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嘉定模拟)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时,白天气温一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表物质吸收太阳辐射能 ②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
③地表物质吸收大气辐射能 ④大气吸收地表辐射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3.(2020·全国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2020·石景山模拟)图二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表一2019年9月内蒙古东北部某地的连续四日的天气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一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
6月 16 5 多云 北风
7月 12 -3 小雨 北风
8月 10 -3 晴 西北风
9月 14 1 多云 西风
(1)导致该地9月8日出现霜冻的是( )
A.冷锋 B.冷气团 C.低压 D.气旋
(2)表格中9月8日出现霜冻的原因与图中有关的是( )
A.甲减弱 B.乙增加 C.丙减弱 D.丁增加
5.(2020高三下·重庆期中)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XT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3)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6.(2020高一下·江西期中)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时—8时 B.10时—12时
C.12时—16时 D.0时—4时与22时—24时
(3)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海滨地区一日内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白天,吹陆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夜晚,吹海风
(2)某同学想到该海滨地区赶海,下列时间最合理的是( )
①涨潮后 ②落潮后 ③寒假 ④暑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20高二下·松山湖期中)“城市热岛”指城区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现象。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城市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热岛形成了城郊间的热力环流。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环流方向的是( )
A. B.
C. D.
(2)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公共绿地
9.(2020高三下·浙江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 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
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 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
(2)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的是( )
A.晴朗天空多蔚蓝色 B.晴天拉萨阳光充足
C.夜晚月面温度极低 D.挪威夜晚出现极光
10.(2020高一下·黄冈月考)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于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b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a代表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 D.b代表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减弱c辐射
11.(2020高一下·成都月考)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室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③ C.④ D.⑤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① B.② C.④ D.⑤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0高三下·新沂月考)下图示意某年1月杭州湾沿岸海陆风的转换时刻(单位:时)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1月份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 )
A.21时 B.12时 C.11时 D.5时
(2)该季节,杭州湾沿岸( )
A.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早于南岸 B.南岸陆风势力弱于海风
C.北岸海陆风强度高于南岸 D.南岸陆风时间长于海风
13.(2020高三下·浏阳月考) 11月7日进入立冬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会越来越冷。气象意义上,以下半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后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广州入冬日期每年变化较大,甚至没有。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
℃左右,田间土壤逐渐出现夜冻昼消,此时应给麦田浇水。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多年平均入冬情况示意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立冬这一天( )
A.北京与哈尔滨同时日落 B.郑州比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
C.南京昼长时间比广州长 D.海口正午时分人影朝向北方
(2)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B.受冬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
C.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 D.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明显
(3)华北地区田间土壤出现夜冻昼消时,给麦田浇水可以( )
A.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
14.(2020高二下·大理月考)下左图为“2016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日,甲地最可能( )
A.受气旋控制 B.受台风系统影响
C.受冷锋影响 D.受亚洲高压控制
(2)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15.(2020·顺德模拟)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差异影响不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大于气温日变化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寒冷期,图示平均温度最高值②曲线高于①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双层覆膜影响 B.受气温日变化规律影响
C.受降雪丰枯影响 D.受所在区域位置影响
16.(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内陆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的合理解释是( )
A.白天①辐射强,夜晚③辐射弱 B.白天①辐射弱,夜晚④辐射强
C.白天②辐射弱,夜晚③辐射弱 D.白天②辐射强,夜晚④辐射弱
(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③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④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②辐射多
(2020·西安模拟)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该绿洲所在地区和日期最可能是( )
A.内蒙古东部 6月22日至23日 B.甘肃中部 7月2日至3日
C.新疆南部 3月21日至22日 D.宁夏北部 1月3日至4日
18.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可判断( )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19.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静稳,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
A.白天向绿洲辐合 B.夜晚绿洲气压较高
C.白天向沙漠辐散 D.夜间沙漠气压较低
20.(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22.(2019高二下·梅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素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塞克湖(如下图),湖水终年不冻,周围为天山雪峰所围,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8米,有多条小河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游客在夏季有时能看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犹如一块巨大的碧蓝宝石镶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气象奇观。
(1)说明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冻的原因。
(2)解释伊塞克湖夏季“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高山浓云密布”的成因。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降雪量大于西岸的原因。
23.(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③表示的是 。
(2)此图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 (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 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 。(填序号)
(4)对比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有何不同?
