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4.3 免疫失调
一、选择题
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2.一种被称作玫瑰露的高级香水因其有宁神静心的功能而备受女士喜爱,王女士慕名买了一瓶,使用后连续出现打喷嚏、嗓子痛的症状,该症状属于( )
A.呼吸道过敏 B.消化道过敏
C.皮肤过敏 D.全身过敏
3.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会刺激B细胞发生分化
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C.该患者的另一只健康眼睛失明是免疫失调引起的
D.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2021·陕西宝鸡高二检测)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以下病症最为相似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5.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的“死精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细胞免疫
C.精子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
D.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
6.(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中)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粒蛋白,称为抗着丝粒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
B.可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粒蛋白发挥作用
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
7.(2021·安徽安庆高二期末)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死亡率极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B.HIV不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无相应抗体
C.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在患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用剃须刀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8.(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9.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内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会出现红肿
10.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下图是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二者都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
11.(2021·山东济宁高二期末)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均分成4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诱发其产生过敏反应,诱发前0.5 h和诱发后6 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 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B.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存在免疫缺陷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C.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
D.C、D、E组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12.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HIV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
B.人体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
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产生的。
(2)如果A吸附在皮肤表面,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________。
(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____________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的免疫功能。
(4)从图示可以看出,人体第________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14.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医疗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________免疫产生大量抗体。
(2)下图表示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①~⑦代表生理过程。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②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B.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④所需的酶是解旋酶
D.⑤过程需要消耗ATP
15.(2021·吉林长春九校期中)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HIV引起。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曾给老鼠注射HIV制剂(减毒HIV+生理盐水)实验成功,但在人体实验失败。下图是HIV制剂引发老鼠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
(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___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免疫功能。
(2)图中物质A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
(3)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4)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进行以下实验: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分为两组。
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______________。
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
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预期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请提出一项预防艾滋病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课时作业】
1.4.3 免疫失调(参考答案)
1解析:选B。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是辅助性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2解析:选A。使用香水后,出现的打喷嚏、嗓子痛的症状都说明是与呼吸道有关的过敏反应。
3答案:D
4答案:A
5解析:选B。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处理、传递抗原,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精子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即精子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C正确;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产生的精子,因此上述“死精症”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6解析:选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粒蛋白,如果着丝粒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的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粒,可能导致个体患自身免疫病,D错误。
7解析:选C。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传染病,A错误;HIV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B错误;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在患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
8解析:选C。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两次注射时实验小鼠应该有相同的反应,且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注射神经递质不会出现题干描述的现象,B错误;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A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第二次注射A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发生了过敏反应,即提取液(A)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应该在首次注射时也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D错误。
9解析:选C。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项错误;受试者若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应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则局部不出现红肿,B项错误;B细胞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C项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将少量该抗原注射到人体内,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下次注射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项错误。
10解析:选C。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的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前者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后者不是,D错误。
11解析:选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A正确;过敏反应不是免疫缺陷,而是免疫过强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错误;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C正确;通过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C、D、E组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D正确。
12解析:选C。HIV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A错误;根据曲线信息可知,感染初期人体辅助性T细胞数量有短时间的增加,B错误;AIDS患者由于免疫能力基本丧失,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正确;感染HIV后,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受到严重影响,D错误。
13解析:(1)图中A物质表示机体接触过敏原时,浆细胞产生的抗体。(2)过敏反应可导致组织液增多。(3)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辅助性T细胞。(4)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并不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
答案:(1)抗体 浆细胞 (2)增多 (3)辅助性T (4)一
14解析:(1)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2)题图中①表示HIV与CD4受体特异性结合,由于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因此②表示通过逆转录产生D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③是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B错误;④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⑤为翻译,需要消耗ATP,D正确。
答案:(1)体液 (2)HIV与CD4受体特异性结合 逆转录 ABC
15解析:(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免疫功能。(2)图中物质A是细胞因子,⑤是浆细胞。(3)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图中④(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4)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进行以下实验:①选取身体健康、体重、大小等相同的老鼠若干,均分为两组;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3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预期结果是第一组老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第二组。(5)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主要有避免注射吸毒、洁身自爱等。
答案:(1)辅助性T (2)细胞因子 浆细胞 (3)④ (4)①身体健康、体重、大小等相同的老鼠若干 ②3 mL生理盐水 第一组老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第二组 (5)避免注射吸毒(或洁身自爱等其他合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