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下3.4 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下3.4 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2 12:09:0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下3.4 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丽水月考)“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2.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因此体育锻炼的量越大越好
B.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C.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D.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学生应克服偏食、厌食或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3.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能转移和侵犯多个细胞
C.能分裂产生相同细胞 D.局限于原发部位
4.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强紫外线照射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全球气候变暖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爷爷,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 D.芋头和香蕉
6.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衰竭而死
C.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D.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7.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8.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B.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C.心理不健康导致的疾病
D.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9.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
A.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10.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
疾病 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
男性 女性
呼吸系统疾病 238 175
恶性肿瘤 192 136
脑血管病 121 112
心脏病 80 94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
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11.有关人士预测:未来家庭都可能被三大癌症——胃癌、肺癌、肝癌所困扰。研究表明:胃癌与食物有关,肺癌与空气有关,肝癌与水有关。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致癌
B.免疫力强的人产生的癌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杀死
C.体育锻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
D.癌症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有关,而与人体的免疫、遗传、激素水平等无关
12.下列不会导致细胞癌变的是(  )
A.黄曲霉毒素 B.孢疹病毒 C.电离辐射 D.抗生素
二、填空题
13.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根据疾病的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   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   、   、   等。
14.冠心病
含义:   的简称。
症状:   和心肌梗塞等。
引起原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缺血引起   。
15.糖尿病
含义:因   分泌功能减退引起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   ,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16.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   病。冠状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性缺血,就会引起   ,严重的会发生   ,危及生命。
17.(2020·湖州)吸毒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    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18.(2020·天台模拟)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感知氧气和适应氧气供应”而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这一发现在治疗贫血和肿瘤方面已经获得重大进展并进入实用阶段。肿瘤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部分细胞会不断发生   ,从而形成肿瘤。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脱落进入血液,假设人体肺部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首先进入人体的   心房。
19.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20.为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着一些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理由是   。
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把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
21.(2019·江南模拟)一位身体健康的同学,中餐吃了较多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彻底消化.测得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含量逐步下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是   。下午他排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肾小管有   作用.
22.茶叶可抗癌,有人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给六组实验大鼠灌服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其中五组各喂一种茶水,不喂茶水组大鼠食道癌发病率高达90%,喂茶水组为42%~62%。实验结果表明,饮茶能明显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还可抑制体内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癌症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   。
(2)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或食物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至少写出两项)   。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9·杭州模拟)表一、表二分别是2018年某天浙江省环保厅公布的省内七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和PM2.5监测试报数据: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表一
城市名称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状况 首要污染物
杭州 101 Ⅳ(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宁波 96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温州 83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湖州 92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嘉兴 91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绍兴 124 Ⅳ(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舟山 73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表二
城市名称 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分指数(IAQI)
杭州 89 118
宁波 72 97
温州 60 82
湖州 105 138
嘉兴 50 69
绍兴 101 133
舟山 37 53
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是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连续8小时最大值)六项污染物。简单地说,AQI就是将六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IAQI则是指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空气质量分指数。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天,七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2)PM2.5吸入人体后,一部分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从而易诱发的疾病是 。
A.遗传病 B.冠心病
C.免疫缺陷综合症 D.糖尿病
(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主要评价的六项污染物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4)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有    种氧化物。
24.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
2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26.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
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
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疾病 20.36
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
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
6 脑溢血 5.46 内分泌营养 和代谢疾病 3.28
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
(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
(2)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绘制在相应位置。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写一点)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解答】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心血管健康,同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合理膳食,不可暴饮暴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致癌因子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致癌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
A、强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C、全球气候变暖,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糖尿病发病的机理及饮食注意点解题,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故应该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解答】解:A、西瓜和马铃薯,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B、蜂蜜和南瓜,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C、豆芽和青菜,含糖量低,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D、芋头和香蕉,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疾病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他们也称为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的生活习惯知识解题。
【解答】解: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都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蛋白质是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故要适量食用,以保证身体需要;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从表格中的数据不能看出,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故A错误;
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是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女性死亡人数比男性多,故C错误;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多,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癌症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致癌,正确;
B、免疫力强的人产生的癌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杀死,正确;
C、体育锻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正确;
D、癌症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有关,与人体的免疫、遗传、激素水平等也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知识解题,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成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一般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子。
【解答】解:A、黄曲霉毒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孢疹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C、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一类药物,不属于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D。
13.【答案】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疾病。根据疾病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故答案为: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14.【答案】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心绞痛;心肌梗塞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冠心病
含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症状: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引起原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缺血引起心肌梗塞。
故答案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心绞痛;心肌梗塞
15.【答案】胰岛素;糖;高血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尿病的症状和含义。
【解答】糖尿病
含义:因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高血糖
16.【答案】冠心;心绞痛;心肌梗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甚至发生梗塞,危及生命。
【解答】冠状动脉附着在心脏外面,由主动脉根部发出,是为了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冠心病。冠状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性缺血,就会引起心绞痛,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冠心;心绞痛;心肌梗塞
17.【答案】(1)不间断分裂
(2)血红蛋白
【知识点】血液;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
2、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
【解答】(1)由分析可知: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不间断分裂, 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
(2)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是检测贫血的重要指标。 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 血红蛋白的 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
故答案为:(1)不间断分裂 (2)血红蛋白
18.【答案】细胞分裂;左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仲瘤;
2、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解答】由肿瘤的定义可知, 肿瘤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部分细胞会不断发生细胞分裂,从而形成肿瘤。肺部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是进行了肺循环,所以经肺循环后将进入左心房。
故答案为:细胞分裂;左
19.【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20.【答案】①③;进行对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为研究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故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干扰素;其它量必须相同;实验的对照组为没有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为不同干扰素浓度影响下的癌细胞生长状况;两者形成对照,可知干扰素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无影响;
故答案为:①③、进行对照。
21.【答案】小肠;胰岛素;不变;重吸收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激素调节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的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存在所以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肝糖原储存,所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变化;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小肠;(2)胰岛素;(3)不变;(4) 重吸收.
