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共20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

文档属性

名称 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共20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7 15: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定义。 
2.理解湿地减少的原因。
3.学会分析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03
3.保护湿地
02
2.日益减少的湿地
01
1.什么是湿地
CONTENTS
目 录
为什么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一只水鸟在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筑巢生卵
思考
一.什么是湿地
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居于首位,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③典型代表
1.东北三江平原--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2.青藏高原一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湿地

(3)中国湿地
①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②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课本p61思考
1.你是怎样理解湿地概念的
对湿地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关于湿地的生态意义,你过去是怎样认识的 现在呢
答:对湿地的生态意义可以这样理解: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3.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大部分沼泽已经变成了商品粮基地。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分析其利弊得失。
答: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就失去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越来越小!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和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3.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1.湖泊干涸,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湖泊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2.你是如何看待“围湖造田”的?
课本p63思考
答:对围湖造田的认识分两方面:
一方面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
二是如何解决,简单讲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湿地的破坏
主要的破坏行为:湿地填平,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等措施将流经城市的河道整治成混凝土河岸,使天然河流变为人工明渠等。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湿地保护的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湖、还湿地。
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2018年10月22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此次大会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宣布全球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其中的6个城市为中国城市,分别是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其中海口湿地保护作为全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的案例之一,派团参会并在会上代表中国作经验交流和分享。
例题探究1:
问题1 湿地为什么号称“地球之肾”?
答:围湖造田以及水土流失导致的大量泥沙淤积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湿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滨海湿地。因为海口是个滨海城市。
问题2 (区域认知)海口湿地保护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判断理由是什么?
答: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谢谢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