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下图中的阴影代表某气压带,甲气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MN的盛行风向基本相反。完成下列小题。
(1)甲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参与形成地中海气候的是( )
A.甲与M B.甲与N C.M与N D.不能确定
2.(2020·西安模拟)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日玛那雪山处在珠穆朗玛峰和干城章 嘉峰之间(如图甲),从岗巴县可以看到日玛那雪山上壮阔的云瀑。图乙为某摄影爱好者 6 月 22 日拍摄的日玛那雪山“日出云瀑”美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 D.盛行西风
(2)日玛那雪山云瀑于山腰处消失不见,其主要原因是山腰处( )
A.水汽较少 B.气压较低 C.风力减小 D.气温较高
(3)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云瀑”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5 时 B.6 时 C.7 时 D.8 时
3.(2020·顺德模拟)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北非当地人非常地惧怕。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哈马丹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马丹风盛行的时期是( )
A.5月~10月 B.6月~9月
C.10月~次年4月 D.11月~次年3月
(2)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 )
A.地中海 B.几内亚湾
C.撒哈拉大沙漠 D.阿拉伯半岛
(3)哈马丹风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 B.沙尘暴 C.风暴潮 D.狭管效应
4.(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中风带c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图中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有关的是( )
A.Ⅱ气压带和a风带 B.Ⅱ气压带和b风带
C.Ⅲ气压带和b风带 D.Ⅲ气压带和c风带
5.(2020·嘉定模拟)下图所示地区6月到9月份降水较少,其原因主要是该区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这一气压带或风带可能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6.(2020高一下·石家庄期中)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自然带是热带沙漠带 B.丙地河流容易形成凌汛
C.甲地气候日温差较大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7.(2020高二下·曲周期中) 2019年12月以来,非洲多国遭受沙漠蝗虫灾害,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为25年来最严重,而肯尼亚为70年来最严重。非洲之角的蝗虫在3月和4月可能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灾情。“旱极必蝗”似乎已成历史规律,图为2020年2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在肯尼亚拍摄的蝗虫肆掠的情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图片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 )
A.北半球东非高原上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B.索马里半岛盛行离岸风,附近海域渔获增多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南非南端的沙丁鱼大范围向北部德班附近迁徙
(2)关于肯尼亚蝗灾爆发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较坚实,利于产卵
C.河湖面积缩小,洼地裸露,产卵场所增多
D.植物的含水率高,蝗虫食物丰足,生长迅速
(3)非洲之角中肯尼亚等国蝗灾爆发带来的影响可信的是( )
A.蝗虫借助西风漂洋过海到达南亚次大陆
B.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场退化
C.该区域农业大幅减产,鸟类种群迅速扩大
D.该区域引发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动荡
8.(2019高二下·梅县月考)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C.③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④地为地中海气候
(2)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
B.②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C.③地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多对流雨
D.④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9.(2020高三下·浙江月考)下表为世界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的是( )
A.南亚地区夏季风 B.东亚地区冬季风
C.欧洲西部盛行风 D.加拿大西部盛行风
10.(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突破,中巴经济走廊使中国内陆与中东、欧洲、非洲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欲将瓜达尔港打造成巴基斯坦“迪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X、Y分别代表7月和1月等压线,判断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 西北风 B.东北风 西北风
C.西南风 东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2)瓜达尔港所在地区7月的气候特征和地带性植被是( )
A.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林 B.高温干燥 热带季雨林
C.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绿林 D.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3)预计到2050年,瓜达尔港要建成一座百万人口的沙漠新城,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 )
A.修建海水淡化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规划建设海滨开发区,吸引投资者
C.完善电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D.发展滨海旅游业
11.(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下图是某半球30°附近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 )
A.N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 B.M为北半球东南信风带
C.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 D.气压带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2)一般而言,回归线至纬度30°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没有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而形成温暖湿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状况影响 B.植被覆盖率高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季风环流非常显著
12.(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下面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受四幅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3.(2020高二上·宜昌期末)如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Ⅰ风力大 B.Ⅱ风力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2)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4.(2020高二上·扬州期末)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气压带的成因是( )
A.空气上升 B.冷暖空气相遇
C.空气堆积下沉 D.空气冷却下沉
(2)图中D、E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 )
