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17:59:42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2.(2020·新高考I)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
(2)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3.(2020高二下·祁县期末)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4.(2020高二下·宾县期末)“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①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②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能够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④可以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截止到2020年5月26日,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七个年度的省界调水任务,累计调引长江水46.24亿m3。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调水工程调水量一年中最大的时期是(  )
A.2-3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该调水线路对调入区的主要意义是(  )
A.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 B.促进华北的产业升级
C.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 D.改善华北的生态环境
(3)我国实施的大型跨区域调配工程中,调入长三角地区的主要能源是(  )
A.火电和天然气 B.水电和天然气
C.水电和火电 D.石油和天然气
6.(2020·嘉兴模拟)利比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图为利比亚“大人工河调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调水工程调水量最大时,该区域北部沿海受(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风带控制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东南信风带控制
(2)该调水工程(  )
A.调水方向为由北向南 B.调水水源为淡化的海水
C.调水水源为地下水 D.调水方式为明渠输水
7.(2020·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
B.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
D.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
A.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 C.江南水乡 D.山河相间
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中亚是我国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我国在中亚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在霍尔果斯口岸与我国境内管道相接。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管道运输油气比原来铁路运输油气最大的优势是(  )
A.灵活性强 B.损耗量少 C.运输量大 D.适应性强
(2)油气管道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缩短输出距离,提高竞争力 ②加快油气开采,加速荒漠化
③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拓宽油气市场,加速产业转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2020高一下·顺德期中)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陕北延安——窑洞 B.西双版纳——竹楼
C.云贵高原——蒙古包 D.江南地区——尖顶屋
10.(2020·温州模拟)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右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省(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湖北下降幅度小 第三产业发达
B.上海下降幅度大 产业结构优化
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 经济总量更大
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 能源消耗更少
(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  )
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
③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
④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
(1)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较差状态到良好状态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2)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交通运力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资金技术缺乏
12.(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Ⅱ、Ⅲ、Ⅰ D.Ⅲ、Ⅱ、Ⅰ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Ⅰ区迁到Ⅱ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Ⅲ区一般大于Ⅱ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13.(2020·石景山模拟)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B.产业链长,相关供应商多
C.对机场、港口的依赖性大 D.对当地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2)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的互联互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
B.进一步完善跨省市高速公路运输网络
C.扩大国际航空港和海洋运输的吞吐量
D.实现金融业优质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
14.(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产业链“煤炭开采—焦化—化工”之间形成的主要联系是(  )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生产协作联系 D.科技联系
(2)近年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对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减轻运输压力
C.减少煤炭开采 D.减少劳动力就业
15.(2020高一下·昌吉期中)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 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16.(2020高一下·昌吉期中)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  )
A.区域大小不同
B.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C.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
D.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
(2020高一下·滦南期中)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18.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19.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二、综合题
20.(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一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二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
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
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21.(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河段。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岩层,水色红褐而得名,该河段实施了水利梯级开发。下图是珠江流域区域图。
材料二:2002年广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截至2018年,全区已累计退耕还林1536.7万亩。近年来,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红水河的也变清了,颜色变淡了。
(1)珠江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经过人为改良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其耕地类型属于   ,主要种植的粮食农作物是   。
(2)图中的资源调配工程是   ,其调运的主要能源主要包括   、   。
(3)评价红水河河段实施水利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
(4)从人类活动变化的角度,推测和分析红水河变清、变淡的可能原因。
22.(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省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武汉市1月与7月气温多年统计表。
(1)图示区域内与水有关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   。与西部相比,简述地形对该省东部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2)武汉年温差较   (填“大”或“小”),试从地形及大气环流角度简析原因。   
23.(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
材料二 丙城近年在戈壁滩大力推进大棚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戈壁滩不利的自然条件,在建设大棚时挖深坑填入大量外来土壤并加厚了四面墙壁。
材料三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位于曾经的罗布泊旁边。楼兰古国兴衰与罗布泊密切相关,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萎缩起到重要影响。
