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的健康 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的健康 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06 12: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的健康
一、选择题
1.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不合理的做法是( )
A.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B.关爱野生动物、流浪动物,它们被宰杀时应救助回家饲养
C.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患者的接触
D.出人公共场所要佩戴门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饮水
2.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林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冒要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要治疗该同学的感冒,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C.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此时他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生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C.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会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是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4.通过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防止和控制新型冠状肺炎,新冠疫苗对于接种者来说属于(  )
A.传染源 B.抗体 C.抗原 D.抗生素
5.人类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胁,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
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携带者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抗体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6.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迄今为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引起全球人民恐慌。其实,只要大家做好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新冠肺炎是可以预防的。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不属于生物
B.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C.新冠病毒与动植物一样都具有细胞结构
D.新冠病毒很小,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
7.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2021年3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部署会后,浙江迅速行动全面启动18周岁及以上居民免费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后,可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B.“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C.“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的特点
D.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9.2019年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新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 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我国采取了史上最严厉的隔离措施。下列关于新冠肺炎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患者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病原体
C.该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 具有细胞结构
D.注射流感疫苗可使人体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
10.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11.我国多地出台了限制医院输液的政策,制定该政策的理由不可能是过度输液(  )
A.利用率高,见效快 B.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C.易造成循环负担过重 D.易造成水盐平衡失调
12.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现在我国已经大面积进行疫苗防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的病人属于传染源
B.新冠肺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C.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给健康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二、填空题
13.饮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经检测,这些食品中含致癌物质一一丙烯酰胺(C3H5NO)。
(1)丙烯酰胺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________。
(3)若这种物质导致细胞癌变,身体会将癌细胞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
14.小星学习电学知识后,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和一个三孔插座,他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在图中虚线框A和B内分别接入开关或灯泡,则虚线框A内应接_________,图中三孔插座的插孔______(选填“a”“b”或“c”)应与零线相连。
15.近期各地中小学出现了较严重的流感疫情,各校采取了多项有力应对措施。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流感患者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属于________;
(2)为防控流感,学校落实“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__;
(3)接种流感疫苗后,体内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
16.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长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发现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质量问题。
(1)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
(2)婴幼儿接种有效的百白破疫苗后,免疫效果好。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婴幼儿接种疫苗属于_____。
17.2018年5月8日,刚果卫生部确认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在世卫组织协助下,刚果政府21日开始为部分医护人员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rVSV-ZEBOV,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使用疫苗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1)下列传染病中,与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肺结核②天花③淋病④血吸虫病⑤甲肝⑥蛔虫病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接种疫苗的措施属于________。
(3)预防埃博拉出血热需要专门研制埃博拉疫苗来抵抗埃博拉病毒,而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该病,原因是________。
18.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席卷我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1)肺炎流行期间,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主要为了控制传染源的有______;
A.建设方舱医院集中医治肺炎患者 B.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
C.规定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D.经常通风,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演变出了三种不同的毒株。在生物学上,三种毒株间的性状特征差异属于______现象;
(3)抗击肺炎过程中,不断传来好消息,武汉中南医院医生利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对重症患者进行医治并获得成功。通过导管将患者股静脉的血液导出并流入膜肺氧合装置,经气体交换后再由导管经颈静脉流回心脏,如图甲所示。导管2的血液流回心脏的______(选填心脏腔室名称)。请在乙图中粗略地画出血液流经膜肺氧合装置前后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变化______。
三、简答题
19.我校九年级同学中有好几对双胞胎,甚至三胞胎:
(1)这些兄弟姐妹之间很相像,这是生物学中___________现象,但他(她)们之间也有不同的性状,这是由于各自的___________不完全相同;
(2)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属于___________。
20.核酸检测与新冠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两项重要措施。
(1)按照传播途径,新冠肺炎属于___________传染病,因此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接种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_。
四、探究题
2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绵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没有发病,是因为这些绵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这种免疫称为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甲”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对进口物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D
8.B
9.B
10.C
11.A
12.B
13.有机物 36:5:14:16 特异性免疫或体液免疫或自然免疫或细胞免疫
14.灯泡 a
15.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特异性免疫
16.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17.②⑤ 保护易感者 抗体具有特异性,接种乙肝疫苗不能产生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18.A 变异 右心房
19.遗传 基因 保护易感人群
20.呼吸道 抗原
21.抗体 特异性免疫 对照 甲 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