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13: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  )
A.P B.H C.O D.C
2.使用化石燃料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环境、资源等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B.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
C.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
D.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3.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玻璃杯 B.塑料盆 C.铁锅 D.实木桌椅
4.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塑料 B.钢筋混凝土 C.青铜 D.羊毛
5.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尼龙袜 B.纯棉裤 C.不锈钢碗 D.蚕丝被
6.下列有关材料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B.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更高、硬度更大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D.通过燃烧法可以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烧碱、石灰石
D.钢化玻璃不属于复合材料
8.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C.绿色无污染
D.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9.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①风能 ②水能 ③煤 ④石油⑤核燃料.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
10.彩虹桥是位于五常市奥林匹克公园的亮点建筑,因远观桥身宛如彩虹一般因此而得名,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桥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钢筋、水泥等金属材料
B.在建设中用大理石等合成材料铺设桥面
C.彩虹桥的彩虹带的金属部分喷漆只为了美观
D.彩虹桥的建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碘酒滴加到馒头上,滴液处变黄
D.灼烧一段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12.为了加快城市建设,近两年来我市对多条路桥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这些合成材料的使用,让人类摆脱了依赖利用天然材料的历史
B.施工中使用的挖掘机铲斗由韧性好、抗腐蚀性能好的锰钢制成
C.改造路段设置的防护栏大多都喷有“油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美观
D.路基修建时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会用到PVC管,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
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C.灼烧纯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振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14.对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品,可用纸袋代替塑料袋
B.减少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的程序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D.在家中可重复使用塑料袋
15.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B.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16.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减少污染,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职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增加了人类皮肤癌的发病概率
B.减少含氟制冷液的使用和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使臭氧空洞修复
C.大量使用汽油、煤炭等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这对农作物都是不利的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等措施,与海平面高度变化无关
17.关于氢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既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对不纯的氢气点火,有爆炸的危险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18.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CO和CO2 B.SO2和CO2
C.SO2、NO2和CO2 D.NO2、SO2和CO
19.珠穆朗玛峰是我国跨境四个县的自然保护区,它以独特的雪域冰川,使许多人心生向往,为保护其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破坏水源 B.提倡攀爬雪山
C.允许开矿寻宝 D.随意丢弃垃圾
20.2021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
C.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D.严禁在水源的上游附近建化工厂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
22.荷兰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以太阳能为能源的电动汽车。
(1)传统汽车主要应用汽油等燃料。汽油是石油通过炼制得到的产品,石油的炼制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行驶中的太阳能汽车,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而再转化为汽车的   能。
(3)太阳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它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3.现代社会能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使用能源很重要。当房屋起火时,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将火扑灭,其中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   ;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是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化学式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其优点为    。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   六大类。
(2)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   和发育不良。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   。
25.2015年6月,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共享单车是当前最火的出行方式,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   。
(2)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兰州地铁兰州地铁预计今年年底运行,市民的出行模式初步改变,将大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在制造车体时要使用大量塑料,塑料属于   材料,地铁列车的车体材料是铝合金,其具有的优点是   。
A.密度小硬度大 B.强度高密度大 C.导电性好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
三.计算题(共1小题)
26.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 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1)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   。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  )
A.P B.H C.O D.C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大量的氮、磷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大量的氮、磷等元素排入水体形成的。
A、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磷元素,故选项正确。
B、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磷元素,不是氢元素,故选项错误。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磷元素,不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磷元素,不是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使用化石燃料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环境、资源等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B.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
C.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
D.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不能再生解答;
B、根据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根据可燃冰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解答】解: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故错误;
B、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故正确;
C、可燃冰具有可燃性,燃烧后几乎没有废渣,因此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故正确;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生活常识及相关的化学知识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3.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玻璃杯 B.塑料盆 C.铁锅 D.实木桌椅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铁锅是由生铁制成的,生铁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实木桌椅是由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掌握材料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4.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塑料 B.钢筋混凝土 C.青铜 D.羊毛