(1)图13中资源调配工程为   ,该资源调配线路起点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地区, 该资源调配线路终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
(2)丙城戈壁滩上的大棚,在建设时由于戈壁土层薄,土壤   含量太低,需要深挖坑再填入大量土壤,而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   。
(3)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甲    (山脉,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北侧的西安。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过度开垦导致   增加和植被破坏导致   加剧,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4)从地形角度分析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自然原因。
24.(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幅下降。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进入21世纪,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20世纪30年代,图中大平原地区,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恶果。
(1)匹兹堡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该工业中心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   。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   ,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图中甲区域不适宜谷物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
(3)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带是   ,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   和成土母质。
(4)图中丙河为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河流的主汛期是   ,此时易发生   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包括   、   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简析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 【分析】(1)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2.【答案】(1)B
(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繁多,协作企业多,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这样可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对于企业来说,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D错误。故答案为:B。(2)产业的转移扩张首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读图可知,在第二阶段,首先向江苏转移的是P环节,因此,可以判断P环节为制造环节,CD错误。读图可知,在第三阶段,V环节也向江苏转移,应该为汽车在江苏制造之后,再在江苏进行销售,因此V环节为销售环节,B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欧洲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芬兰的伊瓦洛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又根据材料可知,轮胎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该段时间芬兰伊瓦洛是冰天雪地的冬季,所以路面是冰雪路面,A项正确;冬季时路面结冰,不会湿,B项错误;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土壤被冻后路面会更加坚硬,C项错误;伊瓦洛冬季降雪较多,路面并不干燥,D项错误。
【点评】轮胎会尽可能地在各种冰雪轨道上被进行测试。测试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能力、精准性以及以千计的重复性。芬兰诺记轮胎在伊瓦洛拥有超过100公里的维护良好的测试场,因此以其优质的产品而闻名。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5.【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图中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线调水线路。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一年中最大的时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最大的时段,即长江的汛期。长江的汛期是在长江在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大时期,在5—6月份,此时为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大,径流量最大。而在2—3月(雨季没有来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9—10月降水量相对较少,长江径流量较小。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图中调水工程一期是向威海输水,二期工程是向天津输水,因此该调水线路对调入区的主要意义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可以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输水目的地没有到北京,对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的意义不大,南水北调对促进华北的产业升级一下不大,南水北调不会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D符合题意。
(3)根据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可知,调入长三角地区的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的天然气输到上海(长三角地区),另一个是西电东送工程,是把长江上游地区的水电输送到长三角地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B
【点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 西 线 中 线 东 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至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
中西部及沿线湖北、
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量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
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
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
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6.【答案】(1)A
(2)C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利比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因此北部沿海地区应是利比亚人口密集,人们生产生活集中地区,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大,该调水工程应该是由南向北调水,图中显示,北部沿海地区位于30°~40°N之间、地中海沿岸,应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需要的调水量较少,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地表水资源少,北部沿海缺水量大,因此需要的调水量最大,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位于30°~40°N之间,纬度较高,不可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不符合题意;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低纬度,而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不可能受东南信风控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图中显示,利比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因此北部沿海地区应是利比亚人口密集,人们生产生活集中地区,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大,利比亚南部地区为沙漠地区,人口城市稀少,需水量少,因此该调水工程调水方向应为由南向北,不是由北向南,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该调水工程调水方向应为由南向北,南部居内陆,因此调水水源不可能为淡化的海水,B错误;利比亚南部位于撒哈拉地区,应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区降水稀少,但地下有丰富的凝结水形成的地下水,因此调水水源为地下水,C正确;由于调水线路附近大多为热带沙漠气候,蒸发强,因此调水方式不是明渠输水,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7.【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读图分析可得,图中丁比重一直最低,且比重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图中比重一直上升的是甲和丙。由三大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知,分析图示四个年份,乙、丙、丁之和为100%。综上分析,甲为城市化水平,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由上题分析,甲为城市化水平,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业,丁为第一产业。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接近70%,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20年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主导产业,由此可得该省为经济发达省份。冰川广布为西藏,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A错误;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省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省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省份,B错误;江南水乡为我国江苏省苏南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C正确;山河相间的省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省份,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省份,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8.【答案】(1)B
