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
B.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C.洗衣服时尽量少用硬水
D.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
2.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为了补充钙元素可以长期饮用硬水,利用其中的钙元素
C.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蔬菜水果
D.为了防止买到假货,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
3.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在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线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⑦ D.①②③⑥⑦
4.1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批企鹅死亡,经解剖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铅等有害物质,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人类用水量加大
B.食物链被破坏,企鹅食物不足
C.工厂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5.水中的某些营养元素过高,可导致水面上藻类疯长,水质恶化,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这是什么元素?( )
A.P B.S C.O D.C
6.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的人为原因是( )
A.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B.氯氟烃的排放量增加
C.含硫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加
D.海洋中的营养元素增多
7.下列有关农药和化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潮”、“水华”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含量太少造成的
B.农药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一定要杜绝施用农药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失去肥效
D.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大量施用氮、磷、钾化肥
8.以下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相符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B.将废弃的稻草就地焚烧获得草木灰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能源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9.“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保护森林,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纸质精美的贺卡
B.浪费纸张,随意丢弃没有用完的草稿纸
C.平时用手帕代替餐巾纸
D.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用具
10.小红提出了一系列降低铅对环境污染的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
B.开发新的无铅颜料
C.倡导使用铅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
D.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的废气经除尘后排放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可作为垃圾就地焚烧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2.控制固体垃圾数量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减少垃圾数量、垃圾再利用、垃圾回收利用.
(1)日常生活中,减少固体塑料垃圾数量的方法有: .
(2)家庭生活垃圾中可以分离出大量的食物废料(菜叶、果皮)等,对此类食物废料的处理方法有: (以上均举一例即可)
(3)下列垃圾,必须焚烧,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
A.废弃金属 B.废纸 C.废弃玻璃 D.废弃塑料 E.电池 F.废弃注射器
(4)人体缺乏碘时,易患甲状腺肿疾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常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碘酸钾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碘(I)的化合价为 价.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3.请你阅读下列新闻,并回答有关问题:
《海峡都市报》报道:位于我市河东社区外的琼东河,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破砖头、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1)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 等污染,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垃圾.请你向我市环保部门提出一条保护内河的建议 .
(2)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是因为分子 .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塑料制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为减少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施用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填序号 )。
A.NH4HCO3 B.K2SO4 C.KH2PO4 D.NH4NO3
(3)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 ,为了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试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5.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资料:+2 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转变为电能。
(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 SO2、HCl 等有害气体。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就是吸收这 些有害气体,请你写出石灰浆吸收HCl的化学方程式
(3)溶解步骤中,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除此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
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③Fe+Fe2(SO4)3═3FeSO4,这三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是 (填序号)。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 (填操作名称),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
(5)请你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 。
16.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
(1)下表是一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请再举出一例填在下表中.
物 质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塑 料 解决包装等材料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木材和金属等资源的消耗 产生了白色污染 研究新型可降解塑料
(2)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宜采取 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化学家从前人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
课题有 (请填写序号).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 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
(4)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最近,某品
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
17.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图1曲线。
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6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 天,原因是 。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九章化学与社会的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提升(沪教版(全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
B.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C.洗衣服时尽量少用硬水
D.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
【分析】根据从减少环境污染的方面进行解答。
【解答】解: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水华现象,严重污染了水体,选项做法不符合主题;
B、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选项做法符合主题;
C、洗衣服时尽量少用硬水,硬水洗衣服浪费水,衣服洗不干净,选项做法符合主题;
D、将垃圾分类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选项做法符合主题;
故选:A。
【点评】环境保护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2.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为了补充钙元素可以长期饮用硬水,利用其中的钙元素
C.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蔬菜水果
D.为了防止买到假货,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
【分析】A、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
B、根据长期饮用硬水的危害考虑;
C、根据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考虑;
D、霉变的大米有致癌物考虑。
【解答】解:A、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B、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容易得结石,故错误;
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所以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食水果和蔬菜,故正确;
D、羊毛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则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知道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
3.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在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线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⑦ D.①②③⑥⑦
【分析】在某些市区街道,我们会看到绿色、黄色、红色的垃圾箱,其中,绿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黄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红色的投放有毒有害垃圾.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级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例如:(1)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包括果皮、菜皮、剩饭菜等;(2)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3)有毒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化装品等
【解答】解:
绿色垃圾箱用来回收再利用垃圾,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了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所以,废旧报纸、废铜丝、空矿泉水瓶、废铁锅,是属于可回收垃圾。
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②③⑥⑦。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与环保相关的试题,是中考的热门考点.通过试题,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有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4.1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批企鹅死亡,经解剖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铅等有害物质,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人类用水量加大
B.食物链被破坏,企鹅食物不足
C.工厂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分析】从氰化物和含铅物质入手进行思考,可知它与工厂废水有关.
