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节糖类油脂同步提升-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第2节糖类油脂同步提升-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7 11: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糖类 油脂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物品中的营养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B.补铁酱油
C.含硒茶叶 D.含氟牙膏
2.我市生产一种食盐,其配料有: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食用这种食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  )
A.K和Cl B.Na和I C.I和Fe D.Fe和Cl
3.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铁、锌、钙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只要胃液的pH<7,人体就是健康的
C.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D.为防止龋齿,应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元素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的健康有利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因为它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C.本饮料水纯天然合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非常缺乏的
5.下列关于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锌元素能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但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C.氟能防治龋齿,过量则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D.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除每天食用碘盐,还可以服用大量补碘药剂
6.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浓硝酸
C.饱和硫酸铵溶液 D.甲醛
7.白纸用“隐形墨水”书写,喷洒碘酒溶液后呈现出蓝色字迹.该“隐形墨水”为(  )
A.食盐水 B.白醋 C.蔗糖溶液 D.淀粉溶液
8.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服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内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羊毛织品    ②棉织品    ③化纤织品   ④蚕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到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B.白酒 C.葡萄糖 D.食盐
10.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人工合成了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乙酸铅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
B.灼烧蛋白质有“烧纸的”气味
C.蛋白质属于无机化合物
D.蛋白质中含有碳元素
11.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蛋白质遇甲醛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恢复其功能
C.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还有   等微量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缺   可以能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   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缺   易得贫血症;缺   会得甲状腺疾病。但某些元素过量也会导致疾病,如   吸收过多,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等;微量的   可以防癌,过量则会致癌。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小芳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CuSO4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的探究:
①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    (填化学式)生成,再加入2ml 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出现了红色沉淀.
②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 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之一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5.现有三支试管,均装有少量鸡蛋清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1)加饱和硫酸铵溶液,现象:   ,原因:   .在向上述液体中加水振荡,现象:   .说明上述变化为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加入硫酸铜溶液,现象:   ;再加水振荡,现象:   .说明上述变化为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向试管中加几滴浓硝酸,微热,现象:   .
16.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填空:
(1)人体中也含有N、O元素,这两种元素在人体中属于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1个N(NO2)3分子中含   原子.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化为最简整数比)
17.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可取一片刚切开的马铃薯片,往上面滴加   ,呈现蓝色,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2)为了证明某种水果糖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将水果糖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取一支试管,放入   ,再加入水果糖溶液并将试管加热,出现   ,则说明有葡萄糖存在.
18.如图为速力菲补血剂的说明书。
(1)蔗糖(C12H22O11)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
只生成葡萄糖(C6H12O6),则1分子蔗糖完全与水作用可得   分子葡萄糖。若向速力菲的溶液中滴加碘水,将呈现   色。
(2)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成人每日1片速力菲,每日的补铁量为   g。
(3)丁二酸钠(Na2C4H4O4)与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琥珀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
第一节糖类 油脂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物品中的营养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B.补铁酱油
C.含硒茶叶 D.含氟牙膏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所含元素均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正确;
B.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错误;
C.硒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错误;
D.氟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错误;
故选:A。
【点评】熟记各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知道缺少什么元素得什么病。
2.我市生产一种食盐,其配料有: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食用这种食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  )
A.K和Cl B.Na和I C.I和Fe D.Fe和Cl
【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我市生产一种食盐,其配料有: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食用这种食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I、Fe两种。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3.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铁、锌、钙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只要胃液的pH<7,人体就是健康的
C.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D.为防止龋齿,应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元素
【分析】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胃液中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显酸性,胃液的pH一般在0.9~1.5范围内;
C、根据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氟元素的功能来分析.
【解答】解: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钙为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胃液中有盐酸,其pH小于7,但也不是随意数值;人体健康时,胃液的pH一般在0.9~1.5范围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含氟牙膏有预防龋齿的作用,但不能加入太多,否则会引发其他疾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的健康有利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因为它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C.本饮料水纯天然合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非常缺乏的
【分析】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是最适合人类饮用的水,可以据此解答;
B、纯净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但是由于其中不含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不含化学物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地球上含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可供人类引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是最适合人类饮用的水,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利,故A说法科学;
B、纯净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但是由于其中不含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故B说法科学;
C、不含化学物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C说法不科学;
D、地球上含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可供人类引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故D说法科学。
故选:B。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资源状况及其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问题情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5.下列关于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锌元素能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但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C.氟能防治龋齿,过量则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D.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除每天食用碘盐,还可以服用大量补碘药剂
【分析】本题可由各种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则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服用大量补碘药剂会造成摄入量过高,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与人体健康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考查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6.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浓硝酸
C.饱和硫酸铵溶液 D.甲醛
【分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溶液可发生盐析,使溶解度降低;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失去生理功能,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外界条件有多种,如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重金属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A错误。
B、浓硝酸属于强酸,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B错误。
C、蛋白质遇到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而发生盐析,故C正确。
D、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溶液可发生盐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与蛋白质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的区别.
