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氧化与燃烧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分析和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烧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D.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3.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4.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5.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D.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6.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剧烈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遇到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大量水冲灭
8.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而着火,而火势不太大时,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用干布擦净 B.用湿抹布扑盖
C.用水浇灭 D.用灭火器灭火
9.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0.右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11.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12.各取一颗黄豆粒大小的红磷和白磷,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先燃烧起来,用烧杯盖住燃烧着的白磷,很快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磷先燃烧是因其着火点比红磷低
B.红磷不燃烧是因其为非可燃物
C.燃着的白磷熄灭是因缺氧气助燃
D.白磷燃烧后若继续加热可使红磷燃烧
13.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14.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苹果变色 B.铁生锈
C.火柴燃烧 D.塑料老化
15.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1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粉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1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腐败 D.火药爆炸
18.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然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都发生燃烧 D.都属于氧化反应
二、填空题
19.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为 和 。铁器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 色的粉末。
20.请写出有关缓慢氧化的例子
(1)
(2) .
21.煤矿在堆积贮存大量煤时,一定要把煤压紧并在底部装上通风设备,这是为了减少 驱散 .
22.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CO2 B.CO和H2 C.H2和O2 D. .
23. 据报道:某家庭夜间发生天然气泄漏后,该户主急忙开灯想查明泄漏原因,结果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说明爆炸的原因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夜间泄漏)应该做的事是 ,千万不能做的事是 .
24.纸火锅在各城市悄然兴起,它的材料是普通的白纸,但是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分析,纸火锅不会被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2)纸火锅底部以固体酒精为燃料进行加热,小明将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5.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6.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27.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28.“对比实验”是科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科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B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9.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30.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
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C 熔点/°C 沸点/°C 燃烧时温度/°C
石蜡 50-70 300-3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0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回答:
(1)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 (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的变化的是 (填字母)。
32.在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然后将一个涂有凡士林的钟罩倒扣在蜡烛上(如图甲),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
实验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如图乙,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 。
(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 。
33.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
34.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Cl2 + H2O =HCl + HClO。其中,
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 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 1 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 2 不成立
③ 没有褪色 猜想 3 不成立
【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四、解答题
35.如图所示,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二氧化碳释放剂).将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判断甲、乙两瓶中哪枚铁钉先出现锈迹,并说明理由。
36.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心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出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检测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
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
(1)根据以上现象,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选填字母);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立即燃烧”的原因。
37. 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38.如图所示,小敏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39.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0.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原理、金属氧化物的性质、煤气(CO)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到菜窑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因此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扑灭,可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进行灭火,B不正确,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可燃且有毒,因此
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本题考查灭火的方法、氧化物和单质的定义,难度不大,但注意熟记基本的定义。
解答:A、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可以得出是氧气的浓度影响了反应,故正确;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磷元素;该选项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不合理,故错误;
故答案为: C
3.答案:A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爆炸、自燃的定义分析;根据着火点定义分析。
解答: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正确;②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错误;③急速的燃烧若在有限空间热量不能扩散会爆炸,若不是有限空间不会爆炸,错误;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正确;⑤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会改变,错误;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C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在此过程中提供氧。物质在空气中进行的非常缓慢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氧化反应。伴随现象:发热,不发光,如金属生锈,酿酒、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等。
解答: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说法正确;②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③急速的燃烧不一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说法正确;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相同,说法错误;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 燃烧: 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解答:A、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缓慢氧化没有发光的现象;故B错误;