(2)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B.因为管道运输的特点是液体不外流,气体不挥发,损耗少,B正确;
AC.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受线路影响,灵活性都差,运输量都大,AC错误;
D.管道运输一般只能运送液体或气体,适应性差,D错误。
(2)油气管道建设,加大中亚地区投入,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就近向中国输出油气,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①③正确;加快油气的开采,可增加居民收入,如果能妥善地处理好环境问题,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植被的破坏,不会加速荒漠化;油气开采和运输增加,可拓宽油气市场,但不是发展油气的加工,不会加速产业转型,②④错误。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特点表现在:⑴公路:灵活性强,适合短途运输;⑵铁路:运量大、速度快,适合长途运输;高铁是客运专线;⑶水运:运量大、运费低;⑷航空:运送昂贵、急需、轻便的物品,如:电子产品、鲜花、救灾物资等;⑸管道:连续性强,适合运输石油、天然气。
9.【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解:延安气候干旱,立土结构,主要以-窑洞为主;西双版纳气候湿热,主要以竹楼为主;江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尖顶楼是降水丰沛地区的典型民居,故答案为:ABD不符合题意。蒙古包为内蒙古高原的民居风格,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一种山村或山区集镇。
2、降水: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形态,这在农村中反映最为明显。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聚落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
3、气温: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4、水源:聚落一般尽量靠近水源,特别是有方便清洁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在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地区或取地下水方便的地区。
二、社会因素
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10.【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1)A.读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可知,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而第三产业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此第三产业发达不是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上海下降幅度大,这是因为上海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使得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下降幅度大,B符合题意;
C.读图可知,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能源利用率不同导致,而经济总量浙江远大于重庆,C符合题意;
D.材料信息表明,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与总量没有直接关系,江苏经济规模远大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量比贵州大,D不符合题意。
(2)①江苏以平原为主,水能资源不是优势能源,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①不符合题意;
②四川省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四川适宜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②符合题意;
③图中显示,能源强度较大,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因此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③符合题意;
④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区域的发展阶段
11.【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分析可知,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C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A错误;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交通运输能力强,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
公司漏油事件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森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12.【答案】(1)B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由安徽地形特征来分析,西南部,南部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推断图例III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原地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面积一般大于城市化地区,且I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市化区;图例II为农产品主产区。故答案为:B。(2)II区为农产品主产区,I区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多为农村,我国人口迁移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到Ⅰ区,A错误;III区为山地、丘陵地区,II区为平原地区,铁路建设成本山地、丘陵地区大于平原地区,B正确;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地区大于山地、丘陵地区,C错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承接外省产业转移地区为I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3.【答案】(1)B
(2)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本题考察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随企业进行转移的难度较小,A错误;由题意可知,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呈高度集群化,据此即可判断导致这些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应是产业链长,相关的供应商多,B正确;机场和港口条件是比较普遍的区位条件,并不是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条件,C错误;当地的产品主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并不是当地市场,D错误。故答案为:B。(2)根据题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的互联互通,应属于短途运输,不需要跨省交通和国际航空港及海洋运输,B、C错误;金融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误;粤港澳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非常发达,但由于运输量较小(公路运输的特点),所以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是加强区内人流和物流互通互联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6.地价昂贵
7.环境污染
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4.【答案】(1)C
(2)B
【知识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山西省铝土矿、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能源的开发是整个地区的核心,为其它工业生产提供能源,因此是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的三条产业链;煤炭开采—焦化—化工之间的联系,是产品上下游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联系。C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电力输出上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但是火力发电容易造成大气污染,是生态环境恶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表现形式 作用
生产协作 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 形成连续的生产链,如钢铁工业会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商贸联系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起促进作用
科技与信息联系 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信息。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15.【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农作物一年两熟,A正确,C错误;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农作物以旱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农作物一年一熟,B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水产业比较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靠近大兴安岭,适宜发展畜牧业,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16.【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解:区域自然条件是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不断变化造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自然环境指的是由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会影响着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答案】17.C
