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
B.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
C.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2.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只是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3.夏天喝冰水后,感觉凉爽的时间非常短暂,过后反而会有更明显的燥热感出现,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内脏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产热
B.喝冰水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散热量减少
C.喝冰水引起冷觉感受器兴奋,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乍冷又热的对比使机体产生了错觉
4.(2021·江苏南通高二月考)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此时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增加散热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6.(2021·山东潍坊高二月考)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
D.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7.(2021·山西忻州高二期末)沙漠中的动物经常会因长时间找不到水源而饥渴,此时机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8.(2021·湖北荆门高二期末)尿崩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如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而导致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大
C.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所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9.(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中)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或产生的相关激素,乙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③④可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①→胰岛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②→垂体→③→甲状腺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则会在乙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10.某成年人从25 ℃环境来到10 ℃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小于a~b段
11.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 min 即进入-5 ℃的环境中工作。下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
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少于Q点
12.(2021·山东青岛高二月考)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激素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关系为协同
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
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
D.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图中示意的激素B和激素C的受体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____。
(3)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_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量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当健康人处于温度为38 ℃的环境时,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此时,调节体内温度的主要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中,兴奋传至神经元①时,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再传至神经元②时,后者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2)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体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C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D分泌不足,将可能导致尿崩症(具有多尿等症状)。则激素D是________________,其分泌不足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参考答案)
1解析:选D。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故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浓度,A错误;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B错误;人体内直接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C错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正确。
2解析:选B。题图表示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较广泛等,A正确;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下丘脑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之分泌的激素减少,D正确。
3解析:选A。喝冰水后,内脏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产热,A合理;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导致产热量增加,不能导致散热量减少,B不合理;喝冰水引起冷觉感受器兴奋,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不合理;该过程中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量减少,所以该现象不是机体产生的错觉,D不合理。
4解析:选D。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①不符合题意;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因此机体耗氧量增加,②不符合题意;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③符合题意;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④符合题意;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⑤符合题意。
5解析:选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舒张)和F(汗腺分泌增多)来增加散热,A错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6解析:选C。早晨温度较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体温不会迅速上升而是维持在37 ℃左右,A不符合题意;早晨没有进食,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升高血糖,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早晨没有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增强,C符合题意;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D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B。当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障碍,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B错误;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原因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该激素在血浆中的含量可为正常值,C正确;由题干可知,抗利尿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后会被分解成氨基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9解析:选D。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A正确;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下丘脑)→①(传出神经)→胰岛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则会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错误。
10解析:选A。不同温度条件下,人体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正确;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C错误;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错误。
11解析:选A。饭后血糖含量升高,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A正确;人体体温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变化不大,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减少,B错误;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与题图不符,故曲线不能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C错误;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多于Q点,D错误。
12解析:选C。寒冷环境中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激素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两者为协同关系,A正确;在寒冷的刺激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就不至于过高,故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B正确;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垂体释放的激素B(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家兔尿量增加,C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在肾小管管壁细胞中存在激素B(抗利尿激素)和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13解析:(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2)冷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3)甲状腺激素(③)作用于垂体(B),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4)激素④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5)寒冷时,机体释放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以增加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冬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1)下丘脑 电信号 神经递质
(2)大脑皮层
(3)反馈
(4)肝脏(细胞) 胰岛素
(5)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寒冷环境下,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14答案:(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3)抑制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或系统或机体的相对稳定)
15解析:(1)途径①中,兴奋传至神经元①时,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再传至神经元②时,后者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2)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体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3)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D分泌不足,将可能导致尿崩症,则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其分泌不足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答案:(1)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