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1 16: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1.高大的树木“不怕空心,只怕伤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C.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筛管 D.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2.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3.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4.为了证明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决定于细胞液的浓度与周围溶液的浓度大小,一同学准备了两块体积、质量都相同的萝卜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清水和盐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现象,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清水中的萝卜块体积变大,盐水中的萝卜块体积变小
B.清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大,盐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小
C.清水中的萝卜块变硬,盐水中的萝卜块变软
D.烧杯中的清水增多,盐水减少
5.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r
B.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不消耗能量
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D.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6.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7.水稻是我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下面对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茎能不断加粗 B.根为直根系 C.能开花结果 D.种子中有两片子叶
8.用盐腌新鲜黄瓜条时,它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新鲜黄瓜条变硬挺 B.细胞失水,新鲜黄瓜条变硬挺
C.细胞吸水,新鲜黄瓜条变软缩 D.细胞失水,新鲜黄瓜条变软缩
9.温州地区的一些古树树干几乎中空,但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之顽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干中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 B.根吸收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C.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根 D.根吸收的水分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10.下列植物全部属于须根系的一组是(  )
A.水稻、洋葱 B.桃树、玉米
C.菜豆、松树 D.竹子、桂花树
11.以蚕豆叶为材料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蚕豆叶的(  )
A.上表皮 B.下表皮 C.叶脉处的表皮 D.叶柄处的表皮
12.如图所示为竹子与其临近竹笋的生长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X由竹子运输到竹笋的方向。若物质X来自光合作用,则下列关于物质X及其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题(  )
A.X为有机物,由韧皮部运输 B.X为无机物,由韧皮部运输
C.X为有机物,由木质部运输 D.X为水分,由木质部运输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在大小相同的萝卜条,把甲、乙萝卜条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图中甲放的是______(选填“清水”或“浓盐水”)
(2)生活中所说“烧苗”原理与______(填“甲”或“乙”)一样,该萝卜条细胞液浓度______(填“<”或“>”)周围溶液浓度,遇到此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及时______来缓解。
14.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检索表。
(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____________
(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选填P、Q、R或S)。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
15.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 106克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 228克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_______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________%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
16.下图是一副叶和根对话的漫画图,仔细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茎和根提供________,同时释放氧气;
(2)如果茎中的________“罢工”,则根吸收的________和________无法运输到叶。
17.樟树是宁波市市树,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由此推知,它的根系是___________根系,它的种子被果皮包裹,且种子里有___________枚子叶,属于___________(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18.通过测定水、无机盐的不同含量对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一和表二。(表一)土壤水分含量对生长 17 天的玉米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 地上部分鲜重A(克) 根鲜重 B(克) 根/冠(B/A)
15 20 30 2.4 3.4 3.5 4.9 5.2 4.8 2.1 1.5 1.2
(表二)N 和P 的供应量对胡萝卜根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单位:克)
元素量 总鲜重 地上部分(A) 根重(B) 根/冠(B/A) 根部总糖量(%)
低N 量中N 量 高N 量 38.50 71.14 82.45 7.46 20.64 27.50 31.04 50.50 54.95 4.16 2.45 2.50 6.01 5.36 5.23
低P 量中P 量 高P 量 55.0 80.2 89.3 17.2 19.8 18.7 37.8 60.4 70.6 2.19 3.05 3.78 5.09 5.67 5.99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一)可知,如果土壤水分供应多时,就有利于玉米_____生长。(填“根系”或“地上部分”)
(2)据表( 二 )可推知 , 为提高胡萝卜的口感( 总 糖 量 ) 应如何合理施肥?_____。
三、简答题
19. 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在大小相同的萝卜条,把甲、乙萝卜条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图中甲放入的是______(填导管筛管或木纤维)
(2)乙萝卜条细胞液浓度______(填<或>)周围溶液浓度,萝卜细胞______(填失水或吸水)
(3)生活中所说烧苗原理与______(填甲或乙)一样,遇到此现象我们通过及时________来缓解
20.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 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横切枝条上方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枝条横切面上变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___。
(2)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___________,负责运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四、探究题
21.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 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相比25℃下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请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C
7.C
8.D
9.B
10.A
11.B
12.A
13.清水 乙 < 浇水
14.无种子、有种子 P 根毛区或(成熟区)
15.1 99 蒸腾消耗的水占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
16.有机物 导管 水 无机盐
17.直 2 双子叶
18.地上部分 施用低氮高磷肥2
19.清水 < 失水 乙 浇水
20.木质部 木质部 水 无机盐 B A
21.C 温度为5℃到35℃时,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在相同时间内,20℃光照下吸收CO2量与黑暗下释放CO2量的差值大于25℃时的差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