22.【答案】(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
(2)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通常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上皮性恶性肿瘤称为癌症。
(2)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解答】(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
(2)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花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含
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如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
故答案为:(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2)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23.【答案】(1)舟山
(2)B
(3)PM10、PM2.5
(4)2NO2+4CO 4CO2+N2;3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空气质量指数进行解答;
(2)根据PM2.5进入人体后产生的症状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4)根据图中微观粒子的表示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解答】(1)从表格中的空气质量指数中可以看出,舟山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低,等级为良,因此舟山的空气质量最好;
(2)PM2.5能够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可能诱发冠心病,故选B;
(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都属于纯净物,而PM10、PM2.5不属于纯净物;
(4)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二氧化氮,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氮气,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氮气属于单质,故有3种氧化物;
故答案为:(1)舟山;(2)B;(3)PM10、PM2.5;(3);3。
24.【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总结交流。上文中步骤①是对微量黄樟素是否会导致癌症的肯定猜测,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分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中是否含黄樟素;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故答案为:(1)B;(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不成立;(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25.【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26.【答案】(1)恶性肿瘤
(2)
(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4)易感人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知,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恶性肿瘤;
(2)1957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6.61%;而2009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20.77%;故绘图如下:;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恶性肿瘤;(2);(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4)易感人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下3.4 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丽水月考)“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因此体育锻炼的量越大越好
B.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C.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D.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学生应克服偏食、厌食或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解答】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心血管健康,同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合理膳食,不可暴饮暴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能转移和侵犯多个细胞
C.能分裂产生相同细胞 D.局限于原发部位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A。
4.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强紫外线照射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全球气候变暖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致癌因子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致癌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
A、强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C、全球气候变暖,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C。
5.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爷爷,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 D.芋头和香蕉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糖尿病发病的机理及饮食注意点解题,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故应该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解答】解:A、西瓜和马铃薯,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B、蜂蜜和南瓜,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C、豆芽和青菜,含糖量低,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D、芋头和香蕉,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故答案为:C。
6.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衰竭而死
C.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D.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B。
7.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8.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B.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C.心理不健康导致的疾病
D.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疾病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他们也称为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A。
9.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
A.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的生活习惯知识解题。
【解答】解: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都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蛋白质是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故要适量食用,以保证身体需要;
故答案为:B。
10.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
疾病 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
男性 女性
呼吸系统疾病 238 175
恶性肿瘤 192 136
脑血管病 121 112
心脏病 80 94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
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从表格中的数据不能看出,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故A错误;
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是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女性死亡人数比男性多,故C错误;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多,故D正确;
故选D。
11.有关人士预测:未来家庭都可能被三大癌症——胃癌、肺癌、肝癌所困扰。研究表明:胃癌与食物有关,肺癌与空气有关,肝癌与水有关。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致癌
B.免疫力强的人产生的癌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杀死
C.体育锻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
D.癌症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有关,而与人体的免疫、遗传、激素水平等无关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癌症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致癌,正确;
B、免疫力强的人产生的癌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杀死,正确;
C、体育锻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正确;
D、癌症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有关,与人体的免疫、遗传、激素水平等也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下列不会导致细胞癌变的是(  )
A.黄曲霉毒素 B.孢疹病毒 C.电离辐射 D.抗生素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知识解题,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成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一般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子。
【解答】解:A、黄曲霉毒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孢疹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C、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一类药物,不属于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3.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根据疾病的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   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   、   、   等。
【答案】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疾病。根据疾病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故答案为: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14.冠心病
含义:   的简称。
症状:   和心肌梗塞等。
引起原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缺血引起   。
【答案】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心绞痛;心肌梗塞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冠心病
含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症状: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引起原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缺血引起心肌梗塞。
故答案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心绞痛;心肌梗塞
15.糖尿病
含义:因   分泌功能减退引起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   ,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答案】胰岛素;糖;高血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尿病的症状和含义。
【解答】糖尿病
含义:因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高血糖
16.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   病。冠状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性缺血,就会引起   ,严重的会发生   ,危及生命。