18.C
19.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17.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C正确,AB错误。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D错误。故答案为:C。
18.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高档车型生产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C正确,AB错误;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C。
19.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D错误。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C错误。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A错误。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 “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B正确。故答案为:B。
20.【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2)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3)据图2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或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点评】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1.【答案】(1)水稻土;水田;水稻
(2)西电东送;水电;火电
(3)有利:地势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流量大;多峡谷,适合建坝。(1分) 不利:地形地势复杂;地质条件复杂
(4)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是植被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小;工业污水治理,直接排污减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乱砍乱伐现象减少;农村能源结构变化(沼气等),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环保政策的大力推行等
【知识点】成土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我国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酸性的黄壤,该地是世界上典型的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其耕地类型为水田,经过人为长期耕作、改良,逐渐形成了适宜农业生产的水稻土。
(2)由图可知,图中资源调配工程西起珠江上游红水河的上游地区,东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该工程为西电东送,其输送的电能包括水电,贵州六盘水的火电。
(3)评价区域的水能开发条件,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水能梯级开发有利条件应该具备水量大、落差大的条件,不利条件从地形、地质对开发产生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结合红水河上游地区的地理特征可知,该地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流量大;多峡谷,适合建坝。但是地形地势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建设带来难度。
(4)红水河变清、变淡的原因,主要从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流域生态得到恢复监督进行分析。该地区可能进行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是植被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小;工业污水治理,直接排污减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乱砍乱伐现象减少;农村能源结构变化(沼气等),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环保政策的大力推行等。
【点评】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河流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答案】(1)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分布较集中(密度大)、规模大、多沿河分布
(2)大;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较弱;盆地易于冷空气集聚;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温较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内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的中线起点,三峡为西电东送的中部通道起点。与西部相比,该省东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人口较多,聚落分布较集中,密度大;发展空间大,规模大;充分利用长江的航运和淡水资源,多沿河分布。(2)武汉位于江汉盘地附近,北部为山脉,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较弱;冷空气重,盆地易于冷空气集聚,冬季气候低;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较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夏季气温高,故年温差较大。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23.【答案】(1)西气东输;西部;东部季风区
(2)有机质;保暖
(3)秦岭;灌溉量(引水量);土地荒漠化
(4)冲积扇上地形平坦;背靠高山,多冰川融水,水源充足;沉积作用明显,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起点及线路特征判断,图中资源调配工程为我国的西气东输第一期工程,该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轮南,东至上海市。起点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新疆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部地区,终点上海市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
(2)土壤主要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石的风化,有机质主要来自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戈壁滩上植物稀少,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多风沙。因此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保暖。
(3)甲山脉东西走向,位于黄河支流渭河流域南侧,再结合括号中“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提示判断,该山脉为秦岭,即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秦岭北侧的西安。罗布泊所在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由于古代人们不合理开垦导致灌溉量增加和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4)题意表明,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 自然原因应从地形角度分析。乙为塔里木盆地,受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影响,气候干旱,多风沙,水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冲积扇上地形平坦;接纳冰川融水,水源充足;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农业是影响早期人口和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
【点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4.【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
(2)气候湿冷(或纬度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土地贫瘠
(3)棉花带;平原地形
(4)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洪涝;水资源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
(5)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地表裸露;持续干旱;遭受强风暴(或大风)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匹兹堡附近有丰富煤炭资源,因此匹兹堡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材料显示,进入21世纪,匹兹堡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因此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湿冷(或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和土地贫瘠等自然原因,不适宜谷物种植。
(3)读图可知,图中乙区域处于其南部地区,热量条件丰富,根据美国农业带分布可知,该农业带是棉花带,因此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是棉花,当地以密西比平原为主,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深厚,因此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平原地形和成土母质。
