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赤壁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6 14: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一、熟读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想象感悟意境(了解诗歌的意境)
三、对比领会诗情(体会诗歌的感情)
四、诵读反观历史(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的观点)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的英雄成败而写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史怀古之作。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学习步骤
一、自主学习:
提示: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5分钟后汇报本组学习成果,如:“我们组学会了......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二、小组交流:
提示:如:“你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组会......”
三、自主学习检测:
重难点字形字音字义
折戟 ji 未销 xiao 二乔 qiao
注释:
折戟沉沙:短戟没入沙中。
将:拿起
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一事。
铜雀:台名,曹操所建。
二乔:乔玄两女,大乔归孙策,小乔嫁于周瑜。
《赤壁》杜 牧
折戟 沉沙 铁未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
东风 不与 周郎便,
铜雀 春深 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小组合作学习: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4、全诗最精彩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了之后有什么启发?
5、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要求:三分钟的时间,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展示。
暗指曹魏政权
二乔:暗指东吴政权,
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
【诗句赏析】
1、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2、揽二乔于东南兮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简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诵读悟情:
1、这首诗中发挥想像,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2、这首诗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
3这首诗中借物抒情,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4、这首诗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5、这首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诵读悟情
6、这首诗中既是名句又是想象的诗句是:
7、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反观历史:
(有)东风——
曹军败
东吴赢
(无)东风——
曹魏赢(铜雀台)
东吴败(锁二乔)
改写历史:
学习收获: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任务都不能凭空的创造历史,都要受时代的制约,人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对比阅读
题乌江亭
咏史诗
对比阅读
叠题乌江亭
咏史诗
思考讨论
这两首诗写了什么?分别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诗歌鉴赏方法
朗读吟诵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领悟诗意
抓住诗脉 理清思路
由表及里 把握形象
披文入情 分辨写法
展开想象 探究意境
感受韵律 品味语言
含英咀华 择善取法
诗歌是四大文学形式之一,也是语言最精炼,内涵最深的文学形式之一,所以诗歌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深入挖掘,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杜牧和杜甫两人的诗歌作品,仔细品析,看看两者的诗歌特征有什么异同?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