【解答】解:A、人口增多和人口用水量增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故A不是主要原因;
B、食物链被破坏,即使企鹅食物不足,也不会解剖后发现有害物质。故B不是主要原因;
C、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氰化物和含铅物质,所以会导致企鹅中毒死亡。故C是主要原因;
D、二氧化碳气体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会使企鹅中毒而亡。故D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做题要从关键信息入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水中的某些营养元素过高,可导致水面上藻类疯长,水质恶化,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这是什么元素?( )
A.P B.S C.O D.C
【分析】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N、P、K三种元素,在人类的生活中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赤潮”、“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水中某些植物,若N、P、K三种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可导致水面上藻类疯长,水质恶化,发生“赤潮”、“水华”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学生了解的知识,做到了解环境保护,关心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和生产中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6.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的人为原因是( )
A.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B.氯氟烃的排放量增加
C.含硫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加
D.海洋中的营养元素增多
【分析】氯氟烃的排放量增加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
B.氯氟烃的排放量增加,造成臭氧空洞,故B正确。
C.含硫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加,造成酸雨,故C错误。
D.海洋中的营养元素增多,造成赤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环境保护,难度不大,可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7.下列有关农药和化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潮”、“水华”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含量太少造成的
B.农药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一定要杜绝施用农药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失去肥效
D.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大量施用氮、磷、钾化肥
【分析】A根据水体污染的后果分析;B根据农药的作用分析;C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分析;D根据化肥过量使用的后果分析。
【解答】解:A、“赤潮”、“水华”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含量太多造成水中藻类物质疯长造成的,错误;
B、杜绝施用农药会导致粮食减产,目前还不现实,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会失去肥效,正确;
D、长期大量施用氮、磷、钾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板结,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水体污染、铵态氮肥的性质、化肥农药的认知,难度较小。
8.以下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相符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B.将废弃的稻草就地焚烧获得草木灰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能源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分析】根据题意,可从节能、减排、对环境无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可以节约能源,也可减少污染,故该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符。
B、将废弃的稻草就地焚烧获得草木灰,会产生出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故该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相符。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能源,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故该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符。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故该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9.“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保护森林,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纸质精美的贺卡
B.浪费纸张,随意丢弃没有用完的草稿纸
C.平时用手帕代替餐巾纸
D.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用具
【分析】根据题意,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保护森林,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结合各选项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量使用纸质精美的贺卡,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资源,故该做法错误。
B、浪费纸张,随意丢弃没有用完的草稿纸,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资源,故该做法错误。
C、平时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该做法正确。
D、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用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资源,故该做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小红提出了一系列降低铅对环境污染的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
B.开发新的无铅颜料
C.倡导使用铅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
D.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的废气经除尘后排放
【分析】A、使用无铅汽油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
B、推广使用开发新的无铅颜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
C、倡导使用铅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不能减小铅的污染;
D、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的废气经除尘后排放可有效地减少铅的排放;
【解答】解:A、使用无铅汽油使汽车尾气中不含铅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
B、推广使用开发新的无铅颜料可以有效地防止颜料的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C、倡导使用铅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不能减小铅的污染;
D、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的废气经除尘后排放可有效地减少含铅废物的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提高了“节能、环保”的意识.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可作为垃圾就地焚烧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分析】A、根据回收处理垃圾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秸秆燃烧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回收处理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就地焚烧,可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加快一些物种的灭绝速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回收处理垃圾的好处、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2.控制固体垃圾数量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减少垃圾数量、垃圾再利用、垃圾回收利用.
(1)日常生活中,减少固体塑料垃圾数量的方法有: 少用塑料制品 .
(2)家庭生活垃圾中可以分离出大量的食物废料(菜叶、果皮)等,对此类食物废料的处理方法有: 发酵成微生物肥料 (以上均举一例即可)
(3)下列垃圾,必须焚烧,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F .
A.废弃金属 B.废纸 C.废弃玻璃 D.废弃塑料 E.电池 F.废弃注射器
(4)人体缺乏碘时,易患甲状腺肿疾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常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碘酸钾是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碘(I)的化合价为 +5 价.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控制固体垃圾数量的方法有三种:减少垃圾数量、垃圾再利用和垃圾回收利用.再结合题目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减少固体塑料垃圾数量的方法有:少用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等.