A. B.
C. D.
15.(2020高一上·陕西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2020高一上·青铜峡期末)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状况不同
17.(2020高一上·兴庆期末)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3)若常年受d风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式气候
(4)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ade C.bcd D.cde
18.(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末)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b图所示季节为( )
A.北半球春季 B.北半球夏季 C.北半球秋季 D.北半球冬季
(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
A.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B.近地面空气遇冷下沉
C.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若图中①位于大陆西岸,则该地的气候特征为( )
A.终年温和湿润 B.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二、综合题
19.(2020高二下·祁县期末)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 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
(1)材料一左图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写出①②③④对应气压带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3)写出⑤⑥⑦对应风带的名称,⑤ ⑥ ⑦ 。
(4)材料一右图中A,B,C,D四地,常年在左图中⑥带控制下的是 ,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 ,气候特征为 。
(5)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右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图,气候类型的名称为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
(6)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在夏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020高二下·松山湖期中)下面为全球海陆分布简图及北京、伦敦降水资料统计图,图中箭头为某季节盛行风向,甲、乙为气压中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季节,东亚和南亚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据图推测,甲、乙为高压中心的是 。
(2)读图可知,伦敦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而北京降水的降水分配特点是 ;导致伦敦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的主要原因是
21.(2020高一下·宜宾月考)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写出①—⑦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用箭头标出②④⑥风带的风向,用箭头标出三圈环流各圈环流的方向。(全对满分,只要错一项不得分)
(2)全年受①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3)受③气压带与④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陆 (西岸、东岸),而在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另一岸却形成了 (气候类型),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一般来说,全年受④风带控制的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 (明显、不明显)。其原因是 。
22.(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 风,气候特点是 。
(2)
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为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3)
当D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该地进入雨季。请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
23.(2020高一上·鹤岗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表示的是 (1月或7月)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 风,北京的风向是 风。
(2)a和b之间的风向为 ,d为 气压带。
(3)图5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 。此季节图6中字母 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切断。
(4)此月份,图5中C地是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 风,其成因为 。
24.(2020高一上·汉中期末)下面两图中,图I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II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I中A季节为北半球 季,B季节为北半球 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II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
(3)图II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是常年受图I中 (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I中B季节时,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 风,气候特征为 。
25.(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A气压带名称为 ,终年在A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特征为 。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对应的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3)每年二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4)图乙中西南季风形成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季,其形成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甲气压带控制下地区,降水少,MN的盛行风向基本相反,根据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符合题意。
(2)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根据上题的分析,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但不能确定该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若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则N为盛行西风带,则地中海气候是由甲与N交替控制形成的;若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M为盛行西风带,则地中海气候是由甲与M交替控制形成的。因此不能确定地中海是由甲与N还是M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2.【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的来向即为风向,且从日玛那雪山东北处的岗巴县可以看到,则可推知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B符合题意。
(2)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它们是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水汽越多;与山顶相比,山腰处气压更高。风力较小,有利于云体的向下倾泻,形成云瀑。“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是云体由山顶向下运动,则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升高,云体汽化,云瀑消失,D符合题意。
(3)根据题意可知,拍摄时间为6月22日(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时,结合当地位于28°N附近,得知当地日出地方时在4—5时之间,该地位于88°E附近,与北京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北京时间月为7时左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3.【答案】(1)D
(2)C
(3)B
【知识点】风沙地貌;其它自然灾害;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根据“每年的一段时期,这股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判断,这一股风应为东北信风,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根据“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和该时期东北信风的影响范围判断,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大沙漠。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根据材料“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和撒哈拉大沙漠沙漠遍布等知识推断,哈马丹风会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即沙尘暴。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近地面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有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其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大沙漠,会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即沙尘暴.
