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4 14: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与生命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该是(  )
A. B. C. D.
2.同学们在初中科学课中做过许多生物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B.在探究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先把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碳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
B.用激光代替酒精灯点燃红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C.红磷燃烧结束后应立即打开止水夹
D.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一定占其容积的
5.“84 消毒液”可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X。则 X 的化学式是(  )
A.ClO2 B.H2 C.H2O D.Na2O
6.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从b管通入
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从a管通入
C.除去空 气中的CO2,则空气从a管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 O2,则O2从b管通入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两种生成物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 30 16 14
A. B.一定为催化剂
C.反应物的质量之比是2:3 D.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9.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探究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A.A B.B C.C D.D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与b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C.P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11.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煤做燃料 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直接在稻田中焚烧秸秆
12.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二、填空题
1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如图:
(1)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填一种)___________,其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2)红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集气瓶中放少许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4.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D.氢氧化钠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15.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如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
(1)物质F是一种盐酸盐,其化学式是______。
(2)物质C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6.我国稀土资源丰富,某种稀土储氢材料(用M表示)的储氢原理可表示为 。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7.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它们都含有硅元素。下图是工业制取高纯硅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从物质结构分析:构成硅这种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
(2)写出该图示表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上图字母),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上图字母)。
三、简答题
19.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样品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盐酸的质量 25g 50g m 1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7.5g 5g 2g 2g
分析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2)40克该石灰石样品充分反应后可以产生_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
(3)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可能为___________。
A.70g B.80g C.100g D.130g
(4)该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实验室有一瓶白色粉末因标签遗失而无法确定为何物,为测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白色粉末加入到一洁净的烧杯内。
②往①内加入质量为克的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发现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将该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待反应完全后,对烧杯中的残留物进行检测,发现只含有水和氯化钠,且水的质量为克,并经分析实验的数据后确定水也是生成物之一、请回答:
(1)大量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名称)。
(2)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你认为根据下列哪个条件可以确定水为生成物之一(选填符号)___________。
A. B. C. D.
四、探究题
21.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 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写一点)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_____(填"实验 1”或“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C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 氮气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使氧气完全反应 吸热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14. A 化合反应
15. FeCl3 4Fe(OH)2+O2+2H2O═4Fe(OH)3
16.LaNi5
17. 硅原子 SiHCl3+H2Si+3HCl
18. 长颈漏斗 锥形瓶 A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AD
19.(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14.08g
故40克该石灰石样品充分反应后可以产生14.08g。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减少2.5g的碳酸钙,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5g,则可知减少8碳酸钙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80g,所以m大于或等于80克,故选BCD。
(4)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
y=7.3%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20. 二氧化碳 Na,O,C AD
21.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P2O5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 装置气密性良好 /红磷和铁粉足量/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2 实验一氧气还剩8.6%,实验二氧气剩余趋近于0,实验二中氧气基本被耗尽更准确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