(4)图中丙河流是田纳西河,河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当地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该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因此其主汛期出现在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此时河流水量大,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出现持续降水偏少的年份,发生持续干旱情况,经常性遭受大风和强风暴侵袭,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从人文因素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出现了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现象,破坏植被现象严重,地表裸露,沙源丰富,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 【分析】(1)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2.(2020·新高考I)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
(2)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答案】(1)B
(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繁多,协作企业多,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这样可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对于企业来说,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D错误。故答案为:B。(2)产业的转移扩张首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读图可知,在第二阶段,首先向江苏转移的是P环节,因此,可以判断P环节为制造环节,CD错误。读图可知,在第三阶段,V环节也向江苏转移,应该为汽车在江苏制造之后,再在江苏进行销售,因此V环节为销售环节,B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2020高二下·祁县期末)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欧洲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芬兰的伊瓦洛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又根据材料可知,轮胎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该段时间芬兰伊瓦洛是冰天雪地的冬季,所以路面是冰雪路面,A项正确;冬季时路面结冰,不会湿,B项错误;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土壤被冻后路面会更加坚硬,C项错误;伊瓦洛冬季降雪较多,路面并不干燥,D项错误。
【点评】轮胎会尽可能地在各种冰雪轨道上被进行测试。测试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能力、精准性以及以千计的重复性。芬兰诺记轮胎在伊瓦洛拥有超过100公里的维护良好的测试场,因此以其优质的产品而闻名。
4.(2020高二下·宾县期末)“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①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②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能够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④可以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5.(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截止到2020年5月26日,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七个年度的省界调水任务,累计调引长江水46.24亿m3。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调水工程调水量一年中最大的时期是(  )
A.2-3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该调水线路对调入区的主要意义是(  )
A.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 B.促进华北的产业升级
C.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 D.改善华北的生态环境
(3)我国实施的大型跨区域调配工程中,调入长三角地区的主要能源是(  )
A.火电和天然气 B.水电和天然气
C.水电和火电 D.石油和天然气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图中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线调水线路。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一年中最大的时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最大的时段,即长江的汛期。长江的汛期是在长江在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大时期,在5—6月份,此时为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大,径流量最大。而在2—3月(雨季没有来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9—10月降水量相对较少,长江径流量较小。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图中调水工程一期是向威海输水,二期工程是向天津输水,因此该调水线路对调入区的主要意义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可以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输水目的地没有到北京,对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的意义不大,南水北调对促进华北的产业升级一下不大,南水北调不会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D符合题意。
(3)根据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可知,调入长三角地区的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的天然气输到上海(长三角地区),另一个是西电东送工程,是把长江上游地区的水电输送到长三角地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B
【点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 西 线 中 线 东 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至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
中西部及沿线湖北、
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量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
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
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
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6.(2020·嘉兴模拟)利比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图为利比亚“大人工河调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调水工程调水量最大时,该区域北部沿海受(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风带控制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东南信风带控制
(2)该调水工程(  )
A.调水方向为由北向南 B.调水水源为淡化的海水
C.调水水源为地下水 D.调水方式为明渠输水
【答案】(1)A
(2)C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利比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因此北部沿海地区应是利比亚人口密集,人们生产生活集中地区,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大,该调水工程应该是由南向北调水,图中显示,北部沿海地区位于30°~40°N之间、地中海沿岸,应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需要的调水量较少,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地表水资源少,北部沿海缺水量大,因此需要的调水量最大,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位于30°~40°N之间,纬度较高,不可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不符合题意;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低纬度,而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不可能受东南信风控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图中显示,利比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因此北部沿海地区应是利比亚人口密集,人们生产生活集中地区,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大,利比亚南部地区为沙漠地区,人口城市稀少,需水量少,因此该调水工程调水方向应为由南向北,不是由北向南,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该调水工程调水方向应为由南向北,南部居内陆,因此调水水源不可能为淡化的海水,B错误;利比亚南部位于撒哈拉地区,应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区降水稀少,但地下有丰富的凝结水形成的地下水,因此调水水源为地下水,C正确;由于调水线路附近大多为热带沙漠气候,蒸发强,因此调水方式不是明渠输水,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7.(2020·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
B.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
D.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
A.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 C.江南水乡 D.山河相间