【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解答】解:A、聚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
C、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复合材料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5.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尼龙袜 B.纯棉裤 C.不锈钢碗 D.蚕丝被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尼龙属于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B、纯棉属于天然材料,说法错误;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加强对常见的材料的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材料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B.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更高、硬度更大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D.通过燃烧法可以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说法正确;
B、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变低、硬度更大,说法错误;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D、天然纤维灼烧的气味和合成纤维灼烧的气味不一样,故通过燃烧法可以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材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烧碱、石灰石
D.钢化玻璃不属于复合材料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A说法正确;
B、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说法正确;
C、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不是烧碱,故C说法错误。
D、钢化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
8.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C.绿色无污染
D.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分析】根据氢能源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气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热值高,故选项正确;
B、由于氢气燃烧或使用时,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并且氢气的熔点和沸点较低,因此不易贮存和运输,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即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氢能源的特点便能解题。
9.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①风能 ②水能 ③煤 ④石油⑤核燃料.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①风能是因空气流流动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水能是一种能源,是清洁能源,是绿色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③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⑤核燃料是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实用核能的材料,如铀235和钚239等,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①②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彩虹桥是位于五常市奥林匹克公园的亮点建筑,因远观桥身宛如彩虹一般因此而得名,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桥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钢筋、水泥等金属材料
B.在建设中用大理石等合成材料铺设桥面
C.彩虹桥的彩虹带的金属部分喷漆只为了美观
D.彩虹桥的建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与应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钢筋才属于金属材料;选项说法错误;
B.大理石属于天然材料,不是合成材料,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部分表面喷漆主要不是为了美观,是为了防止生锈,选项说法错误;
D.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水泥等混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需要正确的区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即可。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碘酒滴加到馒头上,滴液处变黄
D.灼烧一段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进行分析;
D、根据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鉴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C、馒头中含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故选项错误;
D、灼烧羊毛,产生烧焦羽毛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物质燃烧的现象、碘遇淀粉变蓝、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是解题关键。
12.为了加快城市建设,近两年来我市对多条路桥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这些合成材料的使用,让人类摆脱了依赖利用天然材料的历史
B.施工中使用的挖掘机铲斗由韧性好、抗腐蚀性能好的锰钢制成
C.改造路段设置的防护栏大多都喷有“油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美观
D.路基修建时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会用到PVC管,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回答本题;
B、根据锰钢的作用考虑;
C、根据防止生锈的方法考虑;
D、根据PVC管的成分考虑。
【解答】解:A、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A说法错误;
B、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挖掘机的铲斗可以选用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但锰钢的抗腐蚀不强,故B说法错误;
C、改造路段设置的防护栏大多都喷有“油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故C说法错误;
D、路基修建时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会用到PVC管,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材料的分类,合金的特点,防止生锈的方法,熟悉PVC管的成分。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
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C.灼烧纯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振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
B、根据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考虑;
C、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考虑;
D、根据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考虑。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属于白色沉淀,所以溶液变浑浊,故A说法正确;
B、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故B说法正确;
C、纯羊毛线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C说法正确;
D、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铁离子溶液是黄色,不是浅绿色,故D错。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
14.对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品,可用纸袋代替塑料袋
B.减少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的程序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D.在家中可重复使用塑料袋
【分析】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解答】解: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减少使用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做法正确;
B、减少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的程序,与减少白色污染没有关系,故B的做法错误;
C、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做法正确;
D、重复使用塑料袋,增加塑料制品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的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5.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B.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分析】A、根据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解答;
B、根据禁止施用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生产解答;
C、根据农药性质进行解答;
D、根据农药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农药对提高农产品产量有重要作用,故正确;
B、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
C、农药施用后会在农作物中有残留,所以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转移,故正确;
D、农药有毒,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实施农药,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农药、化肥的使用及对环境的影响,注意化肥的合理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农药、化肥即可解答。
16.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减少污染,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职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增加了人类皮肤癌的发病概率
