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7: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A.鲜腴(yú)    濒临(bīn)    倔强(juè) 井然有致(zhì)
B.游逛(guàng) 残垣(yuán) 捶炼(chuí) 不折不挠(zhé)
C.婆娑(suō) 蹒跚(pán) 虬枝(qiú) 触目伤怀(chù)
D.邪祟(suì) 狼籍(jí) 秀颀(qí) 坦荡如底(dǐ)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成长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上的温床。不要为融进泥土的花蕊( ), 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 )的乐章。
A.悲哀 B.悲痛 C. 深沉 D.深厚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①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②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③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依恋流连。④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①句中“这里”是代词,“困难”是形容词,②句中“都”是动词。
B.②句中的“赏心悦目”是并列短语,④句中的“学会坚持”是动宾短语。
C.③句是一个病句,应该去掉 “使你”两个字。
D.“但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一句应插入③句之前。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A.为了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昆明的雨》的作者是京派作家汪曾祺的作品。
D.为了避免网红带货不混乱,各直播平台纷纷出台直播带货管理新措施。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A.《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感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
B.《白杨礼赞》的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 《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作者埃德加·斯诺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6.文中,“我”一共流了四次眼泪,这四次流泪的情感内涵有所差异,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7.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8.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一个“布”字,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紫毛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9分)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0、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件事不超过4个字。(3分)
11、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2、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3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14分)
门 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⑸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
⑹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⑺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⑻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⑼“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⑽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⑾“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⑿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⒀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⒁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⒂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⒃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⒄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选文第⑵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2分)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16.分析⑿和⒁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2分)
17.选文第⒄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8.“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
19.帕皮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2分)
三、写作(4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解析A项,倔应读jué;B项,“捶”应为“锤”;D项,“籍”应为“藉”, “底”应为“砥”。
2. A, C.【解析】悲哀表达伤心的程度浅而不重,悲痛表达伤心的程度重而深刻。深沉指声音低沉,深厚指物体从上到下的距离大或指(感情)浓厚。
3. B
4. A
5.A 解析 “心里暗笑他的迂”表现了“我”对父亲关爱的不理解。
二、(一)
6.①家中光景惨淡因哀伤流泪;②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爱“我”,“我”因感动而流泪;③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亲的艰辛而难过流泪;④与父亲几年不见,有感于怀,因思念而流泪。
7.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泥土”照应了前文中爬月台的情节,“轻松”体现出父亲对能够给儿子买橘子感到心满意足,流露出一片爱子深情。
8.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艰难、渗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父亲却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表现出深沉的父爱。
9.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简洁地收束了全文,可谓是言尽了,但就在这朴实而充满真情的寥寥数语中却寄托着儿子对衰老的父亲的强烈思念,使得文章余意未尽,倍感亲切动人。这里有对父亲一生劳碌而老境却如此颓唐的同情,有对父亲因事不如意而易于动怒的理解,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二)
10、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11、答案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12、文中刻画了一们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三)
13.帕皮把心爱的门铃卖给小女孩,最后又得到了门铃并与亲人团聚。
14.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的晴朗,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
15.一丝不苟是十分认真的意思,表现了帕皮对铃铛的珍爱和不舍。
16.(12)段中“质疑”的原因:自己要这么便宜地把门铃卖给小女孩。(14)段中“质疑”的原因:门铃已经卖出去了,可是现在又听到了铃声。
17.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可爱和对外公的关心;与前文帕皮的话相照应。
18.(1)是全文的线索。(2)是连接帕皮和亲人情感的纽带。
19.答案示例:帕皮是个善良的人。虽然他很珍惜铃铛,但为了成全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宁愿贱卖给小女孩。
三、写作
20.写作提示 题(1),“我的青春”即指在“我”这个年龄,“我的生活”。把题目补充完整很容易,可以填一些能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或感受的词语,如“音乐”“诗歌”“挫折”“失败”“快乐”“幸福”等,也可以把这些情感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比如“风雨”“阳光”等。然后,根据所填的内容,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来生动地叙述,表达突出这个“中心词”的意义。如“我的青春里有阳光”,可以写一写在自己青春成长的日子里,有哪些“关爱”促使自己成长,最后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再如写“我的青春里有困惑”,说说心里话,写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让自己困惑的事,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
题(2),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所包含的意义。比如“一滴墨”可看作“失误”“不足”“小小的错误”,画家的努力可看作“改正错误”。从这些来看,本材料可以从“犯错误并不可怕,要善于改正错误”这个方面来立意写作。可以叙事,也可摆事实讲道理,用故事来表现中心思想,或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努力去改正,说不定会有美丽的结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