4.【答案】(1)D
(2)A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之一,不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故①错误;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而产生的移动现象,并非是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因,故②错误;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引起地面冷热不均,这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故③正确;
④地转偏向力是引起风向偏转,是引起空气堆积的重要原因,所以④正确。
故D③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为某半球是三圈环流,Ⅰ、Ⅲ处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属于高气压带,Ⅱ、Ⅳ处气流上升为低气压带,c风带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形成的,因此该图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故Ⅰ为极地高压带,Ⅱ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Ⅳ为赤道低气压带,c为东南信风带是东南风。A符合题意。
(3)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根据上题的分析,Ⅰ为极地高压带,Ⅱ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Ⅳ为赤道低气压带,因此B为西风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
5.【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7月份气温最低,应当位于南半球,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5°℃,应热带气候,图中显示,该地降水分配具有干湿季节明显的特征,因此该地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6月到9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北,当地受到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的影响,水汽少,降水较少;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而当地为南半球,不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中高纬度,而当地属热带气候,不可能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气温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6.【答案】(1)C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地大约有8个月受西风带影响,大约有4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可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甲地有10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有2个月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以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甲地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A错误。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温日较差较大,C正确。读图可知,丙地全年受西风影响,可以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没有结冰期,不会形成凌汛,B错误。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并没有较厚积雪,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7.【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为2020年2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在肯尼亚拍摄的蝗虫肆掠的情景。”可知拍摄该图片时间为2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东非高原上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为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故A错;索马里半岛冬季吹东北风,盛行向岸风。夏季吹西南风,索马里的海岸线与夏季风相背离,使得沿岸呈现离岸风,故B错;2月2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偏转为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北部,故C正确;非洲南端的沙丁鱼于当地冬季时北迁到德班附近纬度相对较低温暖水域产卵,此时当地为夏季,故D错。故该题正确选项为C。(2)由材料“非洲之角的蝗虫在3月和4月可能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灾情。‘旱极必蝗’似乎已成历史规律”可知,干旱的环境易形成蝗灾。肯尼亚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当地为干季,主要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A错;肯尼亚干季,降水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较坚实,有利于蝗虫产卵,B错;干季,河湖水位下降,河湖床裸露面积增多,产卵场所更多,C错;该季节为干季,植物含水率低,且含水率过高不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该题的正确选项为D。(3)非洲之角中的肯尼亚等国处于低纬,冬季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夏季受西南风影响,故不应该是西风将其带至南亚次大陆,但可以借助西南风,A错;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局部地区干旱,引发蝗灾,而不是蝗灾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主要因人为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植被破坏所致;蝗灾也不会直接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退化多因气候变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B错;该季节主要为干季,蝗灾会导致农业减产,但因气候干燥,且为冬季,鸟类此时不多,且沙漠蝗有一定毒性,鸟类种群不会迅速扩大,C错;由于蝗灾导致农业大量减产,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进而造成局势动荡,D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
【点评】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8.【答案】(1)D
(2)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非洲气候分布知识可知,①分布在北回归线经过的非洲大陆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位于非洲大陆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陆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分布在非洲南端和北端,为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2)①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②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雨林气候,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多对流雨;④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和内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9.【答案】(1)A
(2)A
【知识点】季风环流;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该城市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均在25℃以上,说明当地为热带气候,该城市一月平均降水量为465.5mm,降水丰富,而七月降水仅有25.1mm,降水稀少,干湿季明显,因此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分布,以七月为代表的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以一月为代表的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与表中信息不符合,该城市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1月降水丰富,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A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7月主导风向应为东南信风,1月主导风向应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因此南亚地区夏季风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东亚地区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不同,欧洲西部和加拿大西部盛行风是中纬度盛行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不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A
【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
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
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
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
温暖,降水少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寒冷,
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严寒,
降水稀少
10.【答案】(1)B
(2)D
(3)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瓜达尔港(处于南亚地区)1月等压线亚欧大陆是高压,对应Y线,吹东北风。7月亚欧大陆是低压,对应X线。B符合题意。
(2)瓜达尔港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7月炎热干燥,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荒漠,D符合题意。
(3)瓜达尔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要建成一座百万人口的沙漠新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可以修建海水淡化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A
【点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1.【答案】(1)A
(2)D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30°附近是高气压带,其北侧M风带是东南风,南侧N风带是西北风,说明该地的地转偏向力的向左偏的,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的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M为东南信风带,N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A符合题意。
(2)回归线附近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面对最大大洋—太平洋,背靠着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了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
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12.【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①图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都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②图气压带位于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风向为东北风,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位置大致在30°N附近,为二分日;③图风向为西北风,是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北部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的位置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对称分布,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北移,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夏至日;④图风向为西南风,是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北部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冬至日,因此日期相同的是①④,B符合题意。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可知,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的,①图有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②③图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因此受四幅图的影响这三种气候都可能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北移)形成的,图中虽有东南信风,但没有反映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能形成热带季风气候,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13.【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两条纬线上气压的变化,I、Ⅱ两区域位于同一纬线上,从图上可以看到,两区域的经度间隔相同,但气压差不同,同样的距离上,气压差大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些,所以I区域的风力小些。Ⅱ区域的风力大些。B对。(2)图中(50°N,90°E)处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压数值很高,判断为亚洲高压,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在该纬度分布的气压带应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此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C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断。首先,根据纬线及其经度判断出,海陆分布。在根据同一纬线等压线的变化,判断出气压高低。同一距离,气压变化越大的,风力越大。陆地处于高压控制,海洋受低压控制,为冬季。