7.白纸用“隐形墨水”书写,喷洒碘酒溶液后呈现出蓝色字迹.该“隐形墨水”为(  )
A.食盐水 B.白醋 C.蔗糖溶液 D.淀粉溶液
【分析】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白纸用“隐形墨水”书写,喷洒碘酒溶液后呈现出蓝色字迹,淀粉遇碘变蓝色,则该“隐形墨水”为淀粉溶液。
A、食盐水遇碘酒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B、白醋遇碘酒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液遇碘酒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淀粉遇碘变蓝色,该“隐形墨水”为淀粉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服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内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羊毛织品    ②棉织品    ③化纤织品   ④蚕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分析】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被分解,所以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衣料其成分中应含有蛋白质.
【解答】解:这种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特定的酶,蛋白质在这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和水反应水解,所以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衣料其成分中应含有蛋白质。
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②纯棉中天然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③化纤织品是合成纤维,不含有蛋白质;④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故选:C。
【点评】信息题在中考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
9.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到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B.白酒 C.葡萄糖 D.食盐
【分析】检验葡萄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取样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若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说明含有葡萄糖,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到某病人的尿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尿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若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说明含有葡萄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人工合成了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乙酸铅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
B.灼烧蛋白质有“烧纸的”气味
C.蛋白质属于无机化合物
D.蛋白质中含有碳元素
【分析】A、根据重金属盐溶液能使鸡蛋白发生变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化合物.
D、根据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蛋白质中加乙酸铅溶液,乙酸铅是可溶的重金属盐,能产生重金属离子铅离子,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凝聚后形成黄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不是“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蛋白质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的性质、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蛋白质遇甲醛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恢复其功能
C.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淀粉遇单质碘的溶液会变蓝,而加碘食盐溶液中没有单质碘;蛋白质遇重金属盐、甲醛、浓硝酸等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不会回复其生理功能;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解答】解:A、淀粉遇单质碘的溶液会变蓝,而加碘食盐溶液中没有单质碘,不会变蓝,故选项错误;
B、蛋白质遇重金属盐、甲醛、浓硝酸等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不会回复其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
C、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不会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碘遇淀粉变蓝等,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分析】A.根据单质碘可以使淀粉变蓝色;
B.根据铵盐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铜溶于水,Fe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单质碘可以使淀粉变蓝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酒溶液,故A错误;
B.(NH4)2SO4能和熟石灰如此一生成具有氨味的气体,而K2SO4不和熟石灰反应,故B正确;
C.碳酸钙和碳酸钾都能和盐酸反应,因此当CaCO3固体中有少量Na2CO3时,不能用盐酸除去,故C错误;
D.加水后硫酸铜溶于水形成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明确除杂、鉴别的注意事项,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本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钙 ,还有 铁、锌、碘、硒 等微量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缺 钙 可以能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 锌 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缺 铁 易得贫血症;缺 碘 会得甲状腺疾病。但某些元素过量也会导致疾病,如 钙 吸收过多,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等;微量的 硒 可以防癌,过量则会致癌。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进行分析。
【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还有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缺钙可以能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锌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缺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但某些元素过量也会导致疾病,如钙吸收过多,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等;微量的硒可以防癌,过量则会致癌。
故答案为:钙;铁、锌、碘、硒;钙;锌;铁;碘;钙;硒。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化学与生活知识也是中考考查不变的热点之一。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小芳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CuSO4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的探究:
①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 Cu(OH)2  (填化学式)生成,再加入2ml 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出现了红色沉淀.
②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 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之一是 加热至沸腾 .
【分析】根据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对比试验,推测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加热至沸腾,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解答】解:①2mL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出现了红色沉淀;
②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 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之一是:加热至沸腾;
故答案为:(1)Cu(OH)2;(2)加热至沸腾.
