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随堂检测
1.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21·黑龙江大庆高二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巨噬细胞 ⑦抗原 ⑧淋巴结 ⑨纤维蛋白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⑨ D.①②③④⑥⑧
解析:选D。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组成,⑤红细胞、⑦抗原、⑨纤维蛋白原都不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2.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B.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解析:选C。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C错误。
3.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也能释放多种溶菌酶杀死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嗜酸性粒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
B.嗜酸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C.嗜酸性粒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D.溶菌酶是组成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之一
解析:选B。嗜酸性粒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均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A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嗜酸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C正确;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组成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之一,D正确。
4.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答案:C
5.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在机体接触病原体后才能发挥作用,可针对特定的抗原
D.第三道防线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解析:选C。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A、B错误;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正确;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D错误。
6.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DC细胞与T细胞的作用模式图(S1、S2表示信号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________细胞类似。
(2)DC细胞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____________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________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抵抗和抑制作用,使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科学家将肿瘤患者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细胞,并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再将这些DC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后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进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上述DC细胞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特异性免疫中与DC细胞功能相似的是巨噬细胞,可通过胞吞的方式将抗原吞入细胞内进行处理、呈递。(2)DC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其长的突起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呈递抗原。(3)D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4)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可特异性刺激相关淋巴细胞,使其识别肿瘤抗原信息,负责对其进行免疫监视,这种治疗特异性强,而且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答案:(1)胞吞 巨噬
(2)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呈递抗原
(3)抗原信息 (特异性)受体
(4)免疫监视 特异性强、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