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6章 溶解现象
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实验目的】
1. 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过程;
2.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粗盐(含难溶性杂质)、蒸馏水;
托盘天平(含砝码)、漏斗、纸片、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火柴、剪刀等。
1. 称量与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2g左右粗盐,并用量筒量取10ml蒸馏水,将粗盐和蒸馏水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实验过程】
称量前先把 放在标尺的 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准确称取2克粗盐。
游码
0刻度
1. 称量与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2g左右粗盐,并用量筒量取10ml蒸馏水,将粗盐和蒸馏水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实验过程】
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壁。
【实验过程】
2. 过滤
制作过滤器,并进行过滤操作。观察到滤纸上剩余物主要是泥沙颗粒,滤液呈无色。若滤液浑浊,则必须重新过滤。
滤纸紧贴漏斗
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
漏斗口
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烧杯尖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过滤操作要点
【问题讨论】
1. 如果过滤后溶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1)滤纸破损。
(2)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
3. 蒸发
将过滤后所得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蒸发操作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实验过程】
(1)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2)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蒸发操作要点: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4)热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夹持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实验桌。
蒸发操作要点:
2. 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问题讨论】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蒸发结束时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3. 本实验提取得到的精盐是否是纯净物,是否可能还含有其他杂质?
【问题讨论】
不是纯净物,可能还含有MgCl2和CaCl2等杂质,因为这些物质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除去。
1. 在“粗盐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下列各步骤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B.过滤:直接将粗盐水倒入漏斗中
C.蒸发: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
D.称量: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课堂训练】
A
2. 如图是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粗盐提纯实验过程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课堂训练】
A.溶解 B.搅拌 C.过滤 D.蒸发
B
3. 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1)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
A. 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
B. 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C. 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D. 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
【课堂训练】
AC
②⑤①④③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课堂训练】
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 。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瓶塞没有倒放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引流
【课堂训练】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4)配制时,除从实验一所示的仪器中选择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20%。
胶头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