【点评】本题考查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的探究,思考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即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一个实验使用某一条件或者满足某一因素,另一个实验不使用或者不满足),来进行实验探究之.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5.现有三支试管,均装有少量鸡蛋清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1)加饱和硫酸铵溶液,现象: 有白色沉淀析出 ,原因: 硫酸铵能够使蛋白质发生盐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以沉淀形式析出 .在向上述液体中加水振荡,现象: 沉淀溶解 .说明上述变化为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加入硫酸铜溶液,现象: 有白色沉淀析出 ;再加水振荡,现象: 沉淀不溶解 .说明上述变化为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向试管中加几滴浓硝酸,微热,现象: 有黄色沉淀析出 .
【分析】根据已有的蛋白质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硫酸铵能够使蛋白质发生盐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以沉淀形式析出,该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所得沉淀和原蛋白质的性质相同,所以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沉淀又会溶解.
(2)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它能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析出沉淀,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所得沉淀和原蛋白质的性质不同,所以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沉淀不会溶解.
(3)蛋白质遇浓硝酸变质,产生黄色沉淀.
故答案为:
(1)有白色沉淀析出;硫酸铵能够使蛋白质发生盐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以沉淀形式析出;沉淀溶解;物理变化;
(2)有白色沉淀析出;沉淀不溶解;化学变化;
(3)有黄色沉淀析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盐对蛋白质的作用进行.
16.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填空:
(1)人体中也含有N、O元素,这两种元素在人体中属于 常量元素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1个N(NO2)3分子中含 10 原子.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52 .
(4)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12 (化为最简整数比)
【分析】(1)根据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3)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对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求和;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氮和氧是人体含量比较大的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填:常量元素;
(2)1个N(NO2)3分子中含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10个原子;故填:10;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故填:152;
(4)依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所以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4:16×6=7:12;故填:7: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可取一片刚切开的马铃薯片,往上面滴加 碘水 ,呈现蓝色,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2)为了证明某种水果糖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将水果糖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取一支试管,放入 新制的Cu(OH)2 ,再加入水果糖溶液并将试管加热,出现 砖红色沉淀 ,则说明有葡萄糖存在.
【分析】(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葡萄糖的检验方法(用新制的氢氧化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淀粉遇碘变蓝色,证明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可取一片刚切开的马铃薯片,往上面滴加碘水,呈现蓝色,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2)检验葡萄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为了证明某种水果糖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将水果糖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取一支试管,放入新制的Cu(OH)2,再加入水果糖溶液并将试管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有葡萄糖存在.
故答案为:(1)碘水;(2)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淀粉的特性(遇碘变蓝色)、葡萄糖的检验方法(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如图为速力菲补血剂的说明书。
(1)蔗糖(C12H22O11)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
只生成葡萄糖(C6H12O6),则1分子蔗糖完全与水作用可得 2 分子葡萄糖。若向速力菲的溶液中滴加碘水,将呈现 蓝 色。
(2)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2 ,成人每日1片速力菲,每日的补铁量为 0.033 g。
(3)丁二酸钠(Na2C4H4O4)与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琥珀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Na2C4H4O4+FeSO4=FeC4H4O4↓+Na2SO4 。
【分析】(1)根据蔗糖是二糖或蔗糖水解的方程式回答前一空;根据速力菲的溶液中含有淀粉和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回答后一空。
(2)根据琥珀酸亚铁的化学式计算前一空;根据琥珀酸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和成人每日服用的药中琥珀酸亚铁的质量计算后一空。
(3)根据反应物和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的特点判断生成物,再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蔗糖是二糖,即每分子的蔗糖水解可形成两分子的单糖,且只生成葡萄糖。力菲的溶液中含有淀粉,碘水中的溶质是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若向速力菲的溶液中滴加碘水,呈现蓝色。
(2)根据化学式:FeC4H4O4,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56+(12×4)+(1×4)+(16×4)=172;成人每日的补铁量为=0.1克×100%=0.033克。
(3)丁二酸钠(Na2C4H4O4)与硫酸亚铁是反应物,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所以生成物为FeC4H4O4和Na2SO4,则方程式为:Na2C4H4O4+FeSO4=FeC4H4O4↓+Na2SO4。
故答案为:(1)2;蓝;(2)172;0.033(或0.03);(3)Na2C4H4O4+FeSO4=FeC4H4O4↓+Na2SO4。
【点评】掌握蔗糖在糖类物质的分类中属于二糖,了解碘遇淀粉变蓝是碘的特性,掌握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解该题的关键。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