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世界首条新能源空中铁路(简称空铁)在成都投入试运行,燃料也是一种能源,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甲烷 D.氢气
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酒精 C.石油 D.煤
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0.97%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C.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煤焦油等燃料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
4.水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所以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下列各项能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的是( )
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③水力发电;④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③⑤ D.只有②③⑤
5.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A.园林喷灌、滴灌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口杯接水刷牙 D.用流动水为西瓜降温
6.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海底的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沉淀
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钠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氯化钠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用静置、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D.利用潮汐发电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
8.2019年7月29日,我们已经用完了地球一年可产生的所有可再生资源。这个日子被称为“地球超载日”。下列资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9.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
A.高能燃料 B.冶炼金属
C.充灌探空气球 D.焊接金属
10.航天飞机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液氢燃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C.绿色无污染
D.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1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C.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
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石油主要含有 和 2种元素,石油燃烧主要生成 和 (均用化学符号回答)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
(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3)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 。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 8H2O,其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天然气三种。
(2)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右图是可燃冰燃烧的图片,写出可燃冰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
A.氢气 B.汽油 C.甲烷
17.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1)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目前,大量使用氢能源还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 。
(2)车用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燃料非常重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烧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请举出一个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的例子 。
1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包括MgCl2等。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2)贝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5)写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19.(1)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低碳经济”是此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①煤、石油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
②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即:只生成一种产物).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若该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④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E.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的内容.
①大米在温度为20℃~38℃、相对湿度达到80%~85%以上时最容易发生霉变,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由 种元素组成.
②液态植物油和固态的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20.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 ;
(2)写出D→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3)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世界首条新能源空中铁路(简称空铁)在成都投入试运行,燃料也是一种能源,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甲烷 D.氢气
【分析】根据煤、石油、甲烷、氢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酒精 C.石油 D.煤
【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解:A、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0.97%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C.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煤焦油等燃料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
【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储量、空气中气体的含量、是由分离的产物以及常见的能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0.3%,故A说法错误;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B说法错误;
C、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煤焦油是煤焦化得到的产物,故C说法错误;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水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所以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下列各项能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的是( )
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③水力发电;④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③⑤ D.只有②③⑤
【分析】根据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点拨:水力发电减少了煤的燃烧,也减轻了对水和空气的污染]
【解答】解: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2)农业上使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剂,排泄物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都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保护水资源.
5.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A.园林喷灌、滴灌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口杯接水刷牙 D.用流动水为西瓜降温
【分析】可以根据节约用水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园林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C、口杯接水刷牙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D、用流动水为西瓜降温是一种浪费水的行为,不宜提倡,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海底的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沉淀
【分析】A、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海水中富含的资源进行分析;
D、根据海水提取镁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蒸发结晶是获取其中海盐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项错误;
C、海水淡化后的母液中含有氯化镁等多种化学物质,所以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故选项错误;
D、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变为氢氧化镁沉淀,然后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最后电解氯化镁便能得到镁,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海洋资源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
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钠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氯化钠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用静置、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D.利用潮汐发电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
【分析】A、根据海水中的钠元素主要含在氯化钠中进行解答;
B、根据海水蒸发制海盐的原理进行解答;
C、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
D、根据潮汐发电的原理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海水中的钠元素主要含在氯化钠,将海水蒸发、结晶就可得到氯化钠晶体,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不只发生了化学变化,还有物理变化,例如将海水蒸发、结晶就可得到氯化钠晶体,故B错误;
C、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而氯化钠溶于水,故不能用静置、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故C错误;
D、潮汐发电是利用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海水晒盐、过滤以及潮汐发电的原理,难度较大,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8.2019年7月29日,我们已经用完了地球一年可产生的所有可再生资源。这个日子被称为“地球超载日”。下列资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分析】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等新型能源,以应对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全可持续发展。
【解答】解: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以上四组能源中,煤、天然气、石油都属于常规能源,氢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新能源的种类,解答此题需要把握目前人类能利用的主要新能源。
9.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
A.高能燃料 B.冶炼金属
C.充灌探空气球 D.焊接金属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结合氢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用作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选项错误。
B、氢气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氢气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选项错误。
C、氢气用作充灌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选项正确。
D、氢气用于焊接金属,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0.航天飞机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液氢燃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液氢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C.绿色无污染
D.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分析】根据氢能源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气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热值高,故选项正确;
B、由于氢气燃烧或使用时,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并且氢气的熔点和沸点较低,因此不易贮存和运输,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即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氢能源的特点便能解题。
1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C.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