B.减少含氟制冷液的使用和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使臭氧空洞修复
C.大量使用汽油、煤炭等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这对农作物都是不利的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等措施,与海平面高度变化无关
【分析】A、根据臭氧层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含氟制冷剂能破坏臭氧层,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增加了人类皮肤癌的发病概率,正确;
B、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会加剧臭氧层空洞,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等措施,与海平面高度变化有关,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7.关于氢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既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对不纯的氢气点火,有爆炸的危险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氢气既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对不纯的氢气点火,有爆炸的危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CO和CO2 B.SO2和CO2
C.SO2、NO2和CO2 D.NO2、SO2和CO
【分析】根据煤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煤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同时产生SO2、NO2等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明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珠穆朗玛峰是我国跨境四个县的自然保护区,它以独特的雪域冰川,使许多人心生向往,为保护其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破坏水源 B.提倡攀爬雪山
C.允许开矿寻宝 D.随意丢弃垃圾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禁止破坏水源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做法合理;
B.提倡攀爬雪山会有危险,且可能会造成人为污染,做法不合理;
C.允许开矿寻宝会导致私挖乱采,破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合理;
D.随意丢弃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难度不大。
20.2021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
C.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D.严禁在水源的上游附近建化工厂
【分析】根据已有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解答即可,可以从防止水污染以及节约用水的角度解答。
【解答】解:A.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很大,所以要合理使用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严禁在水源的上游附近建化工厂可以防止化工厂对水体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O2+2H2O 。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CO2 。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答案为:天然气;
(2)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O2+2H2O;故答案为:CH4+2O2O2+2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CO2;
【点评】本题主要对化石燃料、甲烷的燃烧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
22.荷兰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以太阳能为能源的电动汽车。
(1)传统汽车主要应用汽油等燃料。汽油是石油通过炼制得到的产品,石油的炼制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行驶中的太阳能汽车,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而再转化为汽车的 机械 能。
(3)太阳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它属于 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分析】根据石油炼制利用的是各成分沸点不同、能量的转化以及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石油的炼制过程利用的是各成分沸点不同,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行驶中的太阳能汽车,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而再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故填:机械。
(3)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再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3.现代社会能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使用能源很重要。当房屋起火时,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将火扑灭,其中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是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化学式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其优点为  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将火扑灭,水汽化时吸热,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最大优点是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故答案为: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2H5OH+3O22CO2+3H2O;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 水 六大类。
(2)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C (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BCD (填字母)。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 佝偻病 和发育不良。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3)根据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来分析;
(5)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1)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尼龙和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棉花和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3)通过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和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都可以缓解“白色污染”;
(4)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5)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喝了汽水以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逸出,常常会打嗝。
故答案为:
(1)水;
(2)AC;
(3)ABCD;
(4)佝偻病;
(5)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5.2015年6月,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共享单车是当前最火的出行方式,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氧气与铁 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 定期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
(2)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3)兰州地铁兰州地铁预计今年年底运行,市民的出行模式初步改变,将大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在制造车体时要使用大量塑料,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地铁列车的车体材料是铝合金,其具有的优点是 A 。
A.密度小硬度大 B.强度高密度大 C.导电性好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氢能 。
【分析】(1)分析金属生锈的条件与如何防护;
(2)根据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3)材料的分类和合金的优点;
(4)新能源的开发。
【解答】解:(1)车架喷漆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常用办法是给链条涂油。故答案为:氧气与铁;定期给自行车链条涂油(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3)分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铝合金的特点是密度小、硬度大、熔点低,导电性好和耐腐蚀。其中铝合金车身用到是密度小硬度大的特点;故答案为:合成;A;
(4)由题意可知,要求写出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其中以氢能为主。故答案为:氢能(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评】该题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新课的课后作业,主要要考察的是学生生活中的化学。
三.计算题(共1小题)
26.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 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1)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混合物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 8 。
【分析】(1)根据可燃冰的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中信息“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可知,天然气水合物中由水、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为一种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可燃冰分子中CH4与H2O的质量比为:(12+1×4):[n(1×2+16)]=1:9,所以n=8。
故填:8。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6 22:29:55;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