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提升--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1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提升--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13: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
2.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酒精 C.石油 D.天然气
3.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B.石油经过加热分解就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石蜡等
C.地球上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可燃冰等
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污染的是(  )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到护城河中
B.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综合治理城市污水
D.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
5.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而中国西南五省市正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C.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6.我市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前景十分广阔。你认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钠 C.钙 D.铁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9.下列关于氢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可作燃料 ⑤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10.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为保护环境各国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反应后的产物只有水.以下对氢燃料电池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氢燃料电池使用的燃料是H2
C.氢燃料电池的特点是无毒、热值高
D.该电池使用的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11.2020年3月,为加快氢能产业在苏州的发展,苏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联合制定《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氢能燃料电池被视为车用锂电池的替代产品,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性好 B.来源广泛 C.清洁无污染 D.热值高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无烟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1)汽车常用的燃料主要有汽油和柴油,组成汽油和柴油的主要元素是   ,柴油车尾气有较重的黑烟,原因是   .
(2)针对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专家建议人们佩戴含有活性炭的专用口罩,这种口罩是利用   、   等原理减少人们对可吸入颗粒物与有害气体的吸收.
(3)举例说明治理空气中有害气体污染的有效方法   .(一点即可)
14.如表是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质量的数据表.据此分析,其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理由是   .
燃料 相关燃烧产物的质量/g
CO2 SO2
汽油 2900 5.0
天然气 2500 0.1
煤 2500 11.0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   、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化学与能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潮汐能和   等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17.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煤燃烧时排放出的   (填一种即可)等污染物会导致酸雨;煤不充分燃烧产生CO等污染物,为使煤充分燃烧通常考虑   (答点即可)。
(3)氢气作为能源因其具有   (答一点即可)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威海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为我们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
A:能通过物理方法获取的物质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用化学方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其中涉及到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膜法利用了增加海水一端压强促使淡水穿过淡化膜的原理,则用于淡化海水的膜在结构上应具有的特点   。
(2)海水“晒盐”:①制粗盐。从海水获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采用该方法是依据了氯化钠的性质   。
为了更有效地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大规模海水“晒盐”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写一条即可)   ,微观角度解释风吹日晒有利于晒盐的原因是   。
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钠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每步操作只用一次,不是每步操作都必须使用)
a.过滤b。加过量的BaCl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结晶f。加过量的NaOH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拓展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提取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杂质不溶于水),要从中提取碳酸钾,应经过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
   、   。每一步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它在最后一步中的作用是   。
B:利用化学方法制取物质﹣﹣化学工业的核心
①化工行业选择原料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   因素等。
A.能不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物质 B.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廉价易得
C.是否能与氧气反应 D.是否含有所得物质中的元素
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一一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实验室进行a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由滤渣产生纳米氧化镁的过程中,若只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则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
A.化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
①   ②   ③   。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
19.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    、天然气常被统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为了使燃烧更充分,燃烧前要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原理是    。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加剧,为了减缓这种情况,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2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洋拥有世界物种的 90%以上,人们把海洋称作为生命的摇篮。据推测,最初的海洋和 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原始的生命应该是厌氧型生物,随着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出现及藻类植 物的大量繁衍,才使海洋和大气中含氧量逐渐增多。
海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物质,我国近海潮汐能达1.1亿千瓦时,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在海洋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温岭江厦潮汐电站,1985 年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200千瓦。现又进一步探明在我国南海海底 1000 米至 2000 米深处,蕴藏着大量以固体冰形式存在的甲烷(CH4),人们称之为“可燃冰”,每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海水里含有一种叫重水的物质,这是由于组成重水的氢不是一般的普通氢,而是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每立方米重水比普通水重105.6千克,常用于原子反应堆中的减速剂。
(1)最初大气中的氧气可能来自于   。
(2)每个重水分子由二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   (填选项的字母)。
A、高温B、低温C、高压D、低压。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
【分析】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作为燃料:资源丰富,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C、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酒精 C.石油 D.天然气
【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解: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B.石油经过加热分解就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石蜡等
C.地球上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可燃冰等
【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油分馏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可以分离(而不是经过加热分解)得到汽油、柴油、石蜡等,煤焦油是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可燃冰是有待人类开发的新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油分馏的原理、水资源状况、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污染的是(  )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到护城河中
B.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综合治理城市污水
D.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
【分析】A、根据工业废水能污染水考虑;
B、根据化肥农药也能污染水考虑;
C、治理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
D、根据原油也会污染海洋考虑.
【解答】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污染水源,故A错误;
B、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源,故B错误;
C、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利于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海上油轮的原油泄漏,会污染海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
5.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而中国西南五省市正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C.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分析】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等措施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解答】解: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正确;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错误;
C、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正确;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我市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前景十分广阔。你认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钠 C.钙 D.铁
【分析】根据海水的化学资源含量来分析。
【解答】解: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其余的为盐,其中氯化钠是含量最高的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故选:B。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海洋中的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进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故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ABC选项的分析,AC说法错误,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潮汐能是清洁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D、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氢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可作燃料 ⑤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解: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②是氢气的化学性质;④可作燃料是氢气的用途。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10.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为保护环境各国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反应后的产物只有水.以下对氢燃料电池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氢燃料电池使用的燃料是H2
C.氢燃料电池的特点是无毒、热值高
D.该电池使用的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A、根据题意,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反应中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产物是水,无毒,进行分析判断.
