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 段 性 测 试
[范围: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2.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 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 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3.关于下列四种分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B.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说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C.原子都比分子体积小
D.比较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4.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从下列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空隙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6.某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分别代表电子、中子与质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带正电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中子数相同 D.电荷数相同
8.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为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原子质量不同
9.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O)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
A.8 B.9 C.16 D.17
10.某原子A的质子数为a,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1 B.a-1
C.a+5 D.a-5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2.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不可以转变成金刚石,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B.超导材料适合用来做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
C.石墨烯属于单质,但不具有可燃性
D.石墨烯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1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③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带电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5.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_ 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6.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 __。
(2)锂原子核内有_ _个质子,核外有_ _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_ __(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7.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 _和__ __,分裂出来的__ _ 又重新组合成__ 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 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 __构成,__ 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 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8.(7分)如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 _的观点,理由是_ 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 _(至少写出两条)。
19.(6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境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②金属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 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 __。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__ _(填字母)。
A.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阶 段 性 测 试(四)
[范围: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A )
A. B. C. D.
2.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 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 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
A.92 B.122 C.214 D.306
3.关于下列四种分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B.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说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C.原子都比分子体积小
D.比较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4.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从下列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B )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空隙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6.某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分别代表电子、中子与质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带正电的是( C )
A. B. C. D.
7.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D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中子数相同 D.电荷数相同
8.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为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C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原子质量不同
9.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O)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D )
A.8 B.9 C.16 D.17
10.某原子A的质子数为a,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C )
A.a+1 B.a-1
C.a+5 D.a-5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2.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石墨烯不可以转变成金刚石,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B.超导材料适合用来做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
C.石墨烯属于单质,但不具有可燃性
D.石墨烯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1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B )
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③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带电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5.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碘__,溶剂是__汽油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__甲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6.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3__。
(2)锂原子核内有__3__个质子,核外有__3__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__C__(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7.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_氢原子__和__氧原子__,分裂出来的__氢原子和氧原子__又重新组合成__氢分子和氧分子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水分子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原子__构成,__原子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8.(7分)如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_小伟__的观点,理由是__氢原子中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合理即可)__(至少写出两条)。
19.(6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境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②金属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原子核__。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__C__(填字母)。
A.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