24.(2020高二下·宜宾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分析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
(2)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的日变化特点并解析原因。
25.(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读“某城市某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 。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仅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判断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多,地表物质吸收太阳辐射能多,导致地表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吸收地表辐射能多,因此白天气温一般较高;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弱,不是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物质吸收大气辐射能较少,因此不是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不高;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较高。
2.【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A符合题意。
(2)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近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对地面辐射强烈吸收,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上题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C符合题意。
(3)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轻大气的温室效应,减弱大气逆辐射。根据上题的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特别提醒] (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三、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过程1:“太阳暖大地”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而增温 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过程2:“大地暖大气” 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增温——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3:“大气还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答案为:C。(2)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3)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4.【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9月6至9月8日,该地气温降低,由多云到小雨再到雨过天晴,经历了一次冷锋的影响,而8号天气晴朗,应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但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因而出现霜冻,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大气热力状况。根据表格可知,9月8日天气晴朗,天空中云量少,地面辐射散射的热量多,但是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出现了霜冻,图中为大气逆辐射的是丙,即丙减弱,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晚上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5.【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华北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所以通风效果最好,故该题选D。(2)根据材料“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为当日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点,故该题选C。(3)由“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场所应为阴暗、不易透风的地方,而地下车库具备这种条件,故该题选B。
【点评】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
6.【答案】(1)D
(2)D
(3)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郊区与市区中心的气温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大。根据图示曲线可知,冬季曲线表示的热岛强度值最大,说明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D符合题意。
(2)根据图中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热岛强度,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0时—4时与22时—24时,其它时段热岛强度较小。D符合题意。
(3)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利于降低市区气温,能有效的减弱北京市的热岛效应,故①正确;
②机动车限行,减少热量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故②正确;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人为释放热量增加,故③错误;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是增加下渗的措施,不能减轻热岛效应,故④错误。
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3)A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7.【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是热源,近地面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是冷源,近地面气压高,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图乙吹海风,为白天,B、D错误。晚上陆地降温快,是冷源,近地面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是热源,近地面气压低,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甲是晚上,吹陆风,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2)赶海是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采集海产品,落潮后,出露海面的滩涂和礁石较多,更容易采集海产品,②正确。此处海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寒假气候寒冷,不适合赶海,③错误。暑假气候适宜赶海,④。故答案为:C。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8.【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城市热岛形成了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区的工业、人口密集,产生的废热多,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较低,是下沉气流。读图,能正确表示该环流方向的是图A,A对。B、C、D错。(2)植被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公共绿地面积,D对。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产生的废热多,会加重城市热岛效应,A、B、C错。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
9.【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A.由图文信息可知,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被称为冰雾,冰雾一般产生于近地面大气温度很低的环境中。图中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容易形成冰雾,A符合题意;
B.甲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且近地面水汽充足不一定形成冰雾,B不符合题意;
C.凝结核排放多不一定形成冰雾,C不符合题意;
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形成的雾容易消散,因此这不是甲地多冰雾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2)A.秋冬季节晴朗天气时,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乙地夜晚气温迅速降温,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这是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晴朗天空多蔚蓝色,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晴天拉萨阳光充足,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B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明没有大气,因此夜晚月面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迅速降低,导致温度极低,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C符合题意;
D.挪威夜晚出现极光,这是太阳活动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10.【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故答案为:B。(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使近地面大气中烟尘杂质增多,有利于增强c,使大气保温效应增强,C对,D错。不能增强 a太阳辐射,A错。不能增强 b地面辐射,B错。故答案为:C。
【点评】熏烟防霜是通过熏烟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作用增强,减轻霜冻。大气的受热过程,归纳一句话就是“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故答案为:A。(2)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比年平均气温较高,主要是地势较低,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多,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导致年平均气温较青藏高原高。故答案为:C。(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但由于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通过的大气路程长故太阳辐射较小。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故答案为:B。
