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5 3 边城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5 3 边城 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6 14: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边城沈从文思考:阅读课文,说说节选的文字围绕哪个节日展开的?每个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端午节
第3节:眼前端午,筹备龙舟赛。
第4节:前年端午,巧遇傩送。
第5节:去年端午,巧遇天保。
第6节:眼前端午,爱情憧憬。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
是用文字绘就的五彩之画
是一支宁静和乐的生活牧歌
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
二、深入研读 体验情感(一)请浏览课文,独立思考:边城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有难度,可和同桌思考,然后发言)环境美
风俗美
人性美(二)欣赏:风景美?(三)感知:风俗美 文章写到了湘西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
耍龙灯
月下对歌·重点阅读描写端午和耍龙灯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做这样的描写?答案:1、描写了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2、交待了翠翠生活的典型环境。
3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边城第二课时(四)捕捉:人性美
思考:文章哪些细节描写表现出湘西人民朴素的美德?(要求: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发言,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 三:探究翠翠的形象 (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是全书之魂,是作者倾尽心力多角度塑造的艺术形象,细读文本,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赏析对翠翠的描写) (要求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发言,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补充材料:
……翠翠在风日里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翠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边城》所表现的人生形式是自然的,这里的人们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柔造作,毫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这种人生形式是优美的,他们含蓄而毫不伸张,温情而毫不暴烈,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安详的。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四、主题探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湘西的人性美?(要求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讨论
3分钟,选代表发言,后发言的同学可以补充但不要重复。)???沈从文20岁之前生活在湘西,20岁之后是生活在对湘西的回忆之中。他是抱着对新的人生追求与向往离开湘西的。但30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来到北京、上海后,看到的是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沈从文用腐烂两个字来概括上海的都市文明。他说北京人的生命是怯懦的,而他在上海看到的是生命力的枯竭。他拒绝上海,他以一种乡下人的角度,认为上海文明是腐烂的文明,一切都是物质化、利益化。面对这样一种腐烂文化,他产生了危机感。他说 ,我再呆在这里,我原有的生命力,我的祖先给我的生命力也没了,我的祖先给我的诚实、勇敢、热情,血质的遗传到如今恐怕都已经荡然无存,在上海我的生命力要枯竭了。于是他想用这种平凡的、简朴的、单纯的生活方式来对抗这种畸形的都市文化。于是他开始眺望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1、质朴的、纯真自然的爱才是优美健康的爱,这种爱值得赞美 2、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 的浅薄庸俗 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应该批判;3、民族的传统品德和人格应该重建探究: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翠翠的爱情以悲剧结束呢? “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繁琐。”湘西的人性具有“人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原始自在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阴暗的一面。课外阅读:
1、《沈从文笔下的北京上海文化》(钱理群)
2、《沈从文的寂寞》(汪曾祺)
3、《呼兰河传》(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