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关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关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4 20: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
1.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抽样分析,并请相关环保专家利用相关仪器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汞含量进行了测定,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
千克体重汞相对含量
A
塘虱鱼
小鱼
78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C
小球藻
/
3
D
小鱼
水蚤
10
E
水蚤
小球藻
5
A.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会引起小球藻大量繁殖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B.该小河中,唯一的一条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小鱼→塘虱鱼
C.小河中的汞能沿着小球藻→水蚤→小鱼→塘虱鱼在生物之间传递
D.该小河中,小球藻所含的能量最多,塘虱鱼富集的重金属最多
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3.如图是小晨同学所绘制的某地的蝮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c点相比,a点的种内竞争更激烈
B.c点对应的时刻种群数量能使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
C.蝮蛇是爬行类动物,体温不恒定,卵生
D.该地能形成一条食物链:草→鼠→蝮蛇→猫头鹰,当蝮蛇数量对应c点时刻,那么草的数量达到高点,猫头鹰的数量处于低点
4.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和狼等生物。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为了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开始捕杀美洲狮和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万头以上,但几年后黑尾鹿数量锐减。其原因是( )
A.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B.草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被破坏
C.气候变化,使牧草生长不良
D.鹿的数量太多,相互残杀
5.下列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如果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8.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是( )
A.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
B.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强
C.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
D.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
9.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个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A. B.
C. D.
10.生态群落Ⅰ、Ⅱ、Ⅲ、Ⅳ含有以数字1~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Ⅰ 92 4 0 0 1 1 1 1
Ⅱ 0 25 20 20 20 5 0 1
Ⅲ 0 2 3 40 40 50 0 0
Ⅳ 0 65 20 3 3 2 0 0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是( )
A.Ⅰ和Ⅲ
B.Ⅱ和Ⅰ
C.Ⅲ和Ⅳ
D.Ⅱ和Ⅳ
11.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的寄生物的数量 B.增加物种的数量
C.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进行限制 D.平衡生物者、消费者的数量
12.西溪湿地公园是一多样化生态系统,该湿地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一廊”是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林园,包含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水边植物五个层次,廊内生活着多种野生鸟类。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B.西溪湿地公园的“一廊”属于植物群落,廊内五个层次植物分布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湿地的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由于它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物质循环
D.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蘑菇→野兔→松雀→鹰”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②是通过植物的_____作用。
(2)⑤所表示的碳元素主要是以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流动。
(3)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_____。
(4)目前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_____(填图中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 。
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生产者指的是图中________
(2)写出该生意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________。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可能是 ________。
16.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曝气机在很多河流中被优先采用,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属于______,进行河道曝气复氧能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河道曝气机通电工作时的能量变化过程为______。
(3)污水中的异味和气泡主要来自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甲烷及氨气,据此可知,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_。
17.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曝气机在很多河流中被优先采用,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到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1)从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属于_____,进行河道曝气复氧能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的_____能力;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河道曝气机同期工作时,能量变化为_____,该装置是_____季节使用频率最高;
(3)污水中的异味和气泡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甲烷以及氨气,由此可以推断,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
18.为了实现人类移居月球的梦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月宫一号”人工密闭舱生态系统。3位实验员在“月宫一号”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试验中,在植物舱中完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栽培筛选出的5种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和1种水果。在实验中,发现了空气中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呼吸、光合以及人的呼吸的影响量化规律。下图为 “月宫一号”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原理图,请据图回答
(1)在密闭舱内能够生存,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
(2)该生命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月宫一号”总体积500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105天,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 ,自动调节能力较 。同时,月宫一号实验还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4)为观察长期封闭条件下细胞的结构是否有变化,实验员采集一种植物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建议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未经过染色的叶表皮细胞结构时,应用凹面镜对光
B.调焦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从实验者左边看,粗准焦螺旋逆时针转),同时眼睛注视物镜
C.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物镜
D.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5)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个人工生态系统。若在该系统中,农民经常施用同种农药,害虫就会出现明显的抗药性。这是因为农药对害虫有 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三、简答题
19.嘉兴全市上下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选填“种群”或“群落”)。
(2)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
(4)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购得40%的烧碱溶液100千克,若废水处理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则应对所购烧碱溶液加水多少千克?______
20.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所示)中生活着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容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9.48
仅根据表中信息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
四、探究题
21.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写“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能量最终来源于 。
(2)“百草园”中的动植物时时会有死亡,但依然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枯枝落叶和动物尸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D
7.D
8.D
9.A
10.B
11.B
12.A
13.光合 有机物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④
14.(1)草→ 鼠→ 蛇→猫头鹰
(2)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15.2 甲 甲→丁 甲增多,丙减少
16.分解者 自动调节 电能转化为动能 硫、氢、碳、氮
17.分解者 自我修复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冬 N、C、S、H
18.(1)光合 (2)灯光 (3)简单、弱
(4)B (5)定向选择
19.群落 肉食性鱼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300千克
20.草→鼠→猫头鹰 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21.(1)太阳能
(2)自动调节能力答案第2页,共1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