故答案为:少用塑料制品;
(2)家庭生活垃圾中的菜叶、果皮等,可以发酵成微生物肥料,这样既可以减少垃圾,又可为家庭中所养的花草提供肥料.
故答案为:发酵成微生物肥料;
(3)废弃金属、废纸、废弃玻璃、废弃塑料、废弃电池属于可回收利用垃圾,废弃注射器不可回收利用.
故选F;
(4)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可知.碘酸钾是由钾、氧、碘三种元素组成,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碘(I)的化合价为+5价.故填:三;+5.
【点评】资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最高限度的利用资源,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同样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3.请你阅读下列新闻,并回答有关问题:
《海峡都市报》报道:位于我市河东社区外的琼东河,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破砖头、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1)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 水体 等污染,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垃圾.请你向我市环保部门提出一条保护内河的建议 禁止向内河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
(2)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是因为分子 在不断地运动 .
【分析】垃圾是常见的污染物,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为了防止污染,应当采取禁止向内河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措施.
【解答】解:(1)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水体等污染,合理化建议很多,符合题意即可.如禁止向内河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
(2)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
故答案为:(1)水体;禁止向内河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2)在不断地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水体等污染.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塑料制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为减少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使用可降解塑料 。
(2)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施用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C (填序号 )。
A.NH4HCO3 B.K2SO4 C.KH2PO4 D.NH4NO3
(3)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4)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 甲状腺肿大 ,为了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试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KIO32KI+3O2↑ 。
【分析】(1)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解答;
(2)根据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根据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从而起到中和胃酸的功能;
(4)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等;故填:使用可降解塑料;
(2)A.碳酸氢铵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B.硫酸钾中只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与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硝酸铵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填:C;
(3)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4)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2KI+3O2↑.故填:甲状腺肿大;2KIO32KI+3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资料:+2 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热能 转变为电能。
(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 SO2、HCl 等有害气体。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就是吸收这 些有害气体,请你写出石灰浆吸收HCl的化学方程式 2HCl+Ca(OH)2=CaCl2+2H2O
(3)溶解步骤中,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Fe+H2SO4=FeSO4+H2↑ 除此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
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③Fe+Fe2(SO4)3═3FeSO4,这三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是 ② (填序号)。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填操作名称),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保护气,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5)请你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
【分析】(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
(4)根据制取硫酸亚铁晶体的基本操作解答;
(5)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解答】解:(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故填:热能;
(2)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2HCl+Ca(OH)2=CaCl2+2H2O;
(3)溶解步骤中,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填:Fe+H2SO4=FeSO4+H2↑;②;
(4)操作②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基本操作步骤:加热浓缩,然后冷却结晶;再过滤;最后洗涤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填:降温结晶;保护气,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故填: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
16.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
(1)下表是一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请再举出一例填在下表中.
物 质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塑 料 解决包装等材料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木材和金属等资源的消耗 产生了白色污染 研究新型可降解塑料
(2)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宜采取 回收利用 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化学家从前人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
课题有 ①②③④ (请填写序号).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 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
(4)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最近,某品
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因为过量的碘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
【分析】(1)可以根据含磷洗衣粉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分析回答.
(2)废弃的塑料制品宜采取回收利用的措施,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根据绿色化学的含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4)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1)洗衣粉的使用即有对人类的贡献又带来的问题,填表如下:
物 质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含磷洗衣粉 使人们能很容易地洗去衣服上沾有的油污等污物 水质富营养化,造成赤潮 研制出无磷洗衣粉
(2)根据题干中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宜采取回收利用的措施;
(3)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能够防止形成赤潮或水华现象,不污染水源;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不污染环境;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4)含碘量高或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不可以食用.
故答案为:(1)见上表;(2)回收利用,(3)①②③④;(4)不可以,因为过量的碘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点评】要学会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看问题,有利就有弊,要利用好它的有利的一面,了解一些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17.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图1曲线。
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6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奶粉 。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 1 天,原因是 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或第1天番茄吸收农药量大于农药降解量等)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农药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A.农药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故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故正确。
故填:BC;
(2)由图2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故填:奶粉;
(3)由图1可知,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1天,原因是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或第1天番茄吸收农药量大于农药降解量等)故填:1;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或第1天番茄吸收农药量大于农药降解量等)。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农药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6 22:24:02;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