14.【答案】(1)D
(2)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1)A气压带位于80°-90°之间,应该是极地高气压带,其成因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D正确。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BC错误。故答案为:D。(2)D是西风带、E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E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A图为热带草原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地中海气候,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
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
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5.【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纬度,①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是东北信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北风,B对。A、C、D错。(2)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C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位置,C对。 A处是赤道低气压带,B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是极地高气压带,A、B、D错。
【点评】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气压带间形成六个风带。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六个环流圈(在北半球三个,南半球三个)。
16.【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分布状况不同。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评】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和海洋交替分布,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使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呈块状分布。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7.【答案】(1)B
(2)D
(3)A
(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由于太阳辐射在高低纬的分布不均匀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三圈环流,③④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故答案为:B。(2)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侧为盛行西风(西南风),其南侧为东北信风。故答案为:D。(3)d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形成。故答案为:A。(4)图中a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上升,d为盛行西风带,空气流向高纬,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空气上升,容易形成降雨,B正确;b为东北信风带,空气流向低纬,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下沉,均不易形成降雨。故答案为:B。
【点评】(1)气压带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分布在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 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风带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18.【答案】(1)D
(2)C
(3)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b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相对春分秋分日向南移,说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而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若图中①位于40°S~60°S大陆西岸,①全年盛行西风,则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湿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气压带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19.【答案】(1)北
(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3)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4)B;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5)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6)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此题可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来判断半球性质。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左图中的风都是向右偏转的,所以判断是北半球。(2)图中①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②位于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位于60°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位于极点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3)⑤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⑥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⑦⑥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对应风带的名称是极地东风。(4)左图中⑥带是西风带,常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40°-60°大陆的西岸,由此判断B是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5)材料一右图中C地在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材料二中的甲气候全年的气温在15度以上,全年降水较多,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气候,1月气温低(大于0度,小于15度),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气候,1月气温低(大于0度),降水多;7月气温高,降水少,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丁气候,1月气温低(小于0度),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是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右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丙图。(6)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20.【答案】(1)东南、西南风;乙
(2)集中于夏季;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解:(1)根据风向指示判断,该季节东亚和南亚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乙位于北太平洋上,此时乙为高压中心。(2)伦敦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布均匀,北京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点评】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1.【答案】(1)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东北风);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西风带(西南风);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⑥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⑦极地高压带。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各环流的方向即可
(2)全年高温多雨
(3)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4)不明显;该地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解:(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风带和气压带是交替分布,因此①—⑦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别是: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东北风);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西风带(西南风);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⑥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⑦极地高压带。②风带为东北风,④风带为西南风,⑥风带为东北风,绘图略。此图中,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大致是顺时针,中纬环流大致是逆时针,绘图略。(2)①为赤道低压带,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西风带,受它们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而在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却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势不同。(4)④是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受雨水补给影响,该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22.【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寒冷干燥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气压分布图可知A处的气压值是中心的值比较高,四周的值比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西北风;此时的气候具有寒冷干燥的特点。(2)读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气候具有雨热不同期的特点,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成因分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3)读图可知D地位于印度半岛,该地西南季风成因分析:当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寒冷干燥。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当该气压的势力逐渐增强时,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23.【答案】(1)7月份;西南风;东南风
(2)东北风;极地高气压带
(3)印度低压(亚洲低压);b
(4)冬季;高压;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故为夏季即7月份 。F地及北京的风向可从图中直接读取。(2)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a和b之间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东北;d 为极地下沉气流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 (3)E为东南季风,其势力最强时即北半球盛夏季节时,B处即印度半岛的印度低压势力最为强大。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此时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即右图中的字母b)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4)C地为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为其冬季;由于海陆热容量不同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C地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其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高。半年之后即南半球夏季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会影响到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点评】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因素有热力因素:赤道附近因受热量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地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上空为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集聚,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相间分布的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相邻的气压带之间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形成风带,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季风气候特点:当北半球夏季时,亚欧大陆上是低压—亚洲低压,其却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响陆地,降水丰富;当亚欧大陆是高压(亚洲高压)时,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降水较少。夏季风的强弱、北进速度的快慢,对我国的降水产生重大的影响。