【点评】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无选择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不断升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升温后释放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的短波射吸收很少,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产生地面辐射,大部分北大气吸收,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返回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2.【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陆风风向由陆地吹响海洋,陆地气温低,海风风向由海洋吹响陆地,陆地气温高。读图,甲图时间表示夜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乙图时间表示白天,陆地气压低于海洋,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读图可知,杭州1月份夜晚海风转陆风的时间约为21时,白天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11时,C对,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根据材料,该季节为1月份,是冬季,冬季风势力强劲,无论南岸还是北岸海风势力均弱于陆风,B错。杭州湾北岸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海陆风强度弱于南岸,C错。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陆风时间长于海风,D对。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19—21时,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4—7时(次日 );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0—11时,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2—17时,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晚于南岸,A错。故答案为:D。
【点评】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13.【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立冬节气的日期在11月7日左右,哈尔滨比北京位置偏东,且哈尔滨比北京昼长要短,所以哈尔滨先日落,A错误。立冬,直射点在南半球,同在北半球的郑州位置比南京偏北,郑州离直射纬度更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B错误。立冬时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昼长向南递增,南京比广州偏北,昼长更短,C错误。立冬时直射点在南半球,海口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人影朝向北方,D正确。故答案为:D。(2)材料信息表明,气象意义上,以下半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后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广州什么时候入冬,即什么时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取决于冬季风强弱,冬季风势力强入冬就早,势力弱入冬就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广州的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较大,导致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B符合题意。广州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不具有年际变化,不是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排除A。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不具有年际变化,不是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排除C。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明显,会导致气温年际变化较小,排除D。故答案为:B。(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很强,反射作用很弱,因此给麦田浇水影响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A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给麦田浇水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明显,B错误。增强给田间浇水可以改变土壤的热力性质,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储存,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保温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改变土壤墒情,C正确。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因此给麦田浇水影响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四季划分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14.【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低气压(气旋)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压线向低处凹,受低压控制,而气旋即是中间气压低的空气运动,所以A正确,D错误;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温高,但甲地气温低,不可能受台影响所以B错误;与冷锋关系不大,所以C错误。A正确,BCD错误。(2)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指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减弱,C正确,D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得地面辐射也减少,AB错误。C正确,ABD错误。
【点评】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
与风向 向中心辐合 向四周辐散
气流形成
(北半球)
风向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北半球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天气
状况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
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15.【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排除A、B。雪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相对较弱。因此枯雪年平均气温应比丰雪年的平均气温高,则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故答案为:C。(2)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③④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由图可知,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因此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差异影响不大,B正确。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A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①②曲线)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中,②与气温日变化一致,但是①曲线温度日变化变幅较小,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A、C、D错误。故答案为:B。(3)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结合材料可知,二曲线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降雪丰、枯的影响,故答案为:C。
【点评】明确“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昼夜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近地面气温降低的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昼夜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的气温较低,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16.【答案】(1)D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我国西北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④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D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2)D;(2)B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答案】17.B
18.C
19.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17.由图可知,图示日期该地区气温为14℃—34℃,应该是夏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时地方时为14:00左右,图中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该地应该位于120°E以西、经度差30°,因此该地位于90°E附近。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该地可能为甘肃省中部。B符合题意。
18.晴朗天气下,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两项;晴朗的天气,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C符合题意。
19.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C符合题意。
20.【答案】(1)B
(2)B
(3)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控制,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B符合题意。
(2)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形成霜。B符合题意。
(3)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减少霜冻的发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3)D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1.【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 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第(1)题,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生成答案。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反映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据图从这几方面描述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云量越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22.【答案】(1)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湖泊面积大、水体深,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受冷空气影响小。没有流出河道,是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降雪差异主要从水汽来源角度分析。根据图示纬度,该地冬季多西风或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湖泊水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所以东岸降雪量大。