【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读图分析可得,图中丁比重一直最低,且比重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图中比重一直上升的是甲和丙。由三大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知,分析图示四个年份,乙、丙、丁之和为100%。综上分析,甲为城市化水平,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由上题分析,甲为城市化水平,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业,丁为第一产业。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接近70%,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20年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主导产业,由此可得该省为经济发达省份。冰川广布为西藏,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A错误;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省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省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省份,B错误;江南水乡为我国江苏省苏南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C正确;山河相间的省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省份,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省份,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中亚是我国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我国在中亚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在霍尔果斯口岸与我国境内管道相接。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管道运输油气比原来铁路运输油气最大的优势是(  )
A.灵活性强 B.损耗量少 C.运输量大 D.适应性强
(2)油气管道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缩短输出距离,提高竞争力 ②加快油气开采,加速荒漠化
③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拓宽油气市场,加速产业转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B.因为管道运输的特点是液体不外流,气体不挥发,损耗少,B正确;
AC.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受线路影响,灵活性都差,运输量都大,AC错误;
D.管道运输一般只能运送液体或气体,适应性差,D错误。
(2)油气管道建设,加大中亚地区投入,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就近向中国输出油气,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①③正确;加快油气的开采,可增加居民收入,如果能妥善地处理好环境问题,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植被的破坏,不会加速荒漠化;油气开采和运输增加,可拓宽油气市场,但不是发展油气的加工,不会加速产业转型,②④错误。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特点表现在:⑴公路:灵活性强,适合短途运输;⑵铁路:运量大、速度快,适合长途运输;高铁是客运专线;⑶水运:运量大、运费低;⑷航空:运送昂贵、急需、轻便的物品,如:电子产品、鲜花、救灾物资等;⑸管道:连续性强,适合运输石油、天然气。
9.(2020高一下·顺德期中)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陕北延安——窑洞 B.西双版纳——竹楼
C.云贵高原——蒙古包 D.江南地区——尖顶屋
【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解:延安气候干旱,立土结构,主要以-窑洞为主;西双版纳气候湿热,主要以竹楼为主;江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尖顶楼是降水丰沛地区的典型民居,故答案为:ABD不符合题意。蒙古包为内蒙古高原的民居风格,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一种山村或山区集镇。
2、降水: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形态,这在农村中反映最为明显。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聚落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
3、气温: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4、水源:聚落一般尽量靠近水源,特别是有方便清洁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在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地区或取地下水方便的地区。
二、社会因素
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10.(2020·温州模拟)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右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省(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湖北下降幅度小 第三产业发达
B.上海下降幅度大 产业结构优化
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 经济总量更大
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 能源消耗更少
(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  )
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
③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
④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1)A.读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可知,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而第三产业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此第三产业发达不是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上海下降幅度大,这是因为上海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使得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下降幅度大,B符合题意;
C.读图可知,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能源利用率不同导致,而经济总量浙江远大于重庆,C符合题意;
D.材料信息表明,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与总量没有直接关系,江苏经济规模远大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量比贵州大,D不符合题意。
(2)①江苏以平原为主,水能资源不是优势能源,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①不符合题意;
②四川省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四川适宜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②符合题意;
③图中显示,能源强度较大,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因此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③符合题意;
④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区域的发展阶段
11.(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
(1)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较差状态到良好状态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2)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交通运力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资金技术缺乏
【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分析可知,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C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A错误;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交通运输能力强,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
公司漏油事件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森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12.(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Ⅱ、Ⅲ、Ⅰ D.Ⅲ、Ⅱ、Ⅰ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Ⅰ区迁到Ⅱ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Ⅲ区一般大于Ⅱ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1)B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由安徽地形特征来分析,西南部,南部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推断图例III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原地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面积一般大于城市化地区,且I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市化区;图例II为农产品主产区。故答案为:B。(2)II区为农产品主产区,I区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多为农村,我国人口迁移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到Ⅰ区,A错误;III区为山地、丘陵地区,II区为平原地区,铁路建设成本山地、丘陵地区大于平原地区,B正确;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地区大于山地、丘陵地区,C错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承接外省产业转移地区为I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3.(2020·石景山模拟)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B.产业链长,相关供应商多
C.对机场、港口的依赖性大 D.对当地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2)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的互联互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
B.进一步完善跨省市高速公路运输网络
C.扩大国际航空港和海洋运输的吞吐量
D.实现金融业优质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
【答案】(1)B