24.【答案】(1)夏;冬;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全年高温多雨;④
(3)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丁
(4)逆;西北;寒冷干燥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I中A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因气压带风带是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所以为北半球夏季,B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2)从纬度位置分析,甲为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对应图II非洲的刚果盆地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④地。(3)图II中①地区为欧洲西部沿海,常年受图I中丁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4)图I中B季节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低压,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点评】(1)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之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2)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有: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的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洲季风气候,冬季,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东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南风。
25.【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甲;西北风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
(4)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解:(1)据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终年在A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2)据图可知,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已经移动到最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因此可判读出对应的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的甲图。 (3)每年二月下旬,我国仍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北方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4)图乙中西南季风形成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其形成的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季风气候特点。当北半球夏季时,亚欧大陆上是低压—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响陆地,降水丰富;当亚欧大陆是高压(亚洲高压)时,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降水较少。夏季风的强弱、北进速度的快慢,对我国的降水产生重大的影响。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下图中的阴影代表某气压带,甲气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MN的盛行风向基本相反。完成下列小题。
(1)甲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参与形成地中海气候的是( )
A.甲与M B.甲与N C.M与N D.不能确定
【答案】(1)B
(2)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甲气压带控制下地区,降水少,MN的盛行风向基本相反,根据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符合题意。
(2)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根据上题的分析,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但不能确定该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若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则N为盛行西风带,则地中海气候是由甲与N交替控制形成的;若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M为盛行西风带,则地中海气候是由甲与M交替控制形成的。因此不能确定地中海是由甲与N还是M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2.(2020·西安模拟)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日玛那雪山处在珠穆朗玛峰和干城章 嘉峰之间(如图甲),从岗巴县可以看到日玛那雪山上壮阔的云瀑。图乙为某摄影爱好者 6 月 22 日拍摄的日玛那雪山“日出云瀑”美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 D.盛行西风
(2)日玛那雪山云瀑于山腰处消失不见,其主要原因是山腰处( )
A.水汽较少 B.气压较低 C.风力减小 D.气温较高
(3)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云瀑”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5 时 B.6 时 C.7 时 D.8 时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的来向即为风向,且从日玛那雪山东北处的岗巴县可以看到,则可推知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B符合题意。
(2)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它们是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水汽越多;与山顶相比,山腰处气压更高。风力较小,有利于云体的向下倾泻,形成云瀑。“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是云体由山顶向下运动,则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升高,云体汽化,云瀑消失,D符合题意。
(3)根据题意可知,拍摄时间为6月22日(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时,结合当地位于28°N附近,得知当地日出地方时在4—5时之间,该地位于88°E附近,与北京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北京时间月为7时左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3.(2020·顺德模拟)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北非当地人非常地惧怕。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哈马丹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马丹风盛行的时期是( )
A.5月~10月 B.6月~9月
C.10月~次年4月 D.11月~次年3月
(2)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 )
A.地中海 B.几内亚湾
C.撒哈拉大沙漠 D.阿拉伯半岛
(3)哈马丹风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 B.沙尘暴 C.风暴潮 D.狭管效应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风沙地貌;其它自然灾害;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根据“每年的一段时期,这股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判断,这一股风应为东北信风,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根据“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和该时期东北信风的影响范围判断,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大沙漠。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根据材料“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和撒哈拉大沙漠沙漠遍布等知识推断,哈马丹风会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即沙尘暴。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近地面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有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其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大沙漠,会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即沙尘暴.
4.(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中风带c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图中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有关的是( )
A.Ⅱ气压带和a风带 B.Ⅱ气压带和b风带
C.Ⅲ气压带和b风带 D.Ⅲ气压带和c风带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之一,不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故①错误;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而产生的移动现象,并非是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因,故②错误;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引起地面冷热不均,这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故③正确;
④地转偏向力是引起风向偏转,是引起空气堆积的重要原因,所以④正确。
故D③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为某半球是三圈环流,Ⅰ、Ⅲ处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属于高气压带,Ⅱ、Ⅳ处气流上升为低气压带,c风带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形成的,因此该图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故Ⅰ为极地高压带,Ⅱ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Ⅳ为赤道低气压带,c为东南信风带是东南风。A符合题意。
(3)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根据上题的分析,Ⅰ为极地高压带,Ⅱ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Ⅳ为赤道低气压带,因此B为西风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
5.(2020·嘉定模拟)下图所示地区6月到9月份降水较少,其原因主要是该区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这一气压带或风带可能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7月份气温最低,应当位于南半球,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5°℃,应热带气候,图中显示,该地降水分配具有干湿季节明显的特征,因此该地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6月到9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北,当地受到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的影响,水汽少,降水较少;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而当地为南半球,不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中高纬度,而当地属热带气候,不可能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气温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6.(2020高一下·石家庄期中)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自然带是热带沙漠带 B.丙地河流容易形成凌汛