故答案为:(1)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点评】湖泊冬季不冻,主要从影响气温、水温的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水体面积、体积,地形、盐度等方面分析。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运用湖陆热力差异分析天气特征的成因。区域降雪差异,主要是风经过湖面时,湖泊迎风一侧水汽增多,沿岸有地形抬升影响。另一侧是背风坡,没有湖泊增温增湿的影响。
23.【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北;近地面
(3)①;③;②
(4)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解:(1)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图中①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③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2)本题考查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图中③是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3)影响风的三个力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即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弱。(4)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因为受力不同,最终风向偏转角度存在差异。高空摩擦力基本不考虑,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点评】近地面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影响,还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且与风向垂直;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24.【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解:(1)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是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多,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位于拉萨河谷中,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气温高。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影响,降温快,气温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2)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结合横轴时间,可以判断拉萨7月降水量,在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沿两侧山坡上升,中间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两侧山坡气流下沉,谷地中央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从河陆热力差异考虑,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少雨。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简单的热力环流的知识。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跟海拔有关,海拔高,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的日变化,跟山谷风有关。白天,山谷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降水较少,白天,山谷空气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形成降水。
25.【答案】(1)城市热岛;由郊区吹向城区
(2)大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不能。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4)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反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城区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下沉高压,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
(2)一般而言,城区因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且城区工厂较多,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降水几率大于郊区。
(3)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局地热力环流,水泥厂有大气污染,从图中看A地位于城市环流圈以内,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城市风会把A处水泥厂的粉尘污染和大气污染带到市区 ,在A地不能建水泥厂。
(4)根据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可知,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在城郊建绿化带,吹向城区的风经过绿化带净化流向市内,可改善城区大气质量,也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点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嘉定模拟)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时,白天气温一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表物质吸收太阳辐射能 ②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
③地表物质吸收大气辐射能 ④大气吸收地表辐射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多,地表物质吸收太阳辐射能多,导致地表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吸收地表辐射能多,因此白天气温一般较高;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弱,不是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物质吸收大气辐射能较少,因此不是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不高;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较高。
2.(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A符合题意。
(2)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近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对地面辐射强烈吸收,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上题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C符合题意。
(3)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轻大气的温室效应,减弱大气逆辐射。根据上题的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特别提醒] (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三、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过程1:“太阳暖大地”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而增温 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过程2:“大地暖大气” 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增温——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3:“大气还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2020·全国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答案为:C。(2)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3)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4.(2020·石景山模拟)图二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表一2019年9月内蒙古东北部某地的连续四日的天气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一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
6月 16 5 多云 北风
7月 12 -3 小雨 北风
8月 10 -3 晴 西北风
9月 14 1 多云 西风
(1)导致该地9月8日出现霜冻的是( )
A.冷锋 B.冷气团 C.低压 D.气旋
(2)表格中9月8日出现霜冻的原因与图中有关的是( )
A.甲减弱 B.乙增加 C.丙减弱 D.丁增加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9月6至9月8日,该地气温降低,由多云到小雨再到雨过天晴,经历了一次冷锋的影响,而8号天气晴朗,应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但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因而出现霜冻,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大气热力状况。根据表格可知,9月8日天气晴朗,天空中云量少,地面辐射散射的热量多,但是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出现了霜冻,图中为大气逆辐射的是丙,即丙减弱,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晚上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5.(2020高三下·重庆期中)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XT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3)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华北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所以通风效果最好,故该题选D。(2)根据材料“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为当日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点,故该题选C。(3)由“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场所应为阴暗、不易透风的地方,而地下车库具备这种条件,故该题选B。