D、该电池使用的燃料是氢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氢气具有可燃性,是氢气与氧气的燃烧产生能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在反应中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产物是水,无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电池使用的燃料是氢气,氢气可用水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0年3月,为加快氢能产业在苏州的发展,苏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联合制定《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氢能燃料电池被视为车用锂电池的替代产品,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性好 B.来源广泛 C.清洁无污染 D.热值高
【分析】根据氢能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易燃,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因此安全性不好,选项错误;
B、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原料来源丰富,选项正确;
C、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选项正确;
D、氢气的燃烧值高,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的优点、缺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无烟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分析】A、根据煤的燃烧产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B、根据石油的燃烧产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C、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判断.
D、根据天然气的燃烧产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B、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烟尘等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C、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所以正确。
D、天然气作为气体燃料,虽然比较洁净,但燃烧时也产生一些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1)汽车常用的燃料主要有汽油和柴油,组成汽油和柴油的主要元素是 碳元素和氢元素 ,柴油车尾气有较重的黑烟,原因是 柴油中分子较大、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冒黑烟 .
(2)针对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专家建议人们佩戴含有活性炭的专用口罩,这种口罩是利用 吸附 、 滤过 等原理减少人们对可吸入颗粒物与有害气体的吸收.
(3)举例说明治理空气中有害气体污染的有效方法 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 .(一点即可)
【分析】(1)根据石油炼制的原理及产物分析回答;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和口罩的滤过作用;
(3)根据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产生分析;
【解答】解:(1)汽油和柴油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柴油中分子较大、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冒黑烟.
(2)含有活性炭的专用口罩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口罩的滤过作用,可以除去可吸入颗粒物;
(3)空气中有害气体污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治理空气中有害气体污染,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
故答案为:(1)碳元素和氢元素;柴油中分子较大、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冒黑烟;(2)吸附;滤过(3)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料的燃烧以及空气的污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4.如表是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质量的数据表.据此分析,其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天然气 ;理由是 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 .
燃料 相关燃烧产物的质量/g
CO2 SO2
汽油 2900 5.0
天然气 2500 0.1
煤 2500 11.0
【分析】根据表格推断清洁的燃料和易造成酸雨的燃料.
【解答】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煤和汽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最多,最易形成酸雨.
答案:天然气,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 石油 、 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CH4+2H2O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BC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
(2)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甲烷和水;
(4)零排放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到生成物中;
(5)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答】解:(1)煤、石油 和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4)零排放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到生成物中,则二氧化碳与氢气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只有生成的甲酸符合此反应;
(5)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
故答案为:
(1)石油,天然气;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3)CO2+4H2CH4+2H2O;
(4)B;
(5)BC;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应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化学与能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煤 、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潮汐能和 风能、核能、地热能 等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氢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答】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其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答案:
(1)煤;CH4+2O2CO2+2H2O;
(2)风能、核能、地热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的新能源范畴与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煤燃烧时排放出的 二氧化硫 (填一种即可)等污染物会导致酸雨;煤不充分燃烧产生CO等污染物,为使煤充分燃烧通常考虑 将煤打成煤粉 (答点即可)。
(3)氢气作为能源因其具有 不污染环境 (答一点即可)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氮和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3)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分析即可;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
故填:石油。
(2)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造成酸雨的发生;为了使煤充分燃烧,可以将煤打成煤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鼓入氧气,增大氧气的浓度,
故填:二氧化硫;将煤打成煤粉;
(3)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氢气的燃烧值高,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填:;不污染环境;2H2O2H2↑+O2↑。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威海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为我们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
A:能通过物理方法获取的物质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分离出淡水,用化学方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其中涉及到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AgNO3=AgCl↓+NaNO3 。
膜法利用了增加海水一端压强促使淡水穿过淡化膜的原理,则用于淡化海水的膜在结构上应具有的特点 离子选择性 。
(2)海水“晒盐”:①制粗盐。从海水获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蒸发结晶 ,采用该方法是依据了氯化钠的性质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
为了更有效地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大规模海水“晒盐”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写一条即可) 盐田法 ,微观角度解释风吹日晒有利于晒盐的原因是 风吹日晒加快水分子运动速率,利于蒸发 。
