胞是死细胞,无需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也不需要能量的供应。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将含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血浆,即图中的Y。根据“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判断,在组胺的作用下,毛细血管扩张且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组织液(图中的Z)的量增加。叮咬后“包”的出现与组胺有关,所以,“包”越挠越大应是“挠”这种刺激导致机体释放了更多的组胺。(3)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出现明显的口渴感觉,此人尽管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健康状态相比没有升高,可能不变,也可能降低。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箭头“ ”连接的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这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答案:(1)X和Z Y→Z→细胞1 (2)不能 Y 扩张 Z 组胺 (3)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23.(12分)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以________________(填跨膜运输方式)的方式由消化道进入A,D代表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填器官)。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进行的。
(3)过程d表示________________作用。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__________。
(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有关。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D表示淋巴液。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皮肤。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3)过程d表示重吸收作用。(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多少有关。
答案:(1)被动运输 淋巴液
(2)皮肤 毛细血管壁
(3)重吸收
(4)淋巴液和组织液
(5)内环境
(6)无机盐和蛋白质
24.(12分)(2021·江苏泰州期末)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医院化验单
姓名:×××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甲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 h禁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__(填“相对的”或“绝对的”)。
(3)乙图中的__________ (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动脉的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3)乙图中①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血浆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至少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一层细胞膜都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着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动脉的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等。(6)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 (2)相对的 (3)①③④ ② (4)④ 6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5.(12分)(能力挑战题)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实验材料和用具:适量家兔的血浆、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①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②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③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 ?
结论 ? ?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答案:(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