C.甲地气候日温差较大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1)C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地大约有8个月受西风带影响,大约有4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可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甲地有10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有2个月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以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甲地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A错误。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温日较差较大,C正确。读图可知,丙地全年受西风影响,可以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没有结冰期,不会形成凌汛,B错误。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并没有较厚积雪,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7.(2020高二下·曲周期中) 2019年12月以来,非洲多国遭受沙漠蝗虫灾害,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为25年来最严重,而肯尼亚为70年来最严重。非洲之角的蝗虫在3月和4月可能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灾情。“旱极必蝗”似乎已成历史规律,图为2020年2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在肯尼亚拍摄的蝗虫肆掠的情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图片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 )
A.北半球东非高原上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B.索马里半岛盛行离岸风,附近海域渔获增多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南非南端的沙丁鱼大范围向北部德班附近迁徙
(2)关于肯尼亚蝗灾爆发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较坚实,利于产卵
C.河湖面积缩小,洼地裸露,产卵场所增多
D.植物的含水率高,蝗虫食物丰足,生长迅速
(3)非洲之角中肯尼亚等国蝗灾爆发带来的影响可信的是( )
A.蝗虫借助西风漂洋过海到达南亚次大陆
B.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场退化
C.该区域农业大幅减产,鸟类种群迅速扩大
D.该区域引发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动荡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为2020年2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在肯尼亚拍摄的蝗虫肆掠的情景。”可知拍摄该图片时间为2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东非高原上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为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故A错;索马里半岛冬季吹东北风,盛行向岸风。夏季吹西南风,索马里的海岸线与夏季风相背离,使得沿岸呈现离岸风,故B错;2月2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偏转为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北部,故C正确;非洲南端的沙丁鱼于当地冬季时北迁到德班附近纬度相对较低温暖水域产卵,此时当地为夏季,故D错。故该题正确选项为C。(2)由材料“非洲之角的蝗虫在3月和4月可能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灾情。‘旱极必蝗’似乎已成历史规律”可知,干旱的环境易形成蝗灾。肯尼亚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当地为干季,主要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A错;肯尼亚干季,降水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较坚实,有利于蝗虫产卵,B错;干季,河湖水位下降,河湖床裸露面积增多,产卵场所更多,C错;该季节为干季,植物含水率低,且含水率过高不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该题的正确选项为D。(3)非洲之角中的肯尼亚等国处于低纬,冬季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夏季受西南风影响,故不应该是西风将其带至南亚次大陆,但可以借助西南风,A错;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局部地区干旱,引发蝗灾,而不是蝗灾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主要因人为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植被破坏所致;蝗灾也不会直接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退化多因气候变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B错;该季节主要为干季,蝗灾会导致农业减产,但因气候干燥,且为冬季,鸟类此时不多,且沙漠蝗有一定毒性,鸟类种群不会迅速扩大,C错;由于蝗灾导致农业大量减产,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进而造成局势动荡,D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
【点评】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8.(2019高二下·梅县月考)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C.③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④地为地中海气候
(2)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
B.②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C.③地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多对流雨
D.④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答案】(1)D
(2)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非洲气候分布知识可知,①分布在北回归线经过的非洲大陆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位于非洲大陆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陆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分布在非洲南端和北端,为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2)①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②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雨林气候,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多对流雨;④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和内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9.(2020高三下·浙江月考)下表为世界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的是( )
A.南亚地区夏季风 B.东亚地区冬季风
C.欧洲西部盛行风 D.加拿大西部盛行风
【答案】(1)A
(2)A
【知识点】季风环流;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该城市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均在25℃以上,说明当地为热带气候,该城市一月平均降水量为465.5mm,降水丰富,而七月降水仅有25.1mm,降水稀少,干湿季明显,因此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分布,以七月为代表的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以一月为代表的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与表中信息不符合,该城市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1月降水丰富,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A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7月主导风向应为东南信风,1月主导风向应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因此南亚地区夏季风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东亚地区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不同,欧洲西部和加拿大西部盛行风是中纬度盛行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不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A
【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
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
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
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
温暖,降水少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寒冷,
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严寒,
降水稀少
10.(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突破,中巴经济走廊使中国内陆与中东、欧洲、非洲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欲将瓜达尔港打造成巴基斯坦“迪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X、Y分别代表7月和1月等压线,判断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 西北风 B.东北风 西北风
C.西南风 东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2)瓜达尔港所在地区7月的气候特征和地带性植被是( )
A.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林 B.高温干燥 热带季雨林
C.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绿林 D.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3)预计到2050年,瓜达尔港要建成一座百万人口的沙漠新城,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 )
A.修建海水淡化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规划建设海滨开发区,吸引投资者
C.完善电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D.发展滨海旅游业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瓜达尔港(处于南亚地区)1月等压线亚欧大陆是高压,对应Y线,吹东北风。7月亚欧大陆是低压,对应X线。B符合题意。
(2)瓜达尔港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7月炎热干燥,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荒漠,D符合题意。
(3)瓜达尔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要建成一座百万人口的沙漠新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可以修建海水淡化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A
【点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1.(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下图是某半球30°附近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 )
A.N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 B.M为北半球东南信风带
C.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 D.气压带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2)一般而言,回归线至纬度30°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没有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而形成温暖湿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状况影响 B.植被覆盖率高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季风环流非常显著
【答案】(1)A
(2)D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30°附近是高气压带,其北侧M风带是东南风,南侧N风带是西北风,说明该地的地转偏向力的向左偏的,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的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M为东南信风带,N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A符合题意。
(2)回归线附近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面对最大大洋—太平洋,背靠着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了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