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钠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每步操作只用一次,不是每步操作都必须使用)
a.过滤b。加过量的BaCl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结晶f。加过量的NaOH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dace (填字母)。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
【拓展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提取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杂质不溶于水),要从中提取碳酸钾,应经过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溶解 、
 过滤 、 蒸发 。每一步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它在最后一步中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
B:利用化学方法制取物质﹣﹣化学工业的核心
①化工行业选择原料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 AB 因素等。
A.能不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物质 B.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廉价易得
C.是否能与氧气反应 D.是否含有所得物质中的元素
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一一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实验室进行a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玻璃棒、烧杯 。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MgCl2=Mg(OH)2↓+CaCl2 。
由滤渣产生纳米氧化镁的过程中,若只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则最有可能是 B (填序号)
A.化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
① 吸氨 ② 碳酸化 ③ 加热 。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CO2+NaCl+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
【分析】A中(1)考察海水处理的物理方法、验证NaCl存在的方法以及离子膜特性;(2)考察海水制取粗盐的方法及相关原理;
B中①化工原料选取原则;②MgO制取方案设计及反应原理(3)考察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A中(1)海水淡化采用物理方法蒸发水分,制得淡水,利用水的沸点低先被分离出来的特点实现海水淡化;此种淡水与海水最大的区别在于NaCl的含量,检测NaCl是否存在可借助AgNO验证,NaCl+AgNO3=AgCl↓+NaNO3产生沉淀氯化银,可验证是否是淡水;而利用膜分离法制备淡水。主要是水分子可以透过离子膜,而盐离子无法透过,借助膜的离子选择性实现;(2)①考察海盐通过蒸发溶剂制得粗盐,此法主要借助NaCl随温度变化其溶解度不会发生变化的原理,将水分蒸发,制得粗盐;②粗盐精制需要其所含的杂志离子去除,才可以得到我们可以食用的食盐,这里考察去除杂质离子的方法,泥沙是大颗粒不溶解粒子可以直接通过过滤去除,Na2SO4中只需除去SO42﹣就可以Ba2+去除,此时引入杂质钡离子,通过Na2CO3将钡离子去除,引入碳酸根,此时沉淀过滤后,接着利用盐酸,将碳酸根去除,此时只有NaCl存在于溶液中,得到NaCl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即可制得食盐,其中涉及到硫酸钡、碳酸钡以及碳酸根的去除方程式,注意配平、气体符合的书写;③根据粗盐纯化的实验解决此题题目,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步骤;
B中①通过化工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解决,②利用贝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卤水制取纳米氧化镁,通过实验设计将Mg离子变成沉淀得到氢氧化镁,而获得沉淀的方法为过滤,过滤所需仪器主要为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沉淀经过煅烧制得所需的氧化镁,而在上述实验中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只有石灰乳与氯化镁的反应,既AB+CD=AC+BD的类型,而氢氧化镁制得氧化镁则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的定义;(3)氨碱法制取纯碱主要通过氨化、碳酸化两个过程完成,在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反应条件等书写。
答案:A(1)沸点,NaCl+AgNO3=AgCl↓+NaNO3,离子选择性,(2)①蒸发结晶,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盐田法,风吹日晒加快水分子运动速率,利于蒸发,②bdace,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B①AB,②漏斗、玻璃棒、烧杯,Ca(OH)2+MgCl2=Mg(OH)2↓+CaCl2,B;(3)①吸氨②碳酸化③加热,CO2+NaCl+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物质制备的过程,考察实验设计能力、主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关键实验操作步骤的实践、主要常见沉淀的形成原理、以及杂志去除的方法等。
19.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  石油 、天然气常被统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为了使燃烧更充分,燃烧前要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原理是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温室效应 加剧,为了减缓这种情况,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CH4+2H2O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B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进行分析;
(3)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甲烷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零排放”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中的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4)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石油;
(2)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温室效应;CO2+4H2CH4+2H2O;
(4)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洋拥有世界物种的 90%以上,人们把海洋称作为生命的摇篮。据推测,最初的海洋和 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原始的生命应该是厌氧型生物,随着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出现及藻类植 物的大量繁衍,才使海洋和大气中含氧量逐渐增多。
海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物质,我国近海潮汐能达1.1亿千瓦时,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在海洋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温岭江厦潮汐电站,1985 年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200千瓦。现又进一步探明在我国南海海底 1000 米至 2000 米深处,蕴藏着大量以固体冰形式存在的甲烷(CH4),人们称之为“可燃冰”,每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海水里含有一种叫重水的物质,这是由于组成重水的氢不是一般的普通氢,而是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每立方米重水比普通水重105.6千克,常用于原子反应堆中的减速剂。
(1)最初大气中的氧气可能来自于 藻类的光合作用 。
(2)每个重水分子由二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
(3)“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4)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 BC (填选项的字母)。
A、高温B、低温C、高压D、低压。
【分析】(1)根据最初大气中氧气来源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可燃冰的形成原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一种厌氧的氰细菌,后来海上进化出了藻类生命,它们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氰细菌就灭绝了,藻类又进化成了各种植物生命,它们给地球持续加氧将近十亿年,形成了接近现在的大气成分;故填:藻类的光合作用;
(2)重氢的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2):16=1:4;故填:1:4;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可燃冰”燃烧就是甲烷燃烧,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4)在深海底部存在可燃冰,故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C;
【点评】本题信息量较大,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能源的特点,难度不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6 22:58:46;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