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3 09: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选择题
1.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Cl-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Na+大量流出膜外
C.对Na+的通透性比较小,对K+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对K+的通透性比较小
2.(2021·山东济宁高二检测)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 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3.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
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大量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5.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6. (2021·江苏海安高二月考)图示为神经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膜电位的变化可导致结构①的定向移动和②的释放
B.物质②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
C.结构④的开启可使物质②进入细胞内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
D.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
7.(2021·辽宁沈阳高二月考)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
C.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兴奋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
8. (2021·辽宁大连高二期末)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9.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10.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11.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b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基本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2.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B.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时,Ⅱ会发生信号转换
C.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D.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
13.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_区,________造成膜外带正电荷,此时的电位差称为______________。
(2)B表示________区,这是神经纤维受到________后导致____________形成的,此时的电位差称为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的电位差发生颠倒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回路,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而且在传导过程中,电位差的大小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1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15.(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中)下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下图乙为兴奋在X、Y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电流刺激 E,可观察到 A 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 有反应而 E无反应。由此
表明 E 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结构。电流刺激①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是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若 F、G 之间的距离等于 G、I之间的距离,刺激 G 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③的反应滞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次。
(3)图乙中 H 为______________,是由X神经元释放的,作用于Y神经元,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该物质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兴奋只能由神经元X传给神经元Y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参考答案)
1解析:选C。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
2答案:A
3答案:C
4解析:选A。根据题图可知,丁区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理,A错误;若兴奋向右传导,则甲区和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在膜内,兴奋部位(乙区)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丁区)形成了电位差,有了电荷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由兴奋部位(乙区)流向未兴奋部位(丁区),这样,局部电流就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兴奋不断传导,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D正确。
5解析:选C。在突触处,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A、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
6解析:选C。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甲(突触前膜)引起甲膜电位发生变化时,可导致结构①(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膜方向移动,并且释放②(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物质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B正确;结构④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③(受体)能与物质②(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或抑制,物质②不能进入突触后神经元,C错误;题图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D正确。
7解析:选A。由于兴奋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Y传向X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B错误;b点位于传出神经上,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b点,神经冲动不仅传向a,也传向细胞体,C错误;兴奋在结构c中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X与Y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所以速度不相同,D错误。
8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其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干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止痛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机会,A符合题意。
9解析:选B。气味分子(化学信号)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电信号),A正确;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如膜上的糖蛋白受体)、催化(如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和运输(如膜上的Na+通道)功能,C正确;嗅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正确。
10解析:选D。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项正确;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一过程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对Na+或Cl-的通透性,C项正确;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Na+内流,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Cl-内流,D项错误。
11解析:选A。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进入细胞内的量少于在正常海水中的量,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项错误;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基本相同,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始终高于膜内,C、D项正确。
12解析:选C。刺激a点,a点由未兴奋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当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当兴奋传到c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又会偏转一次,A项正确;题图中①是感受器,a点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②为神经中枢,c点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切断a点处的神经纤维,刺激Ⅰ,兴奋仍可产生并传向Ⅱ,Ⅱ处会发生信号转换,即由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项正确;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c处,但因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到b处,电流计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C项错误;若②处神经元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对脊髓有调控作用,因此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项正确。
13解析:(1)静息时,K+通道开放,K+由膜内流向膜外,造成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该神经纤维区域称为未兴奋区,如题图中A所示。(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由膜外流向膜内,导致膜内带正电,膜外带负电,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动作电位,该神经纤维区域称为兴奋区,如题图中B所示。(3)从题图可以看出,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在膜内外形成电流回路,称为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就是通过局部电流传导的,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1)未兴奋 K+外流 静息电位
(2)兴奋 刺激 Na+内流 动作电位
(3)电流 不变
14答案:(1)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增多 y (3)减少
15解析:(1)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于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而用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有反应,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电流刺激①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迟,速度较慢,因此刺激G处时,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③的反应滞后。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1次。 (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神经递质经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兴奋只能由神经元X传给神经元Y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1)感受器 电信号 双
(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 1
(3)神经递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胞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