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12.(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下面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受四幅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①图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都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②图气压带位于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风向为东北风,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位置大致在30°N附近,为二分日;③图风向为西北风,是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北部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的位置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对称分布,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北移,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夏至日;④图风向为西南风,是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北部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冬至日,因此日期相同的是①④,B符合题意。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可知,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的,①图有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②③图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因此受四幅图的影响这三种气候都可能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北移)形成的,图中虽有东南信风,但没有反映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能形成热带季风气候,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13.(2020高二上·宜昌期末)如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Ⅰ风力大 B.Ⅱ风力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2)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两条纬线上气压的变化,I、Ⅱ两区域位于同一纬线上,从图上可以看到,两区域的经度间隔相同,但气压差不同,同样的距离上,气压差大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些,所以I区域的风力小些。Ⅱ区域的风力大些。B对。(2)图中(50°N,90°E)处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压数值很高,判断为亚洲高压,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在该纬度分布的气压带应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此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C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断。首先,根据纬线及其经度判断出,海陆分布。在根据同一纬线等压线的变化,判断出气压高低。同一距离,气压变化越大的,风力越大。陆地处于高压控制,海洋受低压控制,为冬季。
14.(2020高二上·扬州期末)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气压带的成因是( )
A.空气上升 B.冷暖空气相遇
C.空气堆积下沉 D.空气冷却下沉
(2)图中D、E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 )
A. B.
C. D.
【答案】(1)D
(2)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1)A气压带位于80°-90°之间,应该是极地高气压带,其成因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D正确。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BC错误。故答案为:D。(2)D是西风带、E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E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A图为热带草原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地中海气候,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
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
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5.(2020高一上·陕西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纬度,①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是东北信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北风,B对。A、C、D错。(2)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C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位置,C对。 A处是赤道低气压带,B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是极地高气压带,A、B、D错。
【点评】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气压带间形成六个风带。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六个环流圈(在北半球三个,南半球三个)。
16.(2020高一上·青铜峡期末)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状况不同
【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分布状况不同。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评】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和海洋交替分布,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使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呈块状分布。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7.(2020高一上·兴庆期末)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3)若常年受d风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式气候
(4)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ade C.bcd D.cde
【答案】(1)B
(2)D
(3)A
(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由于太阳辐射在高低纬的分布不均匀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三圈环流,③④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故答案为:B。(2)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侧为盛行西风(西南风),其南侧为东北信风。故答案为:D。(3)d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形成。故答案为:A。(4)图中a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上升,d为盛行西风带,空气流向高纬,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空气上升,容易形成降雨,B正确;b为东北信风带,空气流向低纬,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下沉,均不易形成降雨。故答案为:B。
【点评】(1)气压带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分布在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 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风带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18.(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末)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b图所示季节为( )
A.北半球春季 B.北半球夏季 C.北半球秋季 D.北半球冬季
(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
A.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B.近地面空气遇冷下沉
C.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若图中①位于大陆西岸,则该地的气候特征为( )
A.终年温和湿润 B.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b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相对春分秋分日向南移,说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而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若图中①位于40°S~60°S大陆西岸,①全年盛行西风,则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湿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气压带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二、综合题
19.(2020高二下·祁县期末)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 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
(1)材料一左图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写出①②③④对应气压带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3)写出⑤⑥⑦对应风带的名称,⑤ ⑥ ⑦ 。
(4)材料一右图中A,B,C,D四地,常年在左图中⑥带控制下的是 ,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 ,气候特征为 。
(5)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右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图,气候类型的名称为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
(6)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在夏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北
(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3)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4)B;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5)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6)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此题可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来判断半球性质。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左图中的风都是向右偏转的,所以判断是北半球。(2)图中①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②位于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位于60°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位于极点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3)⑤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⑥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⑦⑥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对应风带的名称是极地东风。(4)左图中⑥带是西风带,常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40°-60°大陆的西岸,由此判断B是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5)材料一右图中C地在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材料二中的甲气候全年的气温在15度以上,全年降水较多,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气候,1月气温低(大于0度,小于15度),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气候,1月气温低(大于0度),降水多;7月气温高,降水少,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丁气候,1月气温低(小于0度),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是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右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丙图。(6)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20.(2020高二下·松山湖期中)下面为全球海陆分布简图及北京、伦敦降水资料统计图,图中箭头为某季节盛行风向,甲、乙为气压中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季节,东亚和南亚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据图推测,甲、乙为高压中心的是 。