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分析】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来分析;
C.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得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A.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B.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错误;
C.太阳能、水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它们属于一次能源,故错误;
D.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他们的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引起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核能的利用以及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危害,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石油主要含有 C 和 H 2种元素,石油燃烧主要生成 CO2 和 H2O (均用化学符号回答)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分析】根据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其燃烧的生成物;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其元素符号分别是C、H;石油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式分别是CO2、H2O.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C;H;CO2;H2O;C2H5OH+3O22CO2+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油组成、燃烧的产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4.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
(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 碳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
(3)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4)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 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分析】(1)根据煤炭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化石燃料的储量及其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碳;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造林、不用或少用化石燃料、多利用新能源都可减缓温室效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
故答案为:
(1)碳;
(2)温室效应;
(3)CH4+2O2CO2+2H2O;
(4)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石油 、 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燃烧速率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2H2O+CH4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B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解答;
(2)根据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燃烧速率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进行解答;
(4)根据反应物和只生产一种物质的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生成物。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燃烧速率;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4)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该是1:2,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
(1)石油、天然气;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燃烧速率;
(3)CO2+4H22H2O+CH4;
(4)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低碳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化学反应式的推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 8H2O,其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三种。
(2)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SO2、NO2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甲烷 。
(3)右图是可燃冰燃烧的图片,写出可燃冰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 8H2O+2O2CO2+10H2O 。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A 。
A.氢气 B.汽油 C.甲烷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回答;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3)根据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4)根据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热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中能引起酸雨的是SO2、NO2;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CO2+2H2O可知:2CO~O2、2CH4~4O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则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
(3)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8H2O+2O2CO2+10H2O;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最多的是氢气。
答案:
(1)石油;
(2)SO2、NO2;甲烷;
(3)CH4 8H2O+2O2CO2+10H2O;
(4)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
17.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1)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原料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 ,目前,大量使用氢能源还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 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
(2)车用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燃料非常重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烧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请举出一个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的例子 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 。
【分析】(1)根据氢能的优点以及未广泛使用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促进燃料的例子来分析。
【解答】解:(1)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氢气生产成本大,储存和运输不方便,易燃易爆不安全等。故填:原料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2)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就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填: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近年的中考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1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包括MgCl2等。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水(H2O) 。
(2)贝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aO+CO2↑ 。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 放热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5)写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6)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分析】(1)根据海洋中的物质分析回答;
(2)根据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4)根据能量的变化分析回答;
(5)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6)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分析。
【解答】解:(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3)过滤操作可以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经过操作Ⅰ后,得到了粗盐和母液,所以操作Ⅰ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5)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6)由题意可知,上述流程中煅烧石灰石、通电氯化镁得到了镁都发生了分解反应;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是:(1)水(H2O);(2)CaCO3CaO+CO2↑ (3)过滤,漏斗,引流;(4)放热;(5)Mg(OH)2+2HCl═MgCl2+2H2O;(6)置换。
【点评】本题通过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考查了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解答即可。
19.(1)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低碳经济”是此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①煤、石油和 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
②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2H2O+CH4 .
③“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即:只生成一种产物).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若该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这种产物是 B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④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ACDE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E.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的内容.
①大米在温度为20℃~38℃、相对湿度达到80%~85%以上时最容易发生霉变,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由 三 种元素组成.
②液态植物油和固态的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盖上锅盖 .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还可以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符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就可以.黄曲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这样就隔绝了氧气.
【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还可以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符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就可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可以;故答案为:①天然气②CO2+4H22H2O+CH4③B④ACDE
(2)黄曲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这样就隔绝了氧气;故答案为:①三②盖上锅盖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要倡导节约,避免浪费,提倡“低碳环保”理念,本考点是社会热点,也是近几年的考试热点之一,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中.
20.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C的化学式为 Ca(OH)2 ;D的化学式 Mg(OH)2 ;
(2)写出D→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3)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Mg+N2Mg3N2 .
【分析】(1)根据C是由A高温煅烧而来,以及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解答;
(3)根据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以及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求出氮化镁的化学式,然后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进行解答.
【解答】解:(1)C是由A高温煅烧而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化学式为:Ca(OH)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所以D就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3)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可知,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
故答案为:(1)Ca(OH)2;Mg(OH)2;
(2)Mg(OH)2+2HCl═MgCl2+2H2O;
(3)3Mg+N2Mg3N2.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学式的求法及其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6 21:16:31;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