C、都是化学反应,只有爆炸是剧烈的化学反应;故C错误;
D、缓慢氧化不用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C
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A、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例如食物在体内的氧化属于缓慢氧化,没有自燃.故选项错误;
B、木碳要能够燃烧,必要要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错误;
B、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突发事故的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A、若是家用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立刻用水浇灭是错误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当厨房天然气泄漏,若打开脱排油烟机,容易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等危险,B不符合题意;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起到隔绝空气灭火的作用,C符合题意;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而着火,而火势不太大时,可以用湿抹布铺盖,通过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灭火,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脱离接触,因此可在短时间内灭火,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根据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判断;
(2)根据图片分析两个试管中影响燃烧的哪个因素不同;
(3)分析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
(4)根据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A.热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温度,又可以阻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故A错误;
B.左边试管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而燃烧,而右边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则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左边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里面的气体体积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实验结束后,温度下降,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球体积缩小。而右边的气球几乎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只要有一个因素不满足,那么就可以灭火。
解答: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B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则白磷先燃烧是因其着火点比红磷低,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磷不燃烧是因它的温度还没有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燃着的白磷熄灭是因缺氧气助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白磷燃烧后若继续加热,当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时,可使红磷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有关氧化反应、燃烧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故①正确;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②正确;
③急速的燃烧会产生大气的气体,如果在封闭的空间内不能释放出去就会爆炸,如果在空旷的开放空间则不会保证,故③错误;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故④正确;
⑤白磷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故⑤错误;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故选A。
14.答案:C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
解答:苹果变色、铁生锈和塑料老化,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属于缓慢氧化;而火柴燃烧反应十分剧烈,反应时间很短,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都属于放热反应,剧烈氧化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白磷在自燃开始前,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慢,不易被察觉,发生了缓慢氧化;当自燃开始后,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为剧烈氧化,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硫、磷、铁、炭与氧气反应时的现象可确定选项。
解答: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应该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描述错误,A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描述正确,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C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描述正确,D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在某些条件下,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而有的氧化反应发生的比较缓慢,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变化过程中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常温下,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有机物都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解答:钢铁生锈、动物的呼吸作用和食物的腐败,氧化反应的速度比较缓慢,都是氧化反应;而火药爆炸的反应时间极短,在瞬间完成,因此不是缓慢氧化,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现象及反应类型分析。
解答:A、 ①动物呼吸、③食物腐烂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B、②白磷自燃,④火药爆炸 不是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 ①动物呼吸、③食物腐烂没有发生燃烧,不符合题意;
D、 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然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都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燃烧;缓慢氧化;氧气;水;红棕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氧化反应的两种方式解答;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1)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为燃烧和缓慢氧化。
(2)铁器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红棕色的粉末。
20.答案:(1)酒和醋的酿造
(2)钢铁生锈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铁丝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故答案为:酒和醋的酿造;钢铁生锈.
21.答案: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缓慢氧化不断的放出热量,一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燃烧.
解答:由于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把煤压紧是为了减少空气的存在,减少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于煤与氧气不断的发生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不断释放出热量,一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燃烧,所以在底部装上通风设备是为了驱散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防止自燃的发生.
故答案为: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
22.答案:C;CH4和O2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解答:A、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同时缺少氧气,所以该混合气体不能因为燃烧而爆炸,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但是没有氧气,所以不能够因为燃烧而爆炸,故B错误;
C、H2属于可燃性气体,O2属于助燃性气体,所以达到爆炸极限就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
故选C,可补充D为CH4和O2 .
23.答案: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泄露后与空气混合达到了爆炸极限,遇到电火花后就发生了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开灯检查或点火检查或开排气扇通风或打手机等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回答,注意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很多,不一定是明火才能点燃.
解答: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如果达到了爆炸极限,点燃后易发生爆炸;要防止爆炸的发生,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千万不能做的事是开灯检查或点火检查或开排气扇通风或打手机等,这样会产生电火花或明火,能点燃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故答案为: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泄露后与空气混合达到了爆炸极限,遇到电火花后就发生了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开灯检查或点火检查或开排气扇通风或打手机等.