(2)读图可知,伦敦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而北京降水的降水分配特点是 ;导致伦敦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东南、西南风;乙
(2)集中于夏季;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解:(1)根据风向指示判断,该季节东亚和南亚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乙位于北太平洋上,此时乙为高压中心。(2)伦敦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布均匀,北京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点评】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1.(2020高一下·宜宾月考)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写出①—⑦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用箭头标出②④⑥风带的风向,用箭头标出三圈环流各圈环流的方向。(全对满分,只要错一项不得分)
(2)全年受①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3)受③气压带与④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陆 (西岸、东岸),而在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另一岸却形成了 (气候类型),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一般来说,全年受④风带控制的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 (明显、不明显)。其原因是 。
【答案】(1)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东北风);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西风带(西南风);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⑥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⑦极地高压带。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各环流的方向即可
(2)全年高温多雨
(3)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4)不明显;该地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解:(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风带和气压带是交替分布,因此①—⑦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别是: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东北风);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西风带(西南风);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⑥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⑦极地高压带。②风带为东北风,④风带为西南风,⑥风带为东北风,绘图略。此图中,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大致是顺时针,中纬环流大致是逆时针,绘图略。(2)①为赤道低压带,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西风带,受它们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而在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却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势不同。(4)④是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受雨水补给影响,该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22.(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 风,气候特点是 。
(2)
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为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3)
当D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该地进入雨季。请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
【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寒冷干燥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气压分布图可知A处的气压值是中心的值比较高,四周的值比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西北风;此时的气候具有寒冷干燥的特点。(2)读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气候具有雨热不同期的特点,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成因分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3)读图可知D地位于印度半岛,该地西南季风成因分析:当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寒冷干燥。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当该气压的势力逐渐增强时,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23.(2020高一上·鹤岗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表示的是 (1月或7月)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 风,北京的风向是 风。
(2)a和b之间的风向为 ,d为 气压带。
(3)图5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 。此季节图6中字母 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切断。
(4)此月份,图5中C地是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 风,其成因为 。
【答案】(1)7月份;西南风;东南风
(2)东北风;极地高气压带
(3)印度低压(亚洲低压);b
(4)冬季;高压;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故为夏季即7月份 。F地及北京的风向可从图中直接读取。(2)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a和b之间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东北;d 为极地下沉气流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 (3)E为东南季风,其势力最强时即北半球盛夏季节时,B处即印度半岛的印度低压势力最为强大。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此时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即右图中的字母b)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4)C地为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为其冬季;由于海陆热容量不同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C地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其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高。半年之后即南半球夏季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会影响到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点评】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因素有热力因素:赤道附近因受热量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地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上空为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集聚,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相间分布的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相邻的气压带之间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形成风带,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季风气候特点:当北半球夏季时,亚欧大陆上是低压—亚洲低压,其却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响陆地,降水丰富;当亚欧大陆是高压(亚洲高压)时,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降水较少。夏季风的强弱、北进速度的快慢,对我国的降水产生重大的影响。
24.(2020高一上·汉中期末)下面两图中,图I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II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I中A季节为北半球 季,B季节为北半球 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II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
(3)图II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是常年受图I中 (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I中B季节时,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 风,气候特征为 。
【答案】(1)夏;冬;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全年高温多雨;④
(3)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丁
(4)逆;西北;寒冷干燥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I中A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因气压带风带是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所以为北半球夏季,B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2)从纬度位置分析,甲为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对应图II非洲的刚果盆地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④地。(3)图II中①地区为欧洲西部沿海,常年受图I中丁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4)图I中B季节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低压,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点评】(1)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之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2)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有: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的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洲季风气候,冬季,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东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南风。
25.(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A气压带名称为 ,终年在A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特征为 。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对应的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3)每年二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4)图乙中西南季风形成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季,其形成原因是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甲;西北风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
(4)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解:(1)据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终年在A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2)据图可知,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已经移动到最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因此可判读出对应的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的甲图。 (3)每年二月下旬,我国仍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北方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4)图乙中西南季风形成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其形成的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季风气候特点。当北半球夏季时,亚欧大陆上是低压—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响陆地,降水丰富;当亚欧大陆是高压(亚洲高压)时,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降水较少。夏季风的强弱、北进速度的快慢,对我国的降水产生重大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