【点评】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
6.(2020高一下·江西期中)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时—8时 B.10时—12时
C.12时—16时 D.0时—4时与22时—24时
(3)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D
(3)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郊区与市区中心的气温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大。根据图示曲线可知,冬季曲线表示的热岛强度值最大,说明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D符合题意。
(2)根据图中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热岛强度,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0时—4时与22时—24时,其它时段热岛强度较小。D符合题意。
(3)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利于降低市区气温,能有效的减弱北京市的热岛效应,故①正确;
②机动车限行,减少热量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故②正确;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人为释放热量增加,故③错误;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是增加下渗的措施,不能减轻热岛效应,故④错误。
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3)A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7.(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海滨地区一日内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白天,吹陆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夜晚,吹海风
(2)某同学想到该海滨地区赶海,下列时间最合理的是( )
①涨潮后 ②落潮后 ③寒假 ④暑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是热源,近地面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是冷源,近地面气压高,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图乙吹海风,为白天,B、D错误。晚上陆地降温快,是冷源,近地面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是热源,近地面气压低,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甲是晚上,吹陆风,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2)赶海是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采集海产品,落潮后,出露海面的滩涂和礁石较多,更容易采集海产品,②正确。此处海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寒假气候寒冷,不适合赶海,③错误。暑假气候适宜赶海,④。故答案为:C。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8.(2020高二下·松山湖期中)“城市热岛”指城区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现象。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城市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热岛形成了城郊间的热力环流。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环流方向的是( )
A. B.
C. D.
(2)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公共绿地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城市热岛形成了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区的工业、人口密集,产生的废热多,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较低,是下沉气流。读图,能正确表示该环流方向的是图A,A对。B、C、D错。(2)植被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公共绿地面积,D对。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产生的废热多,会加重城市热岛效应,A、B、C错。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
9.(2020高三下·浙江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 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
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 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
(2)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的是( )
A.晴朗天空多蔚蓝色 B.晴天拉萨阳光充足
C.夜晚月面温度极低 D.挪威夜晚出现极光
【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A.由图文信息可知,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被称为冰雾,冰雾一般产生于近地面大气温度很低的环境中。图中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容易形成冰雾,A符合题意;
B.甲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且近地面水汽充足不一定形成冰雾,B不符合题意;
C.凝结核排放多不一定形成冰雾,C不符合题意;
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形成的雾容易消散,因此这不是甲地多冰雾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2)A.秋冬季节晴朗天气时,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乙地夜晚气温迅速降温,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这是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晴朗天空多蔚蓝色,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晴天拉萨阳光充足,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B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明没有大气,因此夜晚月面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迅速降低,导致温度极低,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C符合题意;
D.挪威夜晚出现极光,这是太阳活动的结果,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10.(2020高一下·黄冈月考)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于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b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a代表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 D.b代表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减弱c辐射
【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故答案为:B。(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使近地面大气中烟尘杂质增多,有利于增强c,使大气保温效应增强,C对,D错。不能增强 a太阳辐射,A错。不能增强 b地面辐射,B错。故答案为:C。
【点评】熏烟防霜是通过熏烟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作用增强,减轻霜冻。大气的受热过程,归纳一句话就是“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0高一下·成都月考)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室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③ C.④ D.⑤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① B.② C.④ D.⑤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故答案为:A。(2)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比年平均气温较高,主要是地势较低,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多,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导致年平均气温较青藏高原高。故答案为:C。(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但由于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通过的大气路程长故太阳辐射较小。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故答案为:B。
【点评】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无选择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不断升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升温后释放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的短波射吸收很少,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产生地面辐射,大部分北大气吸收,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返回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2.(2020高三下·新沂月考)下图示意某年1月杭州湾沿岸海陆风的转换时刻(单位:时)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1月份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 )
A.21时 B.12时 C.11时 D.5时
(2)该季节,杭州湾沿岸( )
A.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早于南岸 B.南岸陆风势力弱于海风
C.北岸海陆风强度高于南岸 D.南岸陆风时间长于海风
