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选修6 环境保护
目录
总-分-总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考点三
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主题1
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资源总量较少
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对水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短缺原因
换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否可行?
资源型缺水
(我国北方)
水质型缺水
(我国南方)
缺水的类型
2.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开源
节流
跨流域调水
修水库蓄水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污水净化,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
人工降雨
海水淡化
合理开采地下水
发展节水农业,培养耐旱农作物
最主要措施
成本高,一般不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
“合理”二字很关键
注意细节:
喷灌、滴灌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换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否可行?
题组训练
1.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2016年浙江卷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 (3分)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年浙江卷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 (3分)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2016年浙江卷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4分)
答案 跨流域调水;雨水(夏季降水集中产生的多余地表水);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2016年浙江卷
10.(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答案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
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2014山东卷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9.(2012·海南地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主题2
2
3
1
容易开垦的耕地为15.4亿公顷
世界耕地有限
土地肥力不高、通达性有限,要有较大投入才有可能利用
世界耕地需求增加世界人口的增长
耕地不足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
1.世界耕地需求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人口增加
耕地质量低
耕地不足
不合理利用
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世界19%的人口
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中、低产田比重大
现状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提高耕地质量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禁止闲置、滥用、荒芜耕地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退化表现
土壤侵蚀
(风、流水、冰川)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还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灾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
沙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土地退化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管理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另一种思路:退、改、建、法
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农牧业
措施
修建水库、排水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工程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生物措施
防治措施
(退、改、建、法)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主要原因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石漠化)
表现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土地退化
的概念
生态破坏的问题,其治理措施一般思路:
第一个思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
第二个思路:退、改、建、法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改灌溉方式……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各种工程设施……
法:(先礼后兵的原则)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臭氧层空洞、
全球变暖、
水土流失、
酸雨、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题组训练
1.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2014全国卷1
2.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2014海南卷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题3
1.化石燃料的分布
煤的形成过程
世界和中国煤炭分布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世界和中国石油分布
2.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加强勘探,挖掘潜力
拓宽进口渠道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
节约使用,避免浪费
提升科技,提高利用率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开源
节流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成本低廉、
无污染
地热能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可再生
生物能
沿海地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干净、无污染
潮汐能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西南地区
水力发电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水能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风力发电
资源分布和消费区不匹配
能源不稳定,需搭配火电
发电成本较低,
无污染
风能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较分散,
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能量巨大、
无污染、可再生
太阳能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利用形式
缺点
优点
步步高p285
影响太阳能的因素:
纬度、海拔、阴晴
优点
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
缺点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利用形式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我国分布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
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太阳能
风能
优点
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缺点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
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利用形式
风力发电
我国分布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
2011四川高考36题: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8分)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
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沿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
下垫面平坦,对风的阻力小
水能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分布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水能开发的利弊!
潮汐能
潮:白天潮水的涨落
汐:夜晚潮水的涨落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分布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分布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
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
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南方居多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分布
据图说明开发沼气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成本低廉、
无污染
地热能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可再生
生物能
沿海地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干净、无污染
潮汐能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西南地区
水力发电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水能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风力发电
资源分布和消费区不匹配
能源不稳定,需搭配火电
发电成本较低,
无污染
风能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较分散,
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能量巨大、
无污染、可再生
太阳能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利用形式
缺点
优点
步步高p285
题组训练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013全国卷1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2015山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