【答案】冠心;心绞痛;心肌梗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甚至发生梗塞,危及生命。
【解答】冠状动脉附着在心脏外面,由主动脉根部发出,是为了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会使人得冠心病。冠状脉硬化加重,心肌会出现暂时性缺血,就会引起心绞痛,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冠心;心绞痛;心肌梗塞
17.(2020·湖州)吸毒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    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答案】(1)不间断分裂
(2)血红蛋白
【知识点】血液;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
2、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
【解答】(1)由分析可知: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不间断分裂, 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
(2)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是检测贫血的重要指标。 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 血红蛋白的 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
故答案为:(1)不间断分裂 (2)血红蛋白
18.(2020·天台模拟)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感知氧气和适应氧气供应”而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这一发现在治疗贫血和肿瘤方面已经获得重大进展并进入实用阶段。肿瘤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部分细胞会不断发生   ,从而形成肿瘤。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脱落进入血液,假设人体肺部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首先进入人体的   心房。
【答案】细胞分裂;左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仲瘤;
2、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解答】由肿瘤的定义可知, 肿瘤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部分细胞会不断发生细胞分裂,从而形成肿瘤。肺部的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是进行了肺循环,所以经肺循环后将进入左心房。
故答案为:细胞分裂;左
19.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20.为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着一些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理由是   。
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把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
【答案】①③;进行对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为研究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故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干扰素;其它量必须相同;实验的对照组为没有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为不同干扰素浓度影响下的癌细胞生长状况;两者形成对照,可知干扰素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无影响;
故答案为:①③、进行对照。
21.(2019·江南模拟)一位身体健康的同学,中餐吃了较多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彻底消化.测得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含量逐步下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是   。下午他排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肾小管有   作用.
【答案】小肠;胰岛素;不变;重吸收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激素调节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的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存在所以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肝糖原储存,所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变化;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小肠;(2)胰岛素;(3)不变;(4) 重吸收.
22.茶叶可抗癌,有人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给六组实验大鼠灌服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其中五组各喂一种茶水,不喂茶水组大鼠食道癌发病率高达90%,喂茶水组为42%~62%。实验结果表明,饮茶能明显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还可抑制体内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癌症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   。
(2)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或食物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至少写出两项)   。
【答案】(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
(2)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通常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上皮性恶性肿瘤称为癌症。
(2)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解答】(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
(2)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花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含
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如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
故答案为:(1)上皮细胞变异而成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另外的恶性肿瘤不是癌;(2)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9·杭州模拟)表一、表二分别是2018年某天浙江省环保厅公布的省内七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和PM2.5监测试报数据: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表一
城市名称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状况 首要污染物
杭州 101 Ⅳ(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宁波 96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温州 83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湖州 92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嘉兴 91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绍兴 124 Ⅳ(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舟山 73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表二
城市名称 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分指数(IAQI)
杭州 89 118
宁波 72 97
温州 60 82
湖州 105 138
嘉兴 50 69
绍兴 101 133
舟山 37 53
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是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连续8小时最大值)六项污染物。简单地说,AQI就是将六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IAQI则是指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空气质量分指数。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天,七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2)PM2.5吸入人体后,一部分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从而易诱发的疾病是 。
A.遗传病 B.冠心病
C.免疫缺陷综合症 D.糖尿病
(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主要评价的六项污染物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4)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有    种氧化物。
【答案】(1)舟山
(2)B
(3)PM10、PM2.5
(4)2NO2+4CO 4CO2+N2;3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空气质量指数进行解答;
(2)根据PM2.5进入人体后产生的症状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4)根据图中微观粒子的表示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解答】(1)从表格中的空气质量指数中可以看出,舟山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低,等级为良,因此舟山的空气质量最好;
(2)PM2.5能够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可能诱发冠心病,故选B;
(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都属于纯净物,而PM10、PM2.5不属于纯净物;
(4)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二氧化氮,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氮气,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氮气属于单质,故有3种氧化物;
故答案为:(1)舟山;(2)B;(3)PM10、PM2.5;(3);3。
24.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总结交流。上文中步骤①是对微量黄樟素是否会导致癌症的肯定猜测,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分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中是否含黄樟素;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故答案为:(1)B;(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不成立;(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四、解答题
2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26.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
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
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疾病 20.36
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
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
6 脑溢血 5.46 内分泌营养 和代谢疾病 3.28
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
(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
(2)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绘制在相应位置。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写一点)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   。
【答案】(1)恶性肿瘤
(2)
(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4)易感人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知,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恶性肿瘤;
(2)1957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6.61%;而2009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20.77%;故绘图如下:;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恶性肿瘤;(2);(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4)易感人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