(2)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本题考察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随企业进行转移的难度较小,A错误;由题意可知,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呈高度集群化,据此即可判断导致这些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应是产业链长,相关的供应商多,B正确;机场和港口条件是比较普遍的区位条件,并不是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条件,C错误;当地的产品主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并不是当地市场,D错误。故答案为:B。(2)根据题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的互联互通,应属于短途运输,不需要跨省交通和国际航空港及海洋运输,B、C错误;金融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误;粤港澳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非常发达,但由于运输量较小(公路运输的特点),所以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是加强区内人流和物流互通互联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6.地价昂贵
7.环境污染
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4.(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产业链“煤炭开采—焦化—化工”之间形成的主要联系是(  )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生产协作联系 D.科技联系
(2)近年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对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减轻运输压力
C.减少煤炭开采 D.减少劳动力就业
【答案】(1)C
(2)B
【知识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山西省铝土矿、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能源的开发是整个地区的核心,为其它工业生产提供能源,因此是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的三条产业链;煤炭开采—焦化—化工之间的联系,是产品上下游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联系。C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电力输出上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但是火力发电容易造成大气污染,是生态环境恶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表现形式 作用
生产协作 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 形成连续的生产链,如钢铁工业会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商贸联系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起促进作用
科技与信息联系 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信息。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15.(2020高一下·昌吉期中)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 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农作物一年两熟,A正确,C错误;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农作物以旱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农作物一年一熟,B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水产业比较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靠近大兴安岭,适宜发展畜牧业,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16.(2020高一下·昌吉期中)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  )
A.区域大小不同
B.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C.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
D.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解:区域自然条件是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不断变化造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自然环境指的是由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会影响着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2020高一下·滦南期中)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18.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19.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17.C
18.C
19.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17.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C正确,AB错误。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D错误。故答案为:C。
18.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高档车型生产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C正确,AB错误;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C。
19.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D错误。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C错误。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A错误。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 “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B正确。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0.(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一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二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
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
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2)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3)据图2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或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点评】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1.(2020高一下·温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河段。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岩层,水色红褐而得名,该河段实施了水利梯级开发。下图是珠江流域区域图。
材料二:2002年广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截至2018年,全区已累计退耕还林1536.7万亩。近年来,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红水河的也变清了,颜色变淡了。
(1)珠江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经过人为改良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其耕地类型属于   ,主要种植的粮食农作物是   。
(2)图中的资源调配工程是   ,其调运的主要能源主要包括   、   。
(3)评价红水河河段实施水利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
(4)从人类活动变化的角度,推测和分析红水河变清、变淡的可能原因。
【答案】(1)水稻土;水田;水稻
(2)西电东送;水电;火电
(3)有利:地势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流量大;多峡谷,适合建坝。(1分) 不利:地形地势复杂;地质条件复杂
(4)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是植被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小;工业污水治理,直接排污减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乱砍乱伐现象减少;农村能源结构变化(沼气等),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环保政策的大力推行等
【知识点】成土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我国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酸性的黄壤,该地是世界上典型的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其耕地类型为水田,经过人为长期耕作、改良,逐渐形成了适宜农业生产的水稻土。
(2)由图可知,图中资源调配工程西起珠江上游红水河的上游地区,东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该工程为西电东送,其输送的电能包括水电,贵州六盘水的火电。
(3)评价区域的水能开发条件,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水能梯级开发有利条件应该具备水量大、落差大的条件,不利条件从地形、地质对开发产生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结合红水河上游地区的地理特征可知,该地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流量大;多峡谷,适合建坝。但是地形地势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建设带来难度。