【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陆风风向由陆地吹响海洋,陆地气温低,海风风向由海洋吹响陆地,陆地气温高。读图,甲图时间表示夜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乙图时间表示白天,陆地气压低于海洋,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读图可知,杭州1月份夜晚海风转陆风的时间约为21时,白天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11时,C对,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根据材料,该季节为1月份,是冬季,冬季风势力强劲,无论南岸还是北岸海风势力均弱于陆风,B错。杭州湾北岸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海陆风强度弱于南岸,C错。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陆风时间长于海风,D对。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19—21时,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4—7时(次日 );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0—11时,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2—17时,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晚于南岸,A错。故答案为:D。
【点评】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13.(2020高三下·浏阳月考) 11月7日进入立冬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会越来越冷。气象意义上,以下半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后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广州入冬日期每年变化较大,甚至没有。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
℃左右,田间土壤逐渐出现夜冻昼消,此时应给麦田浇水。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多年平均入冬情况示意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立冬这一天( )
A.北京与哈尔滨同时日落 B.郑州比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
C.南京昼长时间比广州长 D.海口正午时分人影朝向北方
(2)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B.受冬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
C.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 D.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明显
(3)华北地区田间土壤出现夜冻昼消时,给麦田浇水可以( )
A.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立冬节气的日期在11月7日左右,哈尔滨比北京位置偏东,且哈尔滨比北京昼长要短,所以哈尔滨先日落,A错误。立冬,直射点在南半球,同在北半球的郑州位置比南京偏北,郑州离直射纬度更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B错误。立冬时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昼长向南递增,南京比广州偏北,昼长更短,C错误。立冬时直射点在南半球,海口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人影朝向北方,D正确。故答案为:D。(2)材料信息表明,气象意义上,以下半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后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广州什么时候入冬,即什么时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 ℃,取决于冬季风强弱,冬季风势力强入冬就早,势力弱入冬就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广州的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较大,导致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B符合题意。广州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不具有年际变化,不是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排除A。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不具有年际变化,不是广州入冬日期年际变化较大的原因,排除C。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明显,会导致气温年际变化较小,排除D。故答案为:B。(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很强,反射作用很弱,因此给麦田浇水影响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A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给麦田浇水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明显,B错误。增强给田间浇水可以改变土壤的热力性质,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储存,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保温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改变土壤墒情,C正确。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因此给麦田浇水影响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反射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四季划分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14.(2020高二下·大理月考)下左图为“2016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日,甲地最可能( )
A.受气旋控制 B.受台风系统影响
C.受冷锋影响 D.受亚洲高压控制
(2)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低气压(气旋)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压线向低处凹,受低压控制,而气旋即是中间气压低的空气运动,所以A正确,D错误;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温高,但甲地气温低,不可能受台影响所以B错误;与冷锋关系不大,所以C错误。A正确,BCD错误。(2)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指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减弱,C正确,D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得地面辐射也减少,AB错误。C正确,ABD错误。
【点评】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
与风向 向中心辐合 向四周辐散
气流形成
(北半球)
风向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北半球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天气
状况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
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15.(2020·顺德模拟)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差异影响不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大于气温日变化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寒冷期,图示平均温度最高值②曲线高于①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双层覆膜影响 B.受气温日变化规律影响
C.受降雪丰枯影响 D.受所在区域位置影响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排除A、B。雪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相对较弱。因此枯雪年平均气温应比丰雪年的平均气温高,则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故答案为:C。(2)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③④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由图可知,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因此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差异影响不大,B正确。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A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①②曲线)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中,②与气温日变化一致,但是①曲线温度日变化变幅较小,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A、C、D错误。故答案为:B。(3)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结合材料可知,二曲线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降雪丰、枯的影响,故答案为:C。
【点评】明确“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昼夜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近地面气温降低的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昼夜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的气温较低,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16.(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内陆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的合理解释是( )
A.白天①辐射强,夜晚③辐射弱 B.白天①辐射弱,夜晚④辐射强
C.白天②辐射弱,夜晚③辐射弱 D.白天②辐射强,夜晚④辐射弱
(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③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④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②辐射多
【答案】(1)D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我国西北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④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D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2)D;(2)B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020·西安模拟)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该绿洲所在地区和日期最可能是( )
A.内蒙古东部 6月22日至23日 B.甘肃中部 7月2日至3日
C.新疆南部 3月21日至22日 D.宁夏北部 1月3日至4日
18.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可判断( )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19.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静稳,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
A.白天向绿洲辐合 B.夜晚绿洲气压较高
