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21: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来源:%中*&教网~^]
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瞻仰(zhān) 橘黄(jú) 上溯(sù) 永垂不朽(xiǔ)
B.挑衅(xìn) 旌旗(jīng) 天堑(qiàn) 慷慨激昂(kǎi)
C.重幔(chóng) 镏金(liú) 矗立(chù) 丰功伟绩(jī)[来#源:zzs*tep.~co@m^]
D.镶嵌(qiàn) 窖坑(jiào) 逾越(yú) 小庑殿顶(wǔ)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义的一项是( )
A.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它像顶天立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来@源:中教^网%&~]
C.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重叠的帷幕)的小庑殿顶。
D.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屹立、矗立、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
(2)____(愤激、愤慨、愤怒、愤懑)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3)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_____(峻险、峻峭、陡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____(茂密、茂盛、浓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4)国民党认为不能_____(逾越、跨越、穿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____(坚硬、坚固、坚实)的花岗石和____(银白、雪白、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6)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____(会集、齐集、集中、集结)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来源:zzs~t#*ep.@com^]
(7)浮雕上_____(呈现、显现、显示、展示)出抗日战争的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其顺序应为: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依据:______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完成第6~22题。
(一)
①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
②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6.品读第①段,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列出第②段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②段是怎样具体展现第一段所说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月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碑文的正文是:[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1.请认真阅读上面两段选文,理清作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突出表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周恩来总理书写的碑文为什么颠倒时间顺序?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几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中运用数字说明的目的是( )
A.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16.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17.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
①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②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③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④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10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18.第一自然段描绘了__________幅浮雕,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9.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自然段的第①句侧重_________,第②句侧重_________,第③句侧重_________,第④句侧重于_________。
20.第一自然段破折号的作用_________ “八一南昌起义”上的引号表示 _________
21.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短语为两幅浮雕命名_________、_________。
22.碑身正面的三块浮雕在雕刻时是按_________顺序安排的,作者在介绍时先介绍中间,然后介绍两边两块,这采用了_________顺序。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答案】C 【解析】C项中“重幔”的“重”应读作“zhòng”。
2.【答案】C【解析】“重幔”在句中的意思是指重幔形状的浮雕图案。
3.【答案】(1)矗立(2)愤激 (3)峻峭 茂密 (4)逾越 (5)坚硬 洁白 (6)齐集 (7)显现
【解析】结合没空的前后文填写符合语境义的词语。
4.(1)列数字 (2)列数字 作比较[来@源:z%zstep.&^co*m]
【解析】(1)句中运用了两个数字,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句列举了三个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还高……”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答案】 ④③①② 空间顺序
【解析】首先是“我”踏上台阶,到了平台,所以④应为首句;紧接着总的解释碑身四周,所以③承其后;然后介绍背面和北面,即第①②句。[来*源:%@中~教^网]
课内阅读[来#源~:中*教%网&]
6.【答案】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解析】按作者的行踪梳理路线即可。
7.【答案】第①段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来源:z^z#s*tep.~co&m]
【解析】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8.【答案】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解析】主要交代了建碑的时间、规模、材料、重大意义等。[来源^:z&zstep.c@~o%m]
9.【答案】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象征意义有:①象征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全国人民的怀念之情;②汉白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雄伟庄严;③花岗岩坚硬,汉白玉洁白,象征先烈们坚强和纯洁的品格之美;④这两种石材耐久度高,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解析】从汉白玉的特点与象征意义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10.【答案】(1)①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第②段)②雄伟——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第①段)③庄严——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第②段)(2)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3)作用:更具体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
【解析】第一问,分别从巍峨、雄伟、庄严三个方面说明;第二问,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即可。
11.【答案】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解析】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按顺序列出作答即可。
12.【答案】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小碑座四周的花圈及碑顶的建筑形式。
【解析】列出所介绍的事物名称即可。[来源:#*中教&网%~]
13.【答案】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解析】列出能表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主题的内容即可。
14.【答案】(1)为了更好地凸显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如下几个历史时期的英雄:(1)三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1949年的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2)三十年以来——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3)一千八百四十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解析】由“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可分别推知对应时间中的历史事件。[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5.【答案】D【解析】从碑心石的重量和长度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16.【答案】A【解析】写作顺序应为空间顺序,由此可以排除C.D;先写“碑的正面朝北……”,再写“在碑身背面……”,可知先正面,后背面,排除B。
17.【答案】C【解析】松柏树的寿命极长,能成活多年,且都是常绿植物,历经严冬也不衰败,所以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18.两  八一南昌起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19.说明  说明  描写  议论[来源@:zzst*ep.c~om%&]
20.解释说明  特定称谓[来%源:中教#~网^&]
21.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中@国%教#&育出版*网]
22.时间  从主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