(4)红水河变清、变淡的原因,主要从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流域生态得到恢复监督进行分析。该地区可能进行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是植被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小;工业污水治理,直接排污减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乱砍乱伐现象减少;农村能源结构变化(沼气等),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环保政策的大力推行等。
【点评】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河流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2.(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省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武汉市1月与7月气温多年统计表。
(1)图示区域内与水有关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   。与西部相比,简述地形对该省东部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2)武汉年温差较   (填“大”或“小”),试从地形及大气环流角度简析原因。   
【答案】(1)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分布较集中(密度大)、规模大、多沿河分布
(2)大;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较弱;盆地易于冷空气集聚;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温较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内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的中线起点,三峡为西电东送的中部通道起点。与西部相比,该省东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人口较多,聚落分布较集中,密度大;发展空间大,规模大;充分利用长江的航运和淡水资源,多沿河分布。(2)武汉位于江汉盘地附近,北部为山脉,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较弱;冷空气重,盆地易于冷空气集聚,冬季气候低;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较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夏季气温高,故年温差较大。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23.(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
材料二 丙城近年在戈壁滩大力推进大棚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戈壁滩不利的自然条件,在建设大棚时挖深坑填入大量外来土壤并加厚了四面墙壁。
材料三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位于曾经的罗布泊旁边。楼兰古国兴衰与罗布泊密切相关,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萎缩起到重要影响。
(1)图13中资源调配工程为   ,该资源调配线路起点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地区, 该资源调配线路终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
(2)丙城戈壁滩上的大棚,在建设时由于戈壁土层薄,土壤   含量太低,需要深挖坑再填入大量土壤,而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   。
(3)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甲    (山脉,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北侧的西安。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过度开垦导致   增加和植被破坏导致   加剧,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4)从地形角度分析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气东输;西部;东部季风区
(2)有机质;保暖
(3)秦岭;灌溉量(引水量);土地荒漠化
(4)冲积扇上地形平坦;背靠高山,多冰川融水,水源充足;沉积作用明显,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起点及线路特征判断,图中资源调配工程为我国的西气东输第一期工程,该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轮南,东至上海市。起点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新疆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部地区,终点上海市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
(2)土壤主要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石的风化,有机质主要来自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戈壁滩上植物稀少,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多风沙。因此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保暖。
(3)甲山脉东西走向,位于黄河支流渭河流域南侧,再结合括号中“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提示判断,该山脉为秦岭,即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秦岭北侧的西安。罗布泊所在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由于古代人们不合理开垦导致灌溉量增加和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4)题意表明,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 自然原因应从地形角度分析。乙为塔里木盆地,受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影响,气候干旱,多风沙,水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冲积扇上地形平坦;接纳冰川融水,水源充足;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农业是影响早期人口和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
【点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4.(2020高一下·宁波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幅下降。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进入21世纪,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20世纪30年代,图中大平原地区,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恶果。
(1)匹兹堡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该工业中心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   。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   ,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图中甲区域不适宜谷物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
(3)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带是   ,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   和成土母质。
(4)图中丙河为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河流的主汛期是   ,此时易发生   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包括   、   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简析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
(2)气候湿冷(或纬度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土地贫瘠
(3)棉花带;平原地形
(4)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洪涝;水资源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
(5)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地表裸露;持续干旱;遭受强风暴(或大风)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匹兹堡附近有丰富煤炭资源,因此匹兹堡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材料显示,进入21世纪,匹兹堡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因此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湿冷(或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和土地贫瘠等自然原因,不适宜谷物种植。
(3)读图可知,图中乙区域处于其南部地区,热量条件丰富,根据美国农业带分布可知,该农业带是棉花带,因此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是棉花,当地以密西比平原为主,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深厚,因此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平原地形和成土母质。
(4)图中丙河流是田纳西河,河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当地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该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因此其主汛期出现在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此时河流水量大,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出现持续降水偏少的年份,发生持续干旱情况,经常性遭受大风和强风暴侵袭,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从人文因素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出现了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现象,破坏植被现象严重,地表裸露,沙源丰富,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