C.白天向沙漠辐散 D.夜间沙漠气压较低
【答案】17.B
18.C
19.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17.由图可知,图示日期该地区气温为14℃—34℃,应该是夏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时地方时为14:00左右,图中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该地应该位于120°E以西、经度差30°,因此该地位于90°E附近。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该地可能为甘肃省中部。B符合题意。
18.晴朗天气下,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两项;晴朗的天气,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C符合题意。
19.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C符合题意。
20.(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控制,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B符合题意。
(2)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形成霜。B符合题意。
(3)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减少霜冻的发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3)D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 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第(1)题,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生成答案。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反映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据图从这几方面描述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云量越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22.(2019高二下·梅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素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塞克湖(如下图),湖水终年不冻,周围为天山雪峰所围,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8米,有多条小河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游客在夏季有时能看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犹如一块巨大的碧蓝宝石镶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气象奇观。
(1)说明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冻的原因。
(2)解释伊塞克湖夏季“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高山浓云密布”的成因。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降雪量大于西岸的原因。
【答案】(1)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湖泊面积大、水体深,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受冷空气影响小。没有流出河道,是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降雪差异主要从水汽来源角度分析。根据图示纬度,该地冬季多西风或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湖泊水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所以东岸降雪量大。
故答案为:(1)湖泊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冷空气难以入侵;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不易封冻。
(2)夏季伊塞克湖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3)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西岸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东岸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点评】湖泊冬季不冻,主要从影响气温、水温的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水体面积、体积,地形、盐度等方面分析。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运用湖陆热力差异分析天气特征的成因。区域降雪差异,主要是风经过湖面时,湖泊迎风一侧水汽增多,沿岸有地形抬升影响。另一侧是背风坡,没有湖泊增温增湿的影响。
23.(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③表示的是 。
(2)此图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 (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 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 。(填序号)
(4)对比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有何不同?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北;近地面
(3)①;③;②
(4)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解:(1)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图中①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③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2)本题考查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图中③是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3)影响风的三个力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即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弱。(4)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因为受力不同,最终风向偏转角度存在差异。高空摩擦力基本不考虑,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点评】近地面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影响,还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且与风向垂直;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24.(2020高二下·宜宾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分析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
(2)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的日变化特点并解析原因。
【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解:(1)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是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多,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位于拉萨河谷中,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气温高。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影响,降温快,气温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2)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结合横轴时间,可以判断拉萨7月降水量,在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沿两侧山坡上升,中间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两侧山坡气流下沉,谷地中央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从河陆热力差异考虑,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少雨。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简单的热力环流的知识。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跟海拔有关,海拔高,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的日变化,跟山谷风有关。白天,山谷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降水较少,白天,山谷空气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形成降水。
25.(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读“某城市某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 。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仅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判断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答案】(1)城市热岛;由郊区吹向城区
(2)大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不能。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4)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反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城区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下沉高压,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
(2)一般而言,城区因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且城区工厂较多,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降水几率大于郊区。
(3)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局地热力环流,水泥厂有大气污染,从图中看A地位于城市环流圈以内,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城市风会把A处水泥厂的粉尘污染和大气污染带到市区 ,在A地不能建水泥厂。
(4)根据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可知,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在城郊建绿化带,吹向城区的风经过绿化带净化流向市内,可改善城区大气质量,也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点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