24.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能灭火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1) 纸火锅不会被火点燃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2) 气体喷在燃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可燃物缺少氧气而熄灭;
故答案为:(1)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5.答案:(1)氧气(助燃剂)
(2)A;C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对整个装置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过程①中,a处白磷和b处的白磷都与氮气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它们没有燃烧起来,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助燃剂)。
(2)A.P2O5为很细的白色粉末,而湿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气,故A正确;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因此红磷不可能燃烧,故B错误;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它没有被加热,即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故选AC。
26.答案:(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氯酸钾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着火点低,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I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27.答案:(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
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28.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②塑料瓶变扁的程度要比①大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 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A图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图B可知,在反应前加水,二氧化碳溶于水,会造成气压减小,则瓶子变瘪。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碳再与其反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气压再次减小,瓶子瘪得更厉害。二者比较,根据瓶子变化的程度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答:(1)根据A图可知,乒乓球碎片和滤纸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二者的温度也相同,而一个燃烧而另一个不燃烧,只能说明二者的着火点不同,即: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B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②塑料瓶变扁的程度要比①大。
29.答案:(1)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低
(3)D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哪种物质着火点低,哪种物质先燃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实验二中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6%之间时,蜡烛可以燃烧,因此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时间为零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即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的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0.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条件:点燃)
(2)气态
(3)沸点;有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蜡烛燃烧时,固态的蜡烛静止在桌面上,肯定不会通过导管上升到管口。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因此上升到管口继续燃烧的应该是气态的物质。
(3)沸点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高于沸点时应该为气态;如果燃烧时物质为气态,那么肯定有火焰产生。
解答:(1)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条件:点燃);
(2)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根据表格可知,石蜡的沸点为350℃,而燃烧时的温度为600℃,温度高于沸点,肯定为气态,即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金属钠的沸点为880℃,而燃烧温度为1400℃,远远高于沸点,因此它燃烧时应该有火焰产生。
31.答案:(1)ab
(2)B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气体减少,但是温度升高,注意分析温度对装置内气压的影响即可。
解答:(1)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而改变可燃物的种类,故选ab;
(2)磷的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先升温膨胀后冷却收缩;由于氧气的消耗,最终气体的体积是减小的,故选B。
32.答案:(1)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2)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在乙图中,火柴头上的红磷着火点比火柴梗低,因此它会先燃烧起来。
解答:(1)甲图中,钟罩内氧气越来越少,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蜡烛熄灭,那么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
33.答案:(1)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2)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3)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分析两块白磷在燃烧条件方面的不同点即可;
(2)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解答;
(3)将白磷A和白磷B进行比较,可以知道,通过70℃热水的作用,可以使它们的温度都到底着火点,水中的白磷B通过水与空气隔绝不会燃烧,而锥形瓶中的A条件满足会燃烧,据此分析热水的作用。
解答:(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2)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3)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34.答案:Cl2;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HClO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猜想2:氯水是指氯气溶于水,既发生一个物理变化(氯气和水),又发生一个化学变化(生产盐酸和次氯酸),据此确定;【猜想4】③将品红试纸深入盐酸中,就可验证褪色是否与盐酸有关;
【结论】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猜想2:是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③要证明猜想3不成立,只要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现象是无变化就可以了,故答案为: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结论】氯水中的HClO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35.答案: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甲、乙两瓶中都有水,甲瓶中的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铁在有氧气和水的环境中易生锈,所以甲瓶中的铁钉先生锈。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1)铁钉生锈的条件是有氧气和水,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易生锈;(2)甲图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乙中的水中溶解氧很少铁钉生锈条件缺乏,不易生锈。
36.答案:(1)C
(2)蜡烛燃烧时,焰心附近充满石蜡蒸气,隔绝了金属x周围的空气,所以x不燃烧;
吹灭蜡烛时,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蜡蒸气,x能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两个条件,所以X燃烧起来。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吹灭蜡烛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及燃烧条件分析;
(2)根据燃烧需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解答:(1)由蜡烛火焰的温度及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可知,金属X的着火点要低于 250℃但要高于常温,所以最有可能是 150℃,C正确;
(2) 蜡烛燃烧时,焰心附近充满石蜡蒸气,隔绝了金属x周围的空气,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时,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蜡蒸气,x能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两个条件,所以X燃烧起来。
故答案为:(1)C;(2) 蜡烛燃烧时,焰心附近充满石蜡蒸气,隔绝了金属x周围的空气,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时,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蜡蒸气,x能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两个条件,所以X燃烧起来。
37.答案:(1)ACD
(2)2Na+2H2O=2NaOH+H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C;D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1)根据各标志的名称及化工厂仓库的物质特点分析;
(2)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及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防止仓库中危险品燃烧的方法分析;
(4)根据燃烧引起的爆炸的条件分析。
解答:(1)化工厂的仓库中有易燃、易爆物,不能接触明火,所以应粘贴易燃品、易爆品和严禁烟火的标志;
(2) 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水能灭火是水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水蒸发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A、 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正确;B、 危险品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灭火 ,错误;C、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以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正确;D、 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正确;
(4) 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ACD;(2) 2Na+2H2O=2NaOH+H2↑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38.答案:(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蜡烛的熄灭原因在回答过程中,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39.答案:(1)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减小污染;擦干;氧气(或空气)
(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考点:燃烧与灭火
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解答::【知识回忆】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取出的试管壁上有水,应擦干后再进行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综合应用】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3)放热;水+钾一一>氢气+氢氧化钾
40.答案: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也是石蜡蒸汽冷凝甚至脱离蜡烛,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也无法使可燃物分散,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考点:燃烧与灭火
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答.