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小测
[范围:空气与生命(3.3~3.4)]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剧烈,下列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2.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10克冰受热熔化成10克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D.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H2+2NiO(OH)===2Ni(OH)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
C.Ni(OH)2中Ni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如图是某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可以表示( )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P+O2点燃PO2 B. 2P+5O2点燃P2O5
C.4P+5O2===P2O5 D. 4P+5O2点燃2P2O5
9.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
A.16∶9 B.23∶9
C.32∶9 D.46∶9
10.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二、填空题(14题前四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59分)
11.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__ _ _,其原因是
____ ___ ___ ___。
A B C D
12.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___ 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 ___。
13.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实验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 花变红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 不变色 __ _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__ ___; 实验(Ⅳ)验证了____ _____ _。 ②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__ ___
14.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人吸气时应将弹簧夹A____ 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弹簧夹B____ ___。
(2)人呼气时应将弹簧夹A____ ___,弹簧夹B____ ___,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____ ___ __。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 ___ _;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 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5.将a g KClO3和b g MnO2混合加热,使之完全反应:
(1)若得到KCl为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_ ___g。
(2)若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_ __g。
(3)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_ __g。
16.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科技手段处理汽车尾气能有效减少污染,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所有含氮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式:___ ___。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反应条件省略)。
(2)反应中两种氧化物的质量之比是___ ___ 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11分)
17.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 ___ 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 _克。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认为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 ___ ___ ___(写出一点即可)。
单元小测
[范围:空气与生命(3.3~3.4)]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剧烈,下列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B )
2.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通常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D )
A.10克冰受热熔化成10克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D.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
A.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H2+2NiO(OH)===2Ni(OH)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
C.Ni(OH)2中Ni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如图是某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可以表示( D )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 P+O2点燃PO2 B. 2P+5O2点燃P2O5
C.4P+5O2===P2O5 D. 4P+5O2点燃2P2O5
9.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A )
A.16∶9 B.23∶9
C.32∶9 D.46∶9
10.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二、填空题(14题前四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59分)
11.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__B__,其原因是
__降低蜡烛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__。
A B C D
12.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__H2__;判断的依据是__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__。
13.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实验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 花变红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变红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__; 实验(Ⅳ)验证了__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__。 ②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不稳定,受热易分解__
14.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人吸气时应将弹簧夹A__打开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弹簧夹B__关闭__。
(2)人呼气时应将弹簧夹A__关闭__,弹簧夹B__打开__,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5.将a g KClO3和b g MnO2混合加热,使之完全反应:
(1)若得到KCl为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a-c)__g。
(2)若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a+b-c)__g。
(3)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c g,则制得O2质量为__c__g。
16.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科技手段处理汽车尾气能有效减少污染,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所有含氮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式:__NO、NH3__。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NH3+6NO===5N2+6H2O__(反应条件省略)。
(2)反应中两种氧化物的质量之比是__m(NO)∶m(H2O)=5∶3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11分)
17.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100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2.2__克。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 g×x 2.2 g
〖(100)/(44)〗=〖(20 g×x)/(2.2 g)〗,x=25%。
答: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25%。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认为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二氧化碳逸出时会带出水分(或盐酸有挥发性)__(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