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一、基础练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C.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D.陡坡地发展种植业
2.下列不属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是( )
A.实现可持续发展 B.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D.加强经济独立,减少区域联系
3.要治理本区的水污染和大气复合污染,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在本区重点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农产品加工产业 D.军工技术产业
4.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与这一要义不吻合的是( )
A.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
B.强化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机制,加大对垃圾发电的政策支持
C.我省沿海地区应加速开发风能和潮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D.实验室未经处理的废液不能任意排放,要集中转移到安全地带排放
二、巩固练习
5.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两者不能兼顾②如果我们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
A.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
D.综合国力难以提高
7.我国政府强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 )
A.现代化建设速度太快 B.沿海与内地差距太大
C.自然灾害日趋减少 D.自然环境良好
8.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我国( )
A.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B.面临多种环境问题
C.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D.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逐渐增强
三、提升练习
9.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下列不需要化学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南极上方臭氧空洞 B.大气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D.噪音
10.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C.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1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应协调好许多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C.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D.资源的产出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小苏打可用于面粉发酵
C.酒精可用作汽车燃料
D.明矾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13.读20~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是 。
(2)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为 ,这种矛盾在 国家表现更为明显。
(3)①曲线所示内容目前在我国主要表现是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4)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国策是 。要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们应该坚持走 道路。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D
7、B
8、A
9、D
10、B
11、D
12、D
13、(1)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巨大压力,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发展中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4)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第2节 能源及其利用 课时作业
一、基础练习
1.目前,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A.煤、石油、天然气 B.太阳能
C.氢能 D.原子能、核能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河水 C.生物 D.铜矿
3.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矿产以发展经济
B.停止开采矿产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C.合理开采,并研究新能源
D.关、停现有矿井,全力发展旅游业
二、巩固练习
4.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5、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出行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电动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的能源类型分别是( )
①生物质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D.核能只能通过重核裂变获取
7. 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1)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其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2)沼气是农村推广使用的一种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
(3)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4)氢能源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其使用的途径之一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未来的新能源要能够大规模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从理想的角度考虑,它必须满足许多条件,如: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制备、应用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等,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试写出一条 。
三、提升练习
7.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倡用模特及其废弃物制备乙醇,生产乙醇汽油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C.氢能是清洁能源,工业上用电解水法制备大量氢气符合节能减排理念
D.垃圾应该分类处理变废为宝,而不应该焚烧或深理
8.阅读图表,回答问题。甲图是1995~2005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比例变化图。乙图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区的分布图。
(1)2001年以后,我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呈 的趋势。
(2)乙图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3)南方的火力发电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煤炭的运输还受到气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请提出一条缓解南方用电紧张状况的合理建议: 。
第2节 能源及其利用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B
6、C
7、(1)光合(2)CH4 (3)CO2 (4)化学(5)安全无污染
8、C
9、(1)上升 (2)北多南少(3)开发核能第四章 第3节 低碳生活 课时作业
一、基础练习
1.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的“碳”是指(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2.“低碳”指的是( )
A.减少含碳物质使用 B.减少碳元素排放
C.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减少含碳资源的开发利用
3.“低能耗”、“低排放”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C.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4.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园中引进了一批“低碳排放”的电动公交车,它的“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千克,比一般公交车的“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还少2千克。一般公交车的“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千克?
二、巩固练习
5.“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6.2013年3月23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我做‘绿V客’( Green Week ),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广州多个标志性建筑在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目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
B.珍惜土地资源,倡导节约用电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改变生态环境,参加公益活动
7.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矿物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三、提升练习
8.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保护 地球。“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9.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二氧化碳分解为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氧气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10.为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国务院规定我国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
A.30℃ B.26℃ C.22℃ D.18℃
11.阅读下面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1月29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旅游胜地坎昆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19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日”活动以“低碳发展,中国在行动”为主题,介绍了中国的“低碳发展”。中国承诺将继续采取综合的政策,早日完成减排任务。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欧盟等的代表举行会谈,就资金支持、技术转让适应、森林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基本问题达成一定共识。材料中提到的全世界为之努力解决的环境问题指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
C.臭氧层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
12.核能也是一种“低碳”能源,因为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无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我国核电站都是利用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来发电的,核电站年发电量为4×1010Kw.h,这相当于至少可节约 吨标准煤。(已知标准煤的热值为3×107J/Kg)
(请写出计算过程)
第3节 低碳生活
参考答案
1、D
2、C
3、C
4、24千克
5、D
6、A
7、B
8、A
9、A
10、B
11、A
12、裂变 4.8×106第四章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课时作业
一、基础练习
1.解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 )
A.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B.控制资源的利用量
C.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加大对资源的利用
2.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3.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人口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匀
B.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C.农村人口密度大
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二、巩固练习
5.将下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问题连线:
6.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对周围环境可能会造成( )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毒气体、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
D.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7.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 ,B表示 。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 ,D表示 。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 。当前全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和 等。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②燃油产生的烟尘;③工业“三废”排放;④过度抽取地下水;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⑥酸雨;⑦水利工程;⑧环境保护
A ; B ; C ; D 。
三、提升练习
8.垃圾现象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法处理,该方法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上图所示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方框内。
A.肥料 B.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回收处理
① ;② ;
③ ;④ 。(填字母)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
6、D
7、(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 (3